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联创业大梦不倦而付出青春的前辈武术家王成

2018-11-02 17:49:09 作者:王成 来源:古武网

    武术家简介:王成,男,1967年出生,现供职陕西省大荔县人民防空办公室。业余从事体育战略研究、文物收藏交易和特别宣传策划,率先涉足《搏击心理能力的培养》等课题,已出版《武术百功》《王成诗选》2书。特别是曾经所办的《王成搏击导报》被收藏界誉为首家个人主办、首家个人姓名命名报名及首家个人体育成果为报纸内容的独家三绝奇报珍品。1987年提出创建“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搏联)的构想,并为之奋斗多年。搏联事业曾获国家体育总局方面对王成的直接指导,搏联被海内外众多相关专家称为:“国际体育组织物以类聚的楷模、优化组合的典范!中国将对世界体育的最大贡献和荣耀!” 

    武术家王成原话:

     “国人仅满足于北京办奥、满足于武术将入奥、满足于取得什么世界冠军、奥运冠军,却从根本上缺少像创建国际奥委会的顾拜旦那样的体育创新战略家。为此,从1987年开始,我研究并呼吁由中国发起和牵头组织创建全新的大型世界级体育组织——世界搏击运动联合会(简称:搏联)。旨在把国际拳击联合会、国际柔道联合会、国际武术联合会等所有国际性搏击运动组织融为一体,形成国际单项搏击运动团体间的联合组织。以利于世界各流派搏击运动之间的团结、交流、借鉴与提高,并通过本会的一切活动促进世界的正义、和平与发展。不止于此,作用还在于借此提升中国武术、中国体育及国家形象新的威望和美誉度,同时,按国际惯例,便于将搏联总部设在发起国,这对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搏击体育、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大有裨益,也将大幅度提高中国和全球搏击运动的国际地位(详见本人《王成搏击导报》,暂略)。该事业曾一度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的直接指导和国内外相关专家的理解支持。众相关专家认为:搏联事业起点与档次高,是国际体育组织物以类聚的楷模、优化组合的典范,将是中国对世界体育的最大贡献和荣耀。今天,谁能与我笑傲体坛?在此,愿结交天下英雄携手共创伟业!”

    我的这则介绍搏联的征友创业信息见报后,我感到了被大众理解支持的欣慰。我怎能不感到欣慰呢?32年来,我自费为体育利世强国搏击,32年来,我为搏联付出了一切,32年来,因搏联认识成果和努力过于高远,而生存环境又过于现实,我一直生活在反差与错位的生存状态。现在,终于有更多的人理解支持了,我感到欣慰,心也会笑了。

    1967年,我出生在陕西省大荔县一个工人家庭,兄弟四人,唯我先天体弱,但家境贫寒无钱看病,长期自卑、胆怯的我无心学业,没念多少书便辍学,不久,便进了一家纺织厂当清洁工、搬运工。业余时间,为找回做人的尊严,我拜二位“名师”学艺,一位是自卫健身的武术,一位是寄情之所的文学。当时,我梦想把自己培养成文武超群的英雄,18岁时,竟也出版了跨界的《武术百功》、《王成诗选》两本书。

    1987年,与人比武受重伤后,我重新调整了生存和创业,一方面靠干苦力活维持温饱,创业上则偏重于拳击、柔道、武术、泰国拳等奥运会和非奥运会搏击运动发展史的研习与突破。崇尚创新的我终于发现了新大陆:全球范围内各流派搏击运动(含中国武术)都是以克敌制胜为原始目的,不同流派只是为达到这个原始目的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在现代社会是以对抗性体育运动形式出现,又都具有抗暴自卫、健身、人体美展示和人格修养等共同价值。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社会那种“同行是冤家”的流派之见仍根植于搏击界,彼此之间的交流少之又少,这样对发展不利。面对此情,我以“物以类聚,优化组合”的发展思路终于酝酿出台了创建搏联的构想(详见《王成搏击导报·搏联宪章》暂略)。
王成搏击导报

    当我把这个想法向60多位著名体育专家表白后,理解者竟空无一人,这种冷场一直持续了3年多。

    一阵气馁后,我又恢复了理智。面对搏联,我不能对相关专家们持丝毫成见,因为搏联这一概念对全球体坛都是陌生,相信他们以后也会成为搏联问题的专家,目前,搏联专家只有发现者王成自己……

    特别是看完《世界体坛风云人物》一书,我内心升腾起一种自信,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所有人物,他们对世界体育的所谓贡献,一定都不如我王成。回头看,我还真佩服自己的执着和眼光,若不然,也不会有日后的搏联价值。

    1989年,我用2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万余字的论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创建搏联科学体系》。一位从事体育研究的朋友看后,兴奋地抱起我,激动地连声说:“搏联真是大气魄!大智慧!大创新!”

