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冷兵器

日本冷兵器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日本刀了,日本刀可以分为直刀、太刀、打刀、胁差,每个分类包括需要知名的日本刀,如大太刀、太郎太刀、日本短刀、柳生大太刀等。

  日本刀原本被称为“刀”或“剑”,在日本国内没有被称为“日本刀”。“日本刀”这个称呼,原本是在海外被外国人看到的时候使用的。庆长以前的日本刀叫“古刀”,庆长元年开始的叫做“新刀”。之后,从天明元年开始到明治维新时期的冷兵器一直被称为新刀。虽然日本刀的起源还不明确,但是在古坟时代就制作了铁制的刀剑。

日本冷兵器之直刀

日本直刀

 日本直刀,是指刀身上没有弯曲的笔直形状的刀,在日本,平安时代中期以前的刀形就是这种形状,之后的刀身开始变得弯曲,称为太刀。

 弥生时代

 日本直刀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弥生时代后期的中叶,从坟丘墓等遗迹以西日本为中心出土,尾部上有铁环的“环头大刀”,除此之外,没有环的直刀也出土了,多数被认为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航海大船载品。

 古坟时代

 铁制的刀剑冷兵器在日本生产是在古坟时代以后,但是在古坟时代的前半代,比起直刀,而直刃和双刃的直剑更多。双刃剑在5世纪末之前废弃,古坟时代后期以后使用了直刀。同时代后期的直刀被称为“装饰大刀”,大量出现在刀柄装饰有金、银、铜等华丽的刀。直刀除了作为武器使用之外,也有用于仪仗的刀,刀身上刻有文字。

 虾夷人称直刀叫蕨手刀,他们经过毛拔形蕨手刀和毛拔形太刀进化成日本刀。

 飞鸟、奈良时代

 从天智天皇、中臣镰子等人发起的乙巳之变附近出土了切刃造的直刀来看,飞鸟时代已经制造出平造、切刃造的直刀。

 直刀长度的变化是在古坟时代,直刀的柄长15厘米以上会被双手持刀使用,但是到了6世纪后叶,柄长10厘米以下的单手直刀成为主流,刀身也在75厘米以下。

 北海道的直刀在本州、四国、九州,平安时期以后,随着弯曲刀的出现,直刀渐渐被废弃,而在北海道,直到13、14世纪为止,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虾夷刀、虾夷造直到15世纪确立为止(《日本考古学第39号》2015年5月所收关根达人佐藤里穗《虾夷刀的成立与变迁》)。

 知名直刀

 丙子椒林剑:大阪四天王寺收藏,东京国立博物馆寄存。

 七星剑:大阪四天王寺收藏,国宝

 水龙剑:重要文化财产

 武王大刀:用于唐乐的大刀。刀刃长二尺二寸一分。“东大寺武王天平胜宝四年四月九日”

    文章来源《日本直刀》。

日本冷兵器之太刀

太刀

 日本刀中刃长大约在2尺(约60厘米)以上的刀,是指太刀。这种冷兵器日本在博物馆等展示时,太刀的刀刃向下(两端向上)展示。

 太刀的分类

 太刀:现代指刀身2尺以上、3尺(约90cm)以下的刀身。

 大太刀:也叫野太刀,指刀身超过3尺的太刀,5尺(约150厘米)左右为大太刀。大型的太刀也有10尺(约3.3米)以上的。镰仓时代很喜欢制作,后来被改成了通常的长度3尺以下,现存的太刀很少。

 小太刀:刀身不满2尺的小太刀,形状大多是直的,在现代,与胁差的区别是模糊的,关于其存在的理由有各种说法。

 知名太刀

 鬼丸国纲(天下五剑,御物)。小乌丸(小鸦丸、御物)。大典太光世(天下五剑,国宝)。三日月宗近(天下五剑,国宝)。童子切安纲(天下五剑,国宝)。念珠丸恒次(天下五剑,重要文化财产)。不动国行。二铭则宗。严岛友成。念珠丸恒次。濑登太刀。鬼切安纲。沃悬地杏叶螺钿太刀。三鳞纹军库锁太刀(兵库锁太刀)。群鸟文兵库锁刀(兵库锁刀

    文章来源《太刀》。

日本冷兵器之大太刀

大太刀

 在日本刀中,刀身3尺(约90厘米)以上的为“野太刀”,刀身5尺(约150厘米)左右的为大太刀。但是,根据刀身长度的分类方法因文献和研究人员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太刀”这个词所指的刀剑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

