武当七侠宋远桥是一位儒侠

2018-05-09 09:33:12 作者:admin 来源:古武网
武当七侠宋远桥

  金庸在依靠《射雕》一举奠定侠坛至尊地位以后,《倚天》显然是金庸重要的转折点。《倚天》对复杂世情的描摹,对真实人性的挖掘使得金庸善恶二元的对立发生了质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作品。在《倚天》汪洋壮阔的江湖里,所谓的名门正派已渐渐沦落为侠义道德的虚伪,背负魔头恶名的明教众人反倒成了真正侠义的印证。还好有武当派支撑起金庸的侠义道德。细数武当中人,武当七侠宋远桥最有资格继承郭靖传下的侠之大者的衣钵,也是金庸侠义道德体系中全力打造的儒侠的代表。
  
  金庸特意通过十年后重回武当的张翠山,为宋远桥这位侠义君子的儒侠作了一番特写。恬淡冲和的表情,略微发福的身材,稳重有礼的处世作风,确实是十足的江湖谦谦君子。武当之中,张三丰诙谐风趣,俞二外冷内热,俞三骨气强硬,张四机智多谋,张五温文重义,殷六脆弱多情,莫七粗豪俊爽,大都是性情中人,倒近似于明教的意气自负,宋远桥这位侠义君子就格外引人注目了。而在金庸作品中前有郭靖这样的侠之大者(尽管郭靖有僵化的嫌疑),后有岳不群这样出色的伪君子。处于中间的宋远桥就显得很微妙了。
  
  《倚天》整部书金庸给予宋远桥的都是正面评价,即使最后宋青书倒行逆施,宋远桥大义灭亲时手软,金庸也只说是父子天性,宋远桥的责任也只是疏于管教。但宋远桥这侠义君子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内涵。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文本,却能被赋予丰富的解读,或许是意淫或者恶搞,但逻辑上有成立的可能。宋远桥没有郭靖侠之大者那样光辉照人,也没有岳不群最终的身败名裂,却有了多种解释的可能。
  
   张五携妻儿回归中原,立刻引爆暗潮汹涌的江湖,金庸自称《倚天》描写的是男人之间的感情。武当七侠之间的手足情深是复杂江湖漩涡中,最温暖的人性中流砥柱。俞二外冷内热中透出的对张五一家的感情是明显的注角。船头上冷峻的俞二抱着年幼的张无忌一起观看风景,也着实很令人感动。至于其他诸人大概类似,只是性格各异,感情表现不同罢了。张五阔别十年后重见大师兄,激动之下拜倒施礼,宋远桥恭敬还礼既表达了师兄弟的感情,又展示了恭谦有礼。亲情洋溢之中很快就起波澜,关于殷素素灭门龙门镖局引起争议。“殷梨亭最怕二哥,知道大哥是好好先生,容易说话,二哥却嫉恶如仇,铁面无私,生怕他跟五嫂为难,一直在提心吊胆”,显然殷六原以为俞二会难为张五夫妻。没料到冷峻少语的俞二没有发难,反倒是好好先生一反常态,“宋远桥横了他一眼,道:‘一味抵赖,五弟心中何安?咱们身负侠名,心中何安?’”,尽管宋远桥还有下文,提出的建议比较妥善。可是宋远桥这句“心中何安”却是殷六没有想到的。紧接着张三丰百岁寿宴,武林各派上演鸿门宴。面对各派的咄咄逼人,张三丰地位超卓不便应对,俞二等人针锋相对,身为大师兄地位仅次于张三丰的宋远桥倒是比较沉默。
  
  由此来看,尽管宋远桥对张五的师兄弟感情还是很深的,但宋显然对张五有意见。由于宋是恪守侠义道德的君子,张五的行为在宋心中有些乖张妄为,如娶殷素素,结交谢逊。但是还有一种深层原因的可能。张五与宋大有利益上的冲突,张五实际上是张三丰的关门弟子,师父总是对老幺比较偏爱一些,张五文武全才,风流潇洒,性格上还是比较骄傲的,张五的几个师兄总的来看还是比较稳重的。张五与宋大是否存在矛盾不可而知,金庸一再强调武当七侠亲如手足。但书中还是隐约能得到一些线索,张五一家海外归来,张五俞二叙旧谈起师门之事。俞二称张三丰非常喜爱张五,并且有意让张五继承自己衣钵,做武当未来的掌门。从书中来看,武当未来掌门显然是宋远桥,而且后来宋青书声称,武当上下一直将自己照着第三代掌门的方向培养。无疑是说宋家父子已经是张三丰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接班人。,张三丰对张五的期望到底只是对张五的思念,还是当真想培养张五不太好说,而张五海外归来,对宋家父子是个不小威胁。试想张五要是做了第二代掌门,就算是宋大还可以做个大师兄,宋青书的光明未来就一下黯淡无光了。宋远桥面对阔别十年的五师弟,心情应该是相当的复杂。
  
  最终张五夫妇自刎武当山,诸多潜在的矛盾人死淡去。又是十年,六大派合围光明顶,张无忌力挽狂澜独挡各路高手,终是倒在了周芷若的倚天剑下。六大派围剿明教的成败系于武当的选择。俞二莫七认为这种情况下去对付重伤的张无忌有围侠义之道,坚决反对。此时宋青书跳出来要代宋大俞二等人出手。宋大最终同意宋青书出手,理由是为了替殷六一雪纪晓芙的仇恨。当然可以说宋大是为了顾六大派的大局,是为了替师弟出气,也可以说宋青书因周芷若嫉妒张无忌,为爱出手。但事件却是这样进行的,如果宋青书如愿击败或者杀掉张无忌,六大派顺利铲除明教。从此江湖上的传言将是宋少侠终结了神秘高手曾阿牛,一举铲除明教,最终坐收渔人之利还是宋家父子。当时张无忌深受重伤,武当派随便派出个小厮,点到张无忌即可达到目的,为何非要第三代武当掌门人出手。而且宋远桥再三指点儿子,成全儿子威名之心已经很明显。宋青书便宜没捡成,反出了丢了个大人,宋大果然经验老到, “今日之事,武当派已然尽力,想是魔教气数未尽,上天生下这个奇怪少年来。若再缠斗不休,名门正派和魔教又有甚么分别?”,宋青书难道不是缠斗不休吗,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便宜自家捡不着,也不能便宜了旁人。
  