    为掌握体坛最新动态和有效文献,我贷款800元并拿出当时仅有的300元积蓄订阅了《体育报》、《体育文史》等20多种报刊。

    在后来的几年,我宁肯饿肚子少吃饭,也要省钱去邮局寄信,不断向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和海内外体育界相关组织及专家介绍搏联创见。与前几次不同,我不断收到来电来信给予的肯定和评价,首次得到一位姓段朋友30元的捐助,这些平添了我将搏联由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决心。

    1995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我创办了个人内部报纸——《王成搏击导报》,目的是利用这块阵地向外界宣传搏联,争取更大的理解支持。

    我原本先天性体质就差,加之操劳过度而晕倒了,前后8次住院。然而,搏联支撑我一次次站了起来。到2016年初,搏联支持者已遍及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和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在这些支持者中,有怀疑、有担心、有建议,更多的是理解和鼓励。其中在1995年4月,国家体委(现称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主要负责人伍绍祖、李梦华、魏纪中等人分别就搏联认识成果和实干举措作了重要批示,李梦华、徐才(中华全国体总副主席)、张耀庭(中国武协主席)还对搏联价值给予了特别评价。同时,国家体委多次致函我在政策法规上作了说明与指导。1996年3月,当我向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安启元介绍搏联情况后,安书记很关注,随后,便有了省市县对我的调查,陕西省体育总会发布的《关于王成同志成立世界性搏联组织的调查情况》一文明确指出:成立世界级搏联组织,可先行宣传后酝酿为好。

    我经过多年公关宣传,使搏联引起了国内外不少相关单位、专家的支持,《三秦都市报》、《搏击》杂志社、《武当》杂志社等媒体均以不同形式做了报道。太原市体育学科带头人王金玉、英国拳击家乔治·威尔金森以及业内知名专家学者王西安、孙豹隐、谭大江、蒋剑、李紫剑、李诚、安在峰、董子红等等都对搏联表示了特别首肯和声援,美国旧金山东方搏击功夫中心总教练、柔道教授佐藤四郎来信写道:“王成先生的搏联构想是全方位的科学创见,我希望美国、日本国和相关国际组织,慧眼常开,抓住这绝无仅有的机遇,发展搏联,发展自己,因为搏联是全球体坛空前创举,它出生在中国,却属于世界。”

    可是后来因患晕眩症、颈腰椎病及倾囊负债,加之妻从支持到强烈的反对,搏联之舟终于搁浅。支持办报者无奈离去,亲人们联合起来反对我继续干。他们知道我没有升官发财的理想,却难以容忍我不顾生命和家庭。因搏联理想过于远大,而现实生活又异常具体。我知道,亲人们要的是我的健康,要我干点挣钱的事。我能理解他们的态度,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仍“贼”心不死,将搏联由公开转入地下,起初妻并未觉察,当背着她又在外借钱时,不料被她跟踪发现,她对支持我的朋友说:“谁再帮王成,谁就是我的敌人!”并对我讲:“你再这样下去,咱俩就各走各的!”我知道她是气话,不过,由于多次活动被发觉,我开始相信这是真话了。同时,为由此使妻原本就有的多疑、健忘症加重而自责。是啊!二十多年来,上无力孝敬父母,下对不起孩子,结婚多年,连一件衣服也没给妻买过,可我却让她劳神伤心。怎么办?我用帮别人卖米面调料、搞宣传策划的打工行动证明了我的“听话”,留住了妻。

    一次,妻抱着一大捆搏联支持者来信来稿当废纸处理,想让“基本听话”的我彻底放弃搏联梦想。这可是我视为珍宝的财富啊!我急了,不由得上前硬抢,谁料,妻变脸失色伤心之极嚎啕大哭:“你还想这事,你看你身体弱成啥了,咱日子过成啥了,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应该为我和娃想一想,为年纪大多病的父母想一想啊!”妻的痛哭召来了父母兄弟与邻居,大家也纷纷苦劝我放弃搏联,我无言以对,禁不住泪如雨下,强烈的矛盾心理加杂着自责和羞愧在胸中升腾翻滚,情急之下,我一把火点燃了搏联资料,也真想把自己变成灰烬。

