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武器

世界古代武器无非是中国和欧洲以及日本的古代武器,中国古代武器影响了亚洲和欧洲,比如欧洲连枷武器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农民用作打粮食的,对日本武器影响更大。

中国古代武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战国兵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战国青铜剑

战国青铜剑

 到了战国,青铜剑已成为各国军队的必备武器装备,其冶铸技术达到了顶盛时期。河南山彪镇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铜鉴和成都百花潭出上的铜壶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论是步兵或水军都装备了剑。为了增加剑刃的坚韧性和锋利程度,采用了先进的铸造技术,生产出剑脊和剑刃含锡量不同的复合铜剑。这种青铜剑的脊部含锡量只占百分之十左右,呈红色,比一般青铜质柔而坚,韧性大,格斗时经得起重力撞击而不致于折裂;刃部含锡量达到百分之二十左右,质脆而硬,刃口锋利,能洞穿坚甲而锋愕不摧。

 勾践剑出土后,曾经做过一次科学试验,以检验它的锋利程度;轻轻一挥宝剑,就把十儿层叠成一扎的白报纸截断。

 由于剑从防身自卫武器逐渐变成步兵近战格斗兵器,剑身随着实战需要越来越变长。原来在春秋时期,剑的平均长度只有50厘米左右,到了战国后期,剑身已加长到80至100厘米之间。

中国古代武器之战国连弩

战国连弩

 在中国民间,一直认为连发弩是诸葛亮发明的,因此而流行“诸葛弩”的习称。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关于诸葛亮亮“损益连弩”的记载。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更说,诸葛亮“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但在中国古代,“连弩”一词始见于战国晚期。“连”者,本指所发射的箭矢连接有回收的绳索,犹如弋射,而非连发的意思。因此,李约瑟博士认为,诸葛亮所损益(也即改进)的连弩,应是一次发射十枝箭矢,而不是连续发射十枝箭矢。这或许可备一说。

 无论诸葛亮所损益的连弩是否连发弩,考古新发现业已证明,早在诸葛亮之前数百年,中国已经出现了连发弩。

 1986年,在湖北江陵秦家嘴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奇特的弩,通长27.8厘米,高17.2厘米,宽5.4厘米,由弩臂、矢匣、活动木臂、青铜弩机和木弓等部分组成,弩臂一端有弯曲的手柄,弩机装于弩臂后部,木弓装于弩臂前部,矢匣和活动木臂装于弩臂上部,矢匣内可装20枝长14.3厘米的短箭,用时前后推拉活动木臂,可将箭矢连续发射出去。其结构和原理与明清时期流行的连发弩极为接近。由此可知,连发弩的发明,应能够上溯到战国时期。这是相当令人吃惊的。但如果想到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墨子和公输般己能造出飞上天的木鸟,也就不觉得十分奇怪了。因为我们的先人在机械领域本有杰出的才能,这在武器制造中也多有表现,像青铜弩机的创制、连发弩的发明,都是例子。以后我们还将陆续谈到多弓床弩、杠杆抛石机、拍竿等中国古代独创的冷兵器军事机械。那时,我们对于我们的祖先在这个领域的出色贡献,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了。

    阅读《战国兵器》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武器之汉代兵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西汉弓弩

西汉弓弩

 为提高瞄准的精确度,汉代人还将弩机的望山加长,上面刻出分度。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青铜弩机,望山高出郭面4.5厘米,分刻五度,每度间又刻出半度的标线,度线错金。这种刻度为瞄准提供了一个标尺。射击时,依据与目标物之间距离的远近,选定望山刻度中的某一条标线,将它与箭矢的端头和目标三点连成直线,即可使射出的箭矢准确中的。因为飞行的箭矢受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总是以近于抛物线的曲线前进,所以发弩时,必须将弩臂前端微抬起,使望山、箭钱和目标物在一条直线上,射出的箭矢以高于瞄准线的轨道飞行,才能命中目标。望山刻度的出现,说明汉人对射法中这种纯粹经验的把握,已有定量的计算,并据此总结出相应的标准。宋代沈括曾见到海州出土的一件古弩机,望山上有刻度。他研究后指出:“原其意,以目注链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中国算学称直角三角形的短边为“勾”,长边为“股”,那么望山是“勾”,由望山底部至敬端是“股”,两者成为勾股的关系。