  宋远桥表现最糟糕的莫过于万安寺脱险一段,高塔之上的六大派中人眼看要葬身火海,张无忌在下面要上面的人跳下来,其他各派人物不敢相信。此时身为大师兄的宋远桥人间蒸发,还是俞二纵身跳下,为众人寻得一条生路。逃生后得俞二激动地让师兄弟们跳下来,侠义君子宋大竟然爱子情深,先顾自己儿子,似乎忘记了自己还有两位师弟在塔上。联想到十年前俞二张五遭遇伏击,张无忌被劫,殷素素狂追不止,而张五先是照顾受伤得俞二,而后才去追殷素素。宋大的如此表现,与武当七侠的手足情深实在是不相符。后来宋青书害死莫七,宋远桥方才体会到当年张五的心情,觉得对不住莫七,而宋大是否真正看重师兄弟的感情?武当四侠误会了张无忌,宋青书遇到麻烦,一边的宋远桥不禁请求心目中杀害师弟的大仇人。直至宋远桥最后大义灭亲的手软,每当宋远桥面对私情的时候,总会流露出怯懦软弱。也许是金庸为了展示父子之情的真挚,就像张三丰对张五,谢逊对张无忌。但宋远桥所体现的侠义道德就很难令人心服口服了。
  
  作为侠义君子的宋远桥教子的失败,也奈人寻味。宋青书的堕落,金庸归结于宋青书没有正确的恋爱观,没有处理好对周芷若的感情,一位前途无量的少侠毁在爱情上了。而赵敏这句愤愤之言展示了一些隐形的东西, “我说啊,宋大侠他们事后追想,定然不怪宋青书枭獍心,反而会怪周姊姊红颜祸水,毁了一位武当少侠。”从宋青书出场时对灭绝的肉麻吹捧,宋青书与俞二等诸位师叔决不是一路人。宋青书出场对付重伤的张无忌,对小昭无礼,张无忌十分愤慨:“令尊宋大侠谦谦君子,天下无人不服。阁下却这等粗暴。”宋青书本身具备了堕落的条件。宋远桥的侠义道德培养出并且一直深度爱护的儿子,其实已经遗弃了宋远桥的侠义道德。而宋远桥本身来说,他是否有过与张五利益上的暗战,暗自扶植儿子的私心,只是从字面上进行推断,金庸并没有否定宋远桥,说宋是伪君子,还令宋远桥为宋青书两次自杀,还好张无忌都在身边。但宋远桥在面对父子之情与同门之义的冲突时,总会懦弱软弱,最终倒向自己的私情。再联想到宋远桥以往的恭谦有礼,以及对侠义的恪守。宋远桥的侠义道德也许形式上是很完美的,连心理有些变态的灭绝都很推崇他,但他支撑侠义道德的精神却不够强大,至少远没有俞二这些人坚守自己侠义信仰的精神强大。所以他才会每每软弱,倒向对逆子的情深。
  
  说到这里,只是发现了宋远桥这位《倚天》中标准的道德大侠存在了软弱的缺陷,再把宋远桥放回到金庸的人物中去,宋远桥是金庸侠义道德体系上一个很微妙的人物。金庸武侠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建立了完整的武侠道德体系,表现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这些都是“金学”老生常谈的话题,无须废话。“金学专家”陈墨声称研究金庸七载发现了金庸 “侠之立、侠之变、侠之疑、侠之反”规律。从陈家洛,袁承志颇有旧派气息的儒侠到金庸专利的侠之大者郭靖,再到杨过,张无忌,萧峰,令狐冲,最后到韦小宝的“无侠”。需要说明的是,金庸武侠的特点决定了金庸需要建立侠义道德体系。金庸的江湖将旧派武侠江湖拓展诗化,从此江湖不再是打劫走镖,纳世事沧桑,芸芸众生于其中,看不尽众生百态,品不完痴情儿女。同时金庸的江湖又是社会的折射,金庸的江湖需要一种类似于社会伦理的侠义道德体系。金庸将儒家伦理道德与侠义道德重新整合出金庸式侠义道德体系,并且不同于明清侠义小说旧派武侠带有儒家色彩的侠义道德。 金庸武侠折射的社会,是儒家文化依旧有着深远影响却已进入现代性进程的现代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失去统治地位,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金庸面对现代性的迷茫,采取了复古怀旧,将儒家伦理道德重新纳入,企图揉合成既能反映现代复杂人性,又能找回信仰支撑的侠义道德。陈家洛与袁承志的两次最初试验是不成功的,一个天真幼稚,一个软弱无能。尔后金庸通过郭靖一举建立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侠义道德。“侠之大者”的成功与金庸设定的民族矛盾有很大关系,在兄弟闾于墙,共抵外侮的情况下,“侠之大者”有了很强的可操作性。但也存在问题,共抵外侮是匹夫有责的责任,而金庸将其定义为大侠的道德。特定的民族矛盾消失后,“侠之大者”的可操作性就大大降低,而郭靖的刻板顽固也意味着金庸侠义道德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