    影响搏联发展的又岂止这些。当年,我向北京一所著名学府的知名教授去信征询意见时,对方回答说:“搏联课题出乎想象,过于宏大,我没有研究和可借鉴的文献资料,不便表态。”我立即回信称:“研究者的注意力不应都集中在局部的、具体的、甚至细节问题上,创新的综合性宏观性课题也应该有人涉足……”我连去了10多封信,但都石沉大海,我抱怨后也理解了这类人的心理。正如后来我在一篇文章中所言:“究竟是什么制约了中国体育全球战略上的创新发展呢?是传统的守旧的惰性的观念与体制在作崇。”

    劣质的观念与体制存在于社会各界。当我向县上某位父母官第3次介绍搏联认识成果,并请求逐级上报开发成实践成果时,这位父母官脸色一沉,手一扬厉声训斥道:“小伙子,你再向我讲这疯话,我就叫人把你送到精神病院去。”随后我在骂声中被强推出了父母官办公室。在我生活的周围,一些不理解我的人常聚在一起极尽讽刺地嘲笑我,有人说:“工人嘛!不看自己是啥球人,还想办地球大的事。”也有人讲:“王成胡吹哩!是大骗子,谁相信他一个普通工人能干出体育上的大事,还能折腾得叫北京知道。”但也有好心人劝说:“你不要动不动就给京城伟大领袖写信,这样没有结果,还是务实干点挣钱的事为好。”时至今日,又有人将搏联与邪教联系在一起,着实让我气愤不已。

    不理解,没办法。对此,我习惯一笑了之,因为我知道,我还没有这些人想象的那么“好”。此时,我已经被迫离岗了,一方面要重新找工作养家糊口,一方面要继续研究并呼吁创建全新的大型世界级体育组织搏联。这样强烈的反差、悬殊的身份错位,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与此同时,更多相关专家对搏联予以肯定,还针对我的生存现状就搏联产业化发展出谋献策。我已为搏联付出了许多,搏联继续创业的资金问题不能再靠外界杯水车薪的资助。怎么办?

    武当武术代表人游玄德、著名少林弟子武术著作家释德源、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教研室主任易剑东博士、《少林与太极》杂志主编邱铭楠、《搏击》杂志副总编刘慧文以及《中国青年报》记者陆小娅等都为搏联走出困境出了不少主意。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总监岑传理博士给本报的一封来信令我颇受启发:“《王成搏击导报》我反复看过,名称和内容均很独特,搏联事业面临如山困难,但前景异常辉煌,贵报本身已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应很好的保护和发掘。”

    陕西省人事厅邓理厅长(现任陕西省人大副主任)知道搏联成就与困境后,给予了特别的关爱,使我这位没上多少学的下岗工人走进了省人才交流中心,并在《西部人才报》以《一握王成手,伟业同拥有》为题介绍搏联。

    同时《王成搏击导报》停刊号以全球独家个人(王成)主办,独家个人姓名(王成)命名报名及独家个人(王成)内容形成三大收藏特色的绝对优势,已被中国集报协会会长、著名收藏家、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罗同松,《天下奇迹创造者大全》主编、著名收藏家戴笠人、中国国家图书馆报纸收藏负责人张克清、以及渭南市博物馆、陕西体育博物馆等个人和单位鉴定并正式收藏,现已成为收藏界的珍品,这方面亦是搏联带给我的一项收入。

    妻子失业回家了,父母病了需要钱了,女儿上学补课该交费了,欠别人的帐无力还人家已找上门来了……,为了生存和事业的阴雨天转艳阳日,我挥泪告别亲人和朋友,背起故乡走上了边打工谋生养家,边寻机创业发展的搏联长征。

    后来,随着原单位转型变化,我又回到大荔,干起人防工作,家里各方面较稳定了些,可是,我视为生命的搏联创业依然艰难!

    我知道,搏联的路还很长,一分成就荣耀百分悲哀艰辛,远未到额手相庆的时候,但是,只要胸中残存的半口气还在,我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