 出现于东周时期的青铜弩机,至此而臻于完备,中国弩的威力,至此也达到一个高峰。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李广率军与匈奴对阵。在死伤过半、箭矢将尽的危急时刻,李广亲以当时最称强劲的大黄弩狙击匈奴将领,连续射杀数人。匈奴骑兵震慑,解围而去。

 西汉文帝时,晃错上书言兵事,指出汉军与匈奴骑兵相比有五个长处,其中第二点和第三点都与弩有关:“劲弩长戟,射疏及远,则匈奴之弓费能格也;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则匈奴之兵费能当也。”弩因而被称为“中国之利器飞

中国古代武器之汉代的刀

汉代的刀

 在两汉时期,战场上出现了环柄的长刀,直背直刃,刀背较厚,刀柄扁圆环状,所以称为环柄刀,或环首刀。两汉时代刀的长度多在一米左右,1957-1958年洛阳西郊西汉墓中出士大量环柄刀,长度从85至114厘米不等。后来普遍加长到一米以上。长沙东汉墓呀,出土的刀,有的竟达128.5厘米。

 “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刀”.佩刀是一种表示身份等级的饰物,制造精美,“麟角凤体,玉饰金错”,刀上多刻有铭文。根据东汉仪制,天子百官的佩刀形制、装饰都有严格规定,不得逾制。《后汉书·舆服志》所载刀制:皇帝:通身金错花纹,木鞘、刀鞘外缠丝,上面有漆,嵌以金线,外缠沙鱼皮,鞘内涂雌黄,衬以织成五色花纹的毛毡。诸侯王:刀身错金,“环挟半蛟",黑色剑室。公卿百官:剑鞘、剑室全旧纯黑色。宫廷卫士、内侍:用白沙鱼皮包剑鞘头,黄剑室,饰以虎文。

 汉朝皇帝都喜欢佩刀,汉高祖当泅上亭长时,总是随身佩刀。东汉光武帝刘秀“怀半插,接见李轶”,可见刀总是不离他的身边。汉代皇帝向臣子赐刀,是一项宠勋、荣典。汉武帝曾把自己佩用的鸣鸿刀赐给东方朔。汉和帝刘肇把霍光年青时佩用的宝刀赐给班固。

 随着冶铁、铸造技术的发展,汉代的造刀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三十炼、五十炼乃至百炼钢刀。山东苍山县曾发现一把有纪年铭文的长刀,刀身上有十八个错金隶书刀铭:“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大刀吉祥宜子孙”.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这把刀经鉴定,是以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多次锻打制成的。刀中的硅酸盐夹杂物约有三十层。也许就是将刀坯反复折叠锻打三十次的意思。在日本还发现过一把我国东汉钢刀,是汉灵帝中平年间产品(184-189年),刻着“百炼清钢”四个字。采用这种先进工艺炼出来的刀就是着名的百炼钢刀。

    阅读《汉代兵器》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武器之唐代兵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唐代的刀

 唐开元之间,“军中初用陌刀”.据《唐书·李嗣业传》载,唐代军中有陌刀队,并设有陌刀将。陌刀两面有刃,通长一丈,重十五斤。李嗣业善用这种新式的长柄大刀。高仙芝讨勃律时,李嗣业和田珍被任命为左右陌刀将。张兴守饶阳时,“持陌刀重五十斤”守城,往往“一举刀辄数人死”.还有一种长一丈的大刀叫做“拍刀”,一挥可杀数人。

 南北朝时期,短柄铁刀出现新的式样,其突出特点是柄末端没有圆环。山西太原北齐姿欲墓壁画中的人物,所佩就是这种刀。至唐代,无环首短柄铁刀日益流行,逐渐成为刀的主要类型。其基本形制是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柄、身相交处设椭回形护格。刀柄构造一般是在铁茎外包裹木把,缠绕丝绳,柄首包裹金属饰件,柄末端通常有一个小孔,以穿饰纽带,但不设圆环。敦煌第45窟中有一幅反映现实生活的壁画“胡商遇盗图”。强盗所执兵刃就是这种刀。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中的佩刀仪卫和持刀武士,所佩持的也是这种刀。

 隋唐时期,短柄长刀通称为“横刀”。(唐六典·武库令)注:“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另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唐代军队,“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胡禄即箭服,可见横刀与弓箭是唐代兵士必备的武器。