 流传下来的大太刀

 军记物语《源平盛衰记》,畠山重忠用的刀作为“身阔四寸(约12厘米)长九尺三寸(约182厘米)”的刀,“源义平”、武藏国对党大将的太郎,五郎的兄弟佩刀是“四尺六寸(约140厘米)的大太刀”,当时已经有超过三尺的记录。

 《太平记》中多记述了五尺以上的大太刀,最多会描写九尺三寸(约282厘米)。五尺(约150厘米)的大太刀,再配手刃长八寸的大斧,长山远江守长山的刀是五尺六寸(约170厘米),他弟弟挥舞着七尺三寸(约221厘米)的大太刀,从郎党福间三郎的描写来看,可以推测长寸的大太刀在实际战斗中使用的状况。

 战国时期,朝仓氏和长尾上杉氏,被称为“力士队”这是一群高个子组成的冷兵器部队编制,他们拿着大太刀拼杀被记录。朝仓氏的家臣真柄直隆,真柄直澄的兄弟,都是在战场上拿着五尺三寸(约175厘米)的大太刀奋战,两人都在姉川之战里,但那把大太刀却以“太郎太刀”、“次郎太刀”之名流传至今。有一种说法是,文龟(1501年)左右,越前国有个大力士,向佑定要了一把长五尺三寸(160.6cm)、宽二寸三分(7cm)、重五分五厘(1.7cm)的大太刀,佑定与佑清、佑包合作制作了名为备前长船的大太刀。

 现存的大太刀及日本大太刀排行榜

 太郎太刀

 上述的真柄直隆、真柄直澄所持的大太刀“太郎太刀”、“次郎太刀”分别现存。

 太郎太刀:刃长2215厘米,热田神宫收藏。

 次郎太刀:刃长166.7厘米,热田神宫收藏。

 真柄大太刀:刃长186.5厘米,白山比咩神社所蔵。

 志田大太刀

 刃长220.4厘米。被指定为重文的弯刀是最长的。弥彦神社(新泻县西蒲原郡弥彦村)所藏。该神社把此刀与其他的一把(刃长224厘米)一起展览,现有两把大太刀。

 柳生大太刀

 刃长4尺7寸8分(约145厘米)德川美术馆收藏。

 伊吹丸

 刀刃长3尺7寸3分(141.3厘米),刀茎1尺8寸。多摩地方的侠客,一之宫万平在武藏一之宫六所宫(现在的大国魂神社,东京都府中市)供奉的东西,大国魂神社收藏。

 备州长船伦光作

 铭“备州长船伦光”里“贞治五年二月日”刃长126厘米,翘曲5.8厘米,原宽4.4厘米,前宽3.0厘米,国宝日光二荒山神社宝物馆收藏。

 士武者

 三尺一寸(约91厘米),备中青江正恒作藤井市之丞广贞的佩刀。

 濑登太刀

 无铭(号濑登太刀)刃长126厘米,弯曲5厘米,重要文物二荒山神社收藏。

 弥切丸

 山金造波文蛭卷大太刀,弥切丸,刀长216.7厘米,翘曲6.4厘米,身长5.6厘米,刀身重量24kg,重要文物日光二荒山神社收藏。

 莲井太刀

 宽永时期的横纲,鬼胜象之介佩用,183.6厘米,正住寺收藏(和歌山市)。

 都万大太刀

 铭“备前则次外五人”总长一丈一尺八寸五分(约354厘米)、刀刃长八尺一寸二分(约246厘米),都万神社收藏。

    文章来源《大太刀》。

日本冷兵器之打刀

打刀

 在容易发生乱战的战国末期的冷兵器战场上,为了遇到敌人时能马上拔刀而将刀刃设计成向上,左手按住左腰的剑鞘,右手向前拔,形成了打刀,由于拔刀术的发达,产生了居合术。

 之所以被称为“打”刀,是因为打刀是从甲胄的缝隙中刺穿使用的,所以它是以砍为主要目的的武器。

 在博物馆等地展示时,也要把刀刃朝上(在刀两端向下的状态下)展示。一般在电视时代剧中(武田上杉~织田丰臣~江户时代幕末)登场的是打刀。

 进入室町期后,这种打刀开始流行,而在应永(1394年)制作的刀中,刀铭的也在剧增。应永27年(1420年)96岁去世的今川了俊所着的《今川大草纸》中记载,上轿时,太刀和腰刀(短刀)要立在左侧,打刀则立在右侧,可见坐轿的贵人也同时使用打刀。另外大永8年(1528年)的有奥书“宗吾大草纸”,有关于足利将军打刀的构造的说明,并且批判了向将军献上的物品和武将之间的赠答时使用打刀的风潮,有职故实家对此进行了批判这证明了打刀是越流行的。

