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为什么爱上了杨过选择了终身不嫁

2018-05-09 17:17:54 作者:admin 来源:古武网
郭襄

    杨过隐居后,郭襄后来当了尼姑,创立峨嵋派。也许很多人都会对她对杨过的爱慕说上很多,也许正应了书中的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情,正如“我是谁”一样,都是人生中的最重要的方面,你爱谁,你是谁这两个问题纠缠不清,不可分离。曾经这么想过,也许当你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人,你也会找到自己;当你找到了自己,会帮助你找到自己的爱人。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或者说,一个人为何会爱上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为何会成为这样的人而不是那样的人?
 
    想来想去,觉得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经历,或者如《撞车》中所说,碰撞。
 
    试想,郭襄从小到大就生活在杨过织成的网之中,听到、遇到、看到、想到...并且又加上其中的多次机缘巧合,造就了她对杨过的爱慕。这种爱慕有其实实在在的基础,当一个人与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人有过密切的交往,这种想望就变得很自然,并且,由于有过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验,人往往不愿再去接受其他远不如此的。
 
    因为在这种交往中,人自身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什么是人?当然不好说清楚,但人所向往的事物/人/体验绝对是定义一个人的本质的重要方面。
 
    想起米兰昆德拉说的,爱情源于一个比喻,或者一个巧合或者一次误会,因为在这样一个不论是现实的还是想象的“交往”“碰撞”之中,人把自己和他人他物联系起来,由此,他人他物就获得了在当事者心中的地位或者“意义”,并由此影响到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如果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积淀过程的话,留下了他们的影子,而这种影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所谓的心灵,所谓的人的本质,就是回答“我是谁”“我爱谁”的答案所在。
 
    就像落叶别树很重视偶然一样,经历包含了偶然,当然,人们可能会把偶然的作用强调的直至过分。其实,生活并不是偶然的,至少很大程度上不是。
 
    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大的环境,忽视人本身的命运。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决定的,尽管不是总是。一个人遭遇什么人、遭遇什么事、能获得怎样的发展的机会、受到怎样的教育;能想象出怎样的生活/可能性,本人把想象看作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会追求怎样的生活,会热爱什么,会憎恨什么,会恐惧什么…等等,简单地说,他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社会制度,以及,生而为人必然所受到的限制或必然具有的特点,如死亡,衰老,本能需要,恐惧等等,所决定的,尽管这种决定有较多的弹性。
 
    另外,郭襄为何终身未嫁?或者,比如其他的人比如岳飞,为何选择接受审讯而不是反抗;或者像老舍、王国维等人,为何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我看来,除了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他们不那样做,他们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信念,追求,自我的定义等等,将被摧毁,当然这种事情寻常人也经常会遇到,甚至更频繁地遇到,但大多数的寻常人并不会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谁,什么是自己最珍贵最宝贵的,因此,很难有刻骨铭心之痛,往往能够忍受生活中的丑陋事物。
 
    最后,以自己喜欢的一句话结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命运,老天是公平的,如果上帝存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