金银锢荘唐大刀

 唐时,日本和中国交往密切,被视为先进文化标志的中国器物源源输人日本,特别是频繁来华的日本遣唐使,每次必携带大量中国物品返回。这些物品极受日本皇家珍爱,有一些作为皇室遗物被珍藏于奈良东大寺正仓院,一直完好地保存至今,其中,就有许多唐代的刀。正仓院所藏唐代短柄铁刀,大多无环首,而普遍装设护格。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外装简朴,属实战用器,如“铜漆作大刀”、“黑作大刀”等;另一类外装豪华,不仅装以角把,裹以纹革,而且镶以金银,嵌以珠玉,富丽堂皇,价值连城,均为贵宵的佩饰,其最突出的代表,便是通长98厘米、刀身宽2.7一3.4厘米的“金银锢荘唐大刀”。

 如果说汉魏六朝时期中国铁环刀的东传是中国古刀影响日本的第一次浪潮,那么唐代无环首铁刀的东传便是中国古刀影响日本的第二次浪潮。后来名声煊赫于世的日本刀,就是在“唐大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约到平安时代(公元794-1192年)中后期,日本刀才逐渐摆脱中国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传统:刀身由平直改为具有特定的弧度,并出现许多着名的制刀工匠。他们各有特点而形成谱系,其技艺情益求精,以至登峰造极。

中国古代武器之唐朝的剑

唐代兵器剑

 “待中以下通直郎以上,陪位则象剑”唐代的仪制与隋代大致相同。军队中虽然已不用剑,但文人、道士、士大夫都喜欢随身佩剑。着名的诗人李白。杜甫、贾岛都会击剑。那位“文起八代之荒”的韩愈,腰中也常悬一口寒光耿耿的利剑。他认为:“佩之使我无邪心。”古人送别时也往往以佩剑留赠挚友,作为永久纪念。

    阅读《唐代兵器》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武器之宋朝武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宋朝的刀

 宋代刀的形制有了改进,刀头从狭长改为后斜形,并加上护手,去掉了大环和不适于实战的饰物。据《武经总要》载,长柄刀有掉刀,屈刀,眉尖刀等,生产数量也很大。

手刀

 宋代人称短柄长刀为“手刀”。北宋《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称,手刀是军中常用的武器,“旁刃,柄短如剑”。也就是说,它是单侧有刃的短柄刀。该书中还绘有手刀的图像,形制与前代刀有很大区别:一是刀身加宽,特别是刀头部分较宽;二是刀尖呈上斜型,(武经总要》称之为“前锐后斜”。这种刀型的渊起,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江苏镇江东晋墓中曾出土一件铁刀,刀体较宽,刀尖上斜。但直到宋代,手刀才逐渐流行起来。

 福建泉州开元寺建于南宋时期的着名的东、西石塔上,有一幅猴面人身的佛教人物浮雌(或认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与此有渊源关系),手中即握着这种手刀。1982年四川彭山双江镇发现的南宋虞公着夫妇合葬墓中,有两幅风格写实的武士浮雕,均头戴盔帽,身着甲衣,腰带弓箭,手执短刀,刀形亦与《武经总要》所绘手刀极像,惟柄首呈圆环形。

 宋代手刀的实物,也有发现。1974年江苏丹徒出土一件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造铁刀,刀尖上斜,柄首呈环形,装心形格,长83.3厘米,刀身宽4--4.6厘米,刀背厚0.5--0.9厘米。1982年,浙江淳安发现一批南宋时期埋藏的兵器(推测可能与方腊义军有关),中有八件刀尖上斜、柄首呈环形的铁刀,长82--87厘米,刀身宽4-5厘米,刀背厚0.6-0.7厘米,装心形、椭圆形或长方形格。这些实物刀尖上斜的幅度较小,接近于平头,刀身也还不是很宽,这说明刀型的变化有一个刀身逐渐加宽、刀尖上斜幅度逐渐加大的过程。及至后世,刀身愈益加宽,刀尖更为上斜,遂出现了民间俗称的“大刀片”,成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刀型。

 有必要指出的是,千万不能以为宋代只有《武经总要》

 所图示的这种手刀。淳安出土的南宋兵器中,就还有刀身窄长、刀尖下斜的短柄铁刀。实际上,这也属于时人所谓“手刀”之列。

中国古代武器之宋朝的枪

宋朝的大枪

 宋朝的枪种类繁多,《武经总要》中记载了18种形制各异的枪,计有捣马突枪、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鵶项枪、锥枪、梭枪、槌枪、太宁笔枪、短刃枪、短锥枪、抓枪(两种)、蒺黎枪、拐枪、拐突枪、拐刃枪等。

