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术中的儒家思想

2018-04-10 14:50:24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古代武术中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哲学中最丰富的内容,是千百年来统治者推行的统治思想.孺家强调“仁义”,强调“礼义”.“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曰:“仁者心有勇”,“仁者爱人”.传统武术的伦理思想中渗透了“仁义”观念。
 

    武术的“仁义”思想,首先强调对封建礼法的格守,即不得“犯上作乱”.少林《拳经拳法备要》强调“道勿滥传”,应传“贤良之人”。少林短打《十戒》的第十条规定更强调“强横不义者不传,强横则为乱,无义则负思”.在武术的授徒择人卜,各派均有严格规定。《峨眉枪法》说:“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一与传.谈元授道,贵乎择人.”
 

    朴华武术的“仁义”观念还体现在武术技击的目的论上,表明中华武术具有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少林武术有点穴法。为什么要创造点穴法呢?是为了使人致死还是为了救人?少林秘典《罗汉行功短打》讲,创造点穴是“圣人不得己而用之”,是为了使人“心神昏迷,手脚不能动,一救而苏,不致伤人·一有志者细心学之,方不负主人一片婆心也”.表明点穴法的创造是从“仁”出发的。《峨眉十二法》更多次强调“不争”、“技戒”、“化解”,“要以慈悲为怀”,这与儒家的“仁义”木质是一致的.
 

    在武林中,形意拳与擂家思想的联系非常紧密.形意拳发端于武穆拳谱,成拳于明朝中叶,发扬光大于清末民初.明清时期,正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极其盛行之时。形意拳的创立深受其制约与影响.

    儒家学说.重功利,尚实用,强调修身,格守礼仪与中庸,其和顺而不流。中立而不依,颐养其浩然之气也.形意拳亦无繁文缉节,其形非常简练,只有劈崩钻炮横五行变换,步法也非常简练,不弓不马,不蹦不跳,亦所谓轻雕饰文采重击技实用者也。其运行之法,足踏中正之地,手运中正之线,身w中正之道,愈守中和之气,似屈非屈,似伸非伸,似发而未发,似运而非运.这正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儒家学说讲究浑厚朴实,自然风雅。形意拳也是招式古朴,劲力雄浑,丹气充沛,命火旺盛,意念纯正,不淫不繁,无过不及,俨然风雅之流也,自然而又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