 另外,这个时期还进行了将镰仓以前制作的古刀短时间磨后作为打刀使用,这就是着名的“磨上”。

 虽然有很多打刀存在,但是打刀是一种使用起来不方便的武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制作刀的年代和材质,以及制作刀的人不同,个体差异很大,使用方法也完全不同。

 打刀大多是江户时期制作的,刀身整体细长而薄,所以,不习惯的人使用的话,刀会很容易破裂,不是折断,而是碎裂。

    文章来源《打刀》。

日本冷兵器之胁差

胁差

 胁差是指约30厘米以上60厘米以下的刀,同样的胁差,根据制作的时代不同形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南北朝和室町时代的胁差是比1尺(约30厘米)稍长的平造,形状上接近短刀的形状,江户时代的胁差是接近2尺(约60厘米)的镐造,形状接近打刀。

 江户时代,武士在出席公共场合时,被称为大刀的打刀和被称为小刀的胁差是被规定的。反过来说,关心胁差大小差别的只有武士,但是关于胁差,武士以外的身份者也被允许拥有,所以这个时代产生了很多胁差。

 另外,比武士更有钱的富商成为了当时刀工的赞助者,因此产生了很多冷兵器以及肋差。

 胁差的作用

 虽然胁差与打刀或太刀本是应用于不同战斗,然而随着配戴“大小刀”成为常态,许多流派都发展出了一手持“大刀”、一手持“小刀”的战斗技术,称为“二刀流”,最知名者当属宫本武藏的“二天一流”。即使是专精于一刀的流派,有些也有战斗中途视情况使出胁差,突袭或辅助防御。

 仅使用“小刀”(胁差或小太刀)的武术,则通称为“小太刀术”。有些精通“小太刀术”的高手,即使在开阔地形对战三尺开外的大太刀、甚至长枪之类的长兵器,也会选择使用“小刀”应战。“中条流”的“小太刀术”就很有名,“中条流”中兴之祖暨“富田流”的开创者,富田势源,为其中的佼佼者。有些流派,例如“天道流”,还有使用两把“小刀”的技术,称为“小太刀二刀流”。

 胁差除了用于近身战斗,在距离拉开时,也可能被当成投掷武器。

 胁差的分类

 胁差刀刃短而直,刀柄仅供单手握持,刀装通常采用近似于打刀的形式,可视为较短的“打刀”。依长度概分为:

 大胁差:1尺8寸-2尺(54.5厘米-60.6厘米)

 中胁差:1尺3寸-1尺8寸(40厘米-54.5厘米)

 小胁差:1尺-1尺3寸(33.3厘米-40厘米)

 胁差,尤其是大胁差,与小太刀在形制和用途上都很相近,加以江户时代的法令让原本常用太刀刀装的小太刀也多改作打刀刀装,两者间的分别又更模糊了。在现代日本的法规里,将长度较短的日本刀,包含小太刀,都归类为胁差。

    文章来源《胁差》。

日本冷兵器之短刀

日本短刀

 现在刀刃长度在30厘米以下的日本刀叫做短刀,这种冷兵器大部分都是平造的像刀一样,没有什么弯曲。

 “短刀”这个称呼比较新,在使用大刀的时代,平造的刀被称为“刀”,刀中短的被称为“腰刀”,据说是因为将其放入没有刀刃的构造中,作为护身和生活用具日常插在带子上携带而得名。

 短刀与太刀相比,虽然形状小而简单,但拥有比太刀更美的观赏性,被指定为国宝和重要文化遗产的也有很多,被誉为短刀名手的粟田口吉光、新藤五国光等人所创造的短刀,对于战国时代的武将们来说是十分憧憬的。

 另外,在江户时代,规定在穿礼服时,要穿直垂、狩衣、大纹等,要佩带被称为“小刀”的带有刃的腰刀。

    文章来源《日本短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