 宋代军队作战以枪为主,无论是中央禁军还是地方厢军都操练枪法。许多绕将都善于用枪。着名杨业父子都是使枪能手,后世传其枪法叫“杨家枪”.有些绕将,为了洞穿敌将重恺,常常特制份量很重的枪、槊,有的重达数十斤。公元999年(咸平二年),神骑副兵马使焦偓,“献盘铁槊,重15斤”,焦偓“试之马上,往复如飞”元代的隋世昌“锻浑铁为枪,重40斤,能左右击刺’。元末朱元璋起兵时,身携两枪作战,大的一支长一丈六尺,枪竿有一握粗,用以步战;另一支枪短一些,长约一丈二尺,施于马上,总是携带在身旁。这两支枪,以竹为竿,涂黑漆,上悬黑缨、黑旗。“每遇大敌,辄率晓骑冲中坚,绕敌后”.行伍中见到朱元璋枪上的黑旗。“士争奋,敌辄大溃:,朱元璋手持此枪作战,身历矢石,致使柄上留下三处刃痕,黑旗上有五处矢洞,成为朱元璋熠耀武功的历史见证。他即位后,这两支枪列在午门的中楼之后,留给后人,以激励斗志。

    阅读《宋朝武器》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武器之明朝武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明朝的刀

 明代军队虽然装备大量火器,但军中仍装备许多长柄的大刀,主要用来砍马。公元1467年(成化三年)令:原造长枪的,每三枪改造磨扎大砍刀一把。公元1500年(弘治十三年)令:各司府造斩马大刀9,400把,解交兵部备用。腰刀也是明军主要短兵器。茅元仪(明代人)在《武备志》中说:宋朝通用的八种军刀,今所用惟四种。“即长刀、短刀、钩镰刀、偃月刀。后一种以之操习示雄,实不可施于阵也。

戚继光腰刀

 “腰刀”一词最早见于记载北朝史事的(魏书·傅竖眼传),系指佩挂于腰间之刀,也即佩刀。但在宋代以前,这个名称很少见使用。及至明代,腰刀之称开始流行起来,到明代晚期和清代,就非常盛行了。明清腰刀,一般长约一米,装有椭圆形护格,刀体较窄。刀身微弧,两面有血槽,锋端尖利,柄首无圆环,以劈砍为主,也可刺击。这种刀型,当是唐代横刀的自然发展。传世有一件明代名将戚继光的腰刀,打造精良,刀身銮刻“登州戚氏”(戚家世袭登州卫指挥全事),是非常典型的制品。

 明清时期,腰刀是最主要的短柄武器。戚继光在所着(练兵实纪杂集)中指出,马、步兵皆需配备腰刀。这在明代小说《水浒传》中也有反映。如第三回写史大郎夜走华阴县:“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大开了庄门,呐声喊,杀将出来”—这是步卒;第十二回写青面兽杨志北京城比武,他“去后厅取来衣甲穿了,拴束罢,带了头盔、弓箭、腰刀,手拿长枪上马,从厅后跑将出来”—这是骑兵。同书中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中国古代武器之明朝的盾

明代的盾

 明代军中多使用轻型盾牌,如手牌、挨牌、燕尾牌等。每面长五尺,多用白杨木、松木制造,阔约一尺左右,还有藤条编织的圆形藤牌,径约二尺,周缘略高,这样箭射中后,不容易滑脱中人。

 明代大将戚继光十分重视盾牌的作用。他在招募、选拔兵士时,必用‘少壮便捷’的壮丁充当藤牌手,“健大雄伟”的当长牌手。他在指挥步战时,队伍的前面“二牌并列,狼筅各跟一牌,以防拿牌人后身”。他令伍长手持挨牌在前,余兵照鸳鸯阵紧随牌后,其挨牌手低头执牌前进。“如已闻鼓声而迟疑不进,即以军法斩首;其余兵仗牌刀遮抵于后,紧随牌进交锋。筅以救牌,长枪救筅,短兵救长枪。牌手阵亡,伍下兵通斩”。

