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太极与武术之间的关系

2018-04-10 14:43:3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太极”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术语,是指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一词出白《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拳家认为太极虽有,但两仪未分,故此“有”而无形,认为有意无形的内动外静之态就是太极,而内意的运转,能领气行,能导形动,产生出千姿百态的拳式。太极在中华武术中的体现最突出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是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技击法则.

    我们来分析一下太极图:
太极图

    太极图的图面以黑为阴,以白为阳。黑白相依,相抱不离.白鱼黑眼谓“阳中有阴”.黑鱼白眼谓“阴中有阳”。由下而上看这幅图,白黑两色呈白色逐渐增多,黑色则逐渐减少.而且,此增一,彼则减一:彼增一,此则减一。中国哲学中称此为“阴阳消长”.古人认为,阴阳两者相互不离,相互消长,相互转化,产生了万物,万物中包含此理.在太极拳中,表现为动静、刚柔、虚实、开合尊对立统一状态.
 

    太极图外呈环状,此环置于平面为圆形.运转于空间则成球体,呈环形无端之象。在太极拳中,体现为动作圆活.招招不离弧形,式式皆呈圆像,使整套动作圆转连贯,一气呵成.双鱼环依之象,恰如练习太极推手时,两人双搭手之形。练习中双方臂膀组成环状不断变化,彼进我退,彼伸我屈,粘边钻随,正符合彼阴吾阳,彼阳合阴.相互消长,交替变化的道理.
 

 

    “太极”一词可以当成道理或原则来看待,明屠隆撰《鸿苞·理气》说:“太极者,理也。”所以王宗岳在拳论中说:“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他所说的“理”字,就是指太极而言。
 

    《太极正宗》对“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话作了解释:太极是一切的原动力,宇宙既有太极,人身也有一太极,而且人身之腹即为太极.
 

    孙禄堂先生认为:腹部中和之气是为太极。腹部是指位于脐下三寸的丹田,丹田为道家修炼内丹的部位.从生理学言之,该处接近骶神经丛及腹腔神经丛,是人体重心所在.是真正汇集真气之处,通称为“气海”。习练太级拳时要求“气沉丹田”,以保证重心的稳定和动作的机动灵活。所以《太极十三式歌》中说:“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腹部一动,两手两足以至全身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