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传统武术之河北武术拳种大全

2020-03-11 09:34:15 作者:admin 来源:古武网

河北武术

 八闪翻

 八闪翻过去主要流传于河北高阳的武术拳种,清末传到东北,近几十年主要在河北、 辽宁、 甘肃、陕西等省较为盛行。近代八闪翻出自河北省段氏。现今,八闪翻在西北、东北传播较广,两地同属一脉,但在劲力和风貌上略有不同。西北所传,经过通备劲的演化,较多注意以腰发力,浑厚一气;东北所传,多注意脆快一气。

 明代戚继光在其所着《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谈到八闪翻时说它是“善之善者也”,可谓赞誉备至,在他编着的三十二势中吸取了属于八闪翻的招法,并有数势流传至今,如“当头炮”、“拗鸾肘”、“顺鸾肘”、“旗鼓势”等。俗称八闪翻为“八闪十二翻”,实际上是出自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中的八闪十二短。

 六步拳

 相传,六步拳创于明代,清代时期传于河北广平人高银生(约1876年----1954年),自幼酷爱武术,行走四方,遍访高人,在鲁西南和冀东南一带习得六步拳真传,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以除青狼传佳话。当时人传高银生飞檐走壁,百步击人,样样精通。号称“高无敌”。相传当年高银生在外闯荡江湖时,官府要抓高银生但是找不到他,就下令说“抓住高银生,银子一大升;抓住高小辫银子一小罐。”晚年后回广平东胡堡村传习该拳,流传至今。

 唐拳

 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唐拳传入沧州境内,此前之师徒传承失据尚无考证。唐拳入沧境,时有一直隶(今河北)大名府武士李天祥,自称为“闯王”李自成的后代(曾孙),因被官府追查而行走在外,后落脚于沧州南皮县城北桃园(源)村,易名“木胜”。因李天祥身怀唐拳之绝技,武艺高强,在富户侯府即以武显身,被聘为护院武师,李天祥在桃园村隐姓传艺10载,只因有二官差前来追拿,为避免连累侯府全家,待说明真相后,遂在晚上让侯府主人假意交出自己,与官差交手过招,亦上房而走,自那以后再无音讯。李天祥在桃园的10年间授徒很多,至今二百多年来,由他传授的唐拳已遍及全国诸省(河北、山东、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天津、上海、山西、河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等)。唐拳至今在河北沧州的流传中已至十代,习练者达一百六十多个村镇,三四千人,主要集中在南皮县乡村。南皮县唐拳尊李天祥为一世传人。

 太极拳

 一种说法,太极拳创自陈王廷。陈卜善武艺,精拳械,曾设武学社于村中,始开陈氏世代习拳舞械之风。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 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广开传拳之门,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即是其着名高徒。之后,陈氏太极拳逐步演变出全国有代表性的“杨、武、吴、孙”等诸大流派。

 另一种说法,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

 大成拳

 意拳又称大成拳,是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单操手、断手、健舞。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现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名大成拳(意拳)。

 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着名拳种之一,流传很广。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创于清末。

 据传是董海川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结合武术加以整理而成。八卦掌首先在北京一带流传开来,近百年来遍及全国,并传播到国外(如东南亚地区以及美国)。

 地躺拳

 地趟拳又称地功拳、八折拳、地躺拳。属于优秀的中国武术拳种之一。因其拳多用滚,跌而得名。其源传说有二,称与醉拳同源。地躺拳只吸取了其中的摔跌法;说源于明代。《纪效新书·经捷要篇》载:“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皆今之有名者。”其三十三势中又有“抢背卧牛双倒”、“打滚”、“后靠跌”等多处有关“滚、跌”法的记载。其时有名的腿功、跌法大都见于后世地躺套路。现此拳盛行于陕西、四川、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福建、广东等地。属于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地趟拳在中国古代盛行于山东省一带和江南地区,至近代则远播各地,特别是河北省和四川省还出现了许多高手。

 八极拳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沧州市孟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发源地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恺、吴会清、吴秀峰、吴连枝。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2008年6月7日,八极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劈挂拳

 劈挂拳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就流行于民间。爱国将领戚继光(1528~1587)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就有精辟的论述。他说:“活足朝天而其柔也。”这是指劈挂拳腿法灵活对该拳“提膝护胸,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十字披红)”等腿法的妙用之赞誉。并在《拳经捷要篇》中,把“抛架子抢步披挂”一招列入“择其善者”而编成的三十二势长拳中。

 戚继光之后,到清朝中期,河北沧州出现劈挂拳的两大支。一支是沧州南皮大庞庄郭大发。此人早年在京保缥、武功非凡,后为皇宫禁军护卫。这一支传授的内容是劈挂拳的快套、挂拳等。而另一支,是沧州盐山大左家村左宝梅(人称左八爷),他传授的内容是劈挂拳慢套和青龙拳。

 翻子拳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北方尤其在河北中部一带习练翻子拳者盛行,曾有“山东查”、“直隶戳”之称,更有“南拳北腿”之说,故戳脚被誉为北腿的代表拳种。刘观澜曾在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传授。魏昌义、王占鳌、徐兆熊、魏赞奎、王洛仓、吴振堂等为镖师,来往于东北三省。河南、陕西、山西等省都有传授。从二十年代初开始着名武术家“花鞭”吴斌楼到北京传授戳脚、翻子拳、地躺拳技艺。

 戳脚翻子拳

 戳脚翻子拳又称枝子门、也称“九枝子,九翻子”。是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它之所以为戳、九枝子独特的腿法叫“踢趟子”、也叫“趟子踢”。拳谚云:“一见屁股掉、便是戳脚到”。该拳向后踢腿的方法很多,如九翻鸳鸯腿(又叫后丁场)、后外摆腿、后蹬腿、后撩腿、后偷腿、蝎子势、蹶子腿等。因为这些腿法在踢击落回时要求以前脚掌重重地反戳在地上。戳脚拳的定势叫“戳丁”、将重心落在支撑的脚上、来击发腿以前脚掌向下反戳着地、脚后跟上跷、两腿似成一“丁”字形。故称为整戳。戳脚翻子之所以为翻,是指拳脚并用之变化、即上翻下、左翻右、前翻后、阴翻阳、肘翻手、手翻足、虚翻实、刚翻柔等。一手翻三手、三盘翻九手。

 明清两代多传于河北地区,故有“山东查 直隶戳”一说,戳脚翻子拳的独门兵器为拦面叟(即烟袋、烟枪)。

 梅花拳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梅拳。中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亦有千年矣。邹宏义,字光大,清代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人,着名武术家,梅花拳的创始人。本名邹宏义,字号字光大,所处时代清朝,出生地顺德府(今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