 在编组基层战术分队时,戚继光把牌手放在前列,后面排列长枪、狼筅、短刀手,互相密切配合,以长济短,以短救长,刀牌结合,使敌人无机可乘,这就是鸳鸯阵法的要点。在东南沿海抗俊之役中,手持刀盾,排成姆鸯阵的戚家军屡建奇兵,成为“威镇八闽”的一支劲旅。

    阅读《明朝武器》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武器之清朝武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清朝的刀

 明末清初,满族八旗崇尚武功,佩带腰刀的风气极盛。清人绘制的清初帝王及开国功臣画像,大多佩有腰刀。在清初帝王中,乾隆帝尤爱刀剑。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实物和档案反映,乾隆在位期间,曾四次命内务府造办处成批制造刀剑,供他佩服把玩,总数达90件之多。其中,第一批所制有刀、剑各30件,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设计,乾隆二十二年完成,历时10年之久。

乾隆爱刀

 乾隆皇帝对首批刀剑的制造,颇费心血,事无巨细,均要亲自过向。从最初的纸样、木样,直到数量、名称、年款、纹饰以及刀剑的皮鞘、什件、用金量、楠木箱和所附木皮加上的满、汉文字等,几乎整个过程无不按照御旨行事。

 每完成一道工序,例由造办处司库白世秀和七品首领萨木哈持进,转交总管太监胡世杰送至养心殿呈览。乾隆详细阅看后,每每降旨,诸如:“刀吞口上一面做刀名形象,一面做刀名字”;“西番花吞口剑,枝叶再画整壮些,锦地吞口俗气,另画好样”;“古式剑三十把……照盛古式刀三十把楠木箱式样,一样配箱盛装。钦此”。造办处臣工奉旨加工,改动,然后再呈览,直至乾隆满意为止。60把刀剑就这样反反复复,前后共用去了10年光景才最终完成,可见乾隆的重视程度和良苦用心。这在历代恐怕都是极为罕见的。司库白世秀也因此功被提升为员外郎。

 乾隆御制刀剑,每把“通长三尺左右”,“重最在二十三至三十一两之间”,皆以精铁精工锻制,外装极其豪华:刃身近格处用金、银、铜丝镶嵌出龙、凤、云、水或星辰、北斗图案以及刀剑的名称、编号、年款等;柄用木制,缠以丝带,或用白玉、青玉、墨玉等整块玉石琢制而成,并镶各种宝物;柄首、护格皆为铁质铰金,常饰镂空花纹;鞘为木质,蒙红、绿鲨鱼皮,或用金桃皮拼组成“人”字图案;鞘口、鞘末以铰金铁饰包裹,鞘上所装供穿绳佩挂用的附耳也为铁质铰金,并饰镂空花纹,古雅庄重,华丽精美,平时按名号分五件一组放入楠木箱中保存。盛刀之箱名为“湛愕韬精”、“箱愕含清”等,盛剑之箱名为“神锋握胜”。

 清代中后期,承平日久,武备废弛,旗人的尚武风气日渐消颓,但在重要的礼仪场合,如大阅庆典、秋弥隆礼、帝王巡幸、命将出征等,天子、王公、随侍和职官,仍或佩刀,以为身份地位的标志。自然,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佩刀的规格也有区别,(大清会典)中便载有皇帝大阅佩刀、皇帝吉礼随侍佩刀、皇帝随侍佩刀、王公佩刀、职官佩刀等五种刀制。

 清代称长柄刀为大刀,而把双手握持的短柄长刃刀叫作长刀。清军中几乎人手一刀。武生练习武艺,首先要考核刀法。清朝的大刀有三种:一种是教练用刀,重约三、四十斤,有的重达百斤以上。刀形有如柳叶,刀背有六道波浪形凸起,刀柄铁铸,十分笨重,不能用于战场。第二种刀,刃部稍短小,较轻,刃背上部波折更多,中段有一钩刃向前突出。军中装备的主要是这种大刀。第三种为平刃大刀,刀体更小,刃背没有波折,也没有钩刃。上部略微凸起,多用于山地。

 清代短柄长刀的形制和明代长刀相仿,但长刃向上,不象明刀那样弯曲,仅仅刀尖略微向后背。按刀刃和刀柄的长度可分为梯刀、双手带刀、背刀、窝刀数种,形制基本相似。武官佩用的腰刀和明代的不同,刃形较直,下部微曲,刃长二尺二寸,宽一寸二分,柄长四寸二分,刀上有两条血槽。从形制上看,受欧洲影响较深。

中国古代武器之清朝的剑

清朝武器剑

 清代的宝剑也是武将的装饰品,其外形和唐剑没有什么区别。康、乾以后,边疆少数民族王公向清廷进献许多各民族铸造的宝剑,带有浓厚的民族特点,这些剑虽然都各有特点,但从其体形上看,仍然未脱汉剑的案臼。

    阅读《清朝武器》查看全文。

中国古代武器之秦朝兵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秦剑和秦戈

秦朝兵器戈和秦剑

中国古代武器之秦剑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经测定,最短的83.6厘米,长的达到93.4厘米。战国时期的尺子比现在的尺短,每尺约为20厘米左右。所以当时的剑都在三尺左右,故称剑为三尺剑。在“荆柯刺秦王’的故事中,荆坷将匕首藏于督亢地图卷中,得以混进秦王宫殿,当他向秦王赢政(秦始皇)奉献地图时,“图穷匕首现”,于是荆坷手持不盈尺的匕首紧逼赢政,想刺杀秦王。秦王赢政虽然身佩卫身宝剑,但因剑身长三尺,一时拔不出鞘。只好绕殿柱规避,最后殿下的臣子暗抛囊袋击中荆柯,秦王才从背后拔出剑来,击伤了荆柯。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古时的短剑和长剑各有各的用场,所以古代兵书上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

    文章来源《》。

中国古代武器之秦戈

 秦朝长兵,无异于战国,唯铁兵(如铁戟,各处均有出土实物)渐多耳。青铜长兵,如戈,如戟,如矛,或仍用战国遗器,则虽名为秦兵,实系战国之物,故舍而不论。

 若由秦自造,刻以年号者(秦兵多刻年份,亦仍系始皇一世二世以至万世之意),则确为秦代兵器。秦代自制青铜长兵中,铜矛与铜戟皆有出土而甚少,铜傲亦罕见,秦柞短也。秦戈则有之,如第四十六图版第二号戈,内上刻有“廿四年郁滩口万命右军工戈夏口竖”,此秦之“右军戈”也。第四号戈内上刻有“……左军……”等字样,此秦之“左军戈”也。惜拓本不佳,胡上几穿不明,戈形不如战国戈之精锐。第三号戈则近于周戈,胡仅三穿,始皇二十五年器也。执此数器以观,秦兵尚不如战国之兵也。

    文章来源《秦朝兵器》。

中国古代武器之十八般兵器

   

   考古遗址证明了中国先民在距今约2.8万年已经使用弓箭,最初的弓仅用单片木材或竹材弯曲而成,缚上动物筋、皮条或麻质的弦,最初的箭只是削尖子的细木棍或细竹棍。

   

   弩是由弓发展而来的射远兵器,它由弓和弩臂、弩机三个部分构成,弓弩有连弩和弩车和三弓床弩三大种类,是古代战争中的利器,现代少数民族也在使用,制作容易。

   

   枪是武术长器械的一种,是由古兵器矛演化而来,枪的形状,功能和矛基本相同,早期的枪是用竹、木制成的,古代战场的枪包括枪杆在内由全铁制成,其攻击非常凶猛。

   

   棍是武术长器械的一种。古称,殳、挺、棒等。原始人类在狩猎的过程中,已使用天然的棍棒,随着上古战争出现,棍列为五兵之一,明代沿用了这类兵器并且改进了棍。

   

   刀是一种单刃的格斗兵器,人类使用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极其遥远的史前时代使用的石刀和骨刀,早期的金属刀脱胎于玉刀,周以后,直到两汉时期刀才逐渐走上战地。

   

   剑在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军队中的重要近战短兵器,也是一种人们都十分熟悉的古代兵器,剑的厉史悠远,使用灵活方便,两面有利刃,剑端有锋,既可横斩,又能直刺。

   

   矛,古代叫做矟,后世称做枪,是一种直而尖形的长柄刺兵器。矛的出现很早远在原始社会,人利用拾取到的尖形石块或兽骨、兽角绑在木杆或竹杆上,这就是矛的雏型。

   

   盾牌在上古神话中是战神刑天的武器,盾是防御性兵器,在上古盾的表面涂漆多制成净狞的兽面,以恐吓敌人,春秋时代,盾成为军中主要卫体护具,直至现代也用盾牌。

   斧钺

   斧和钺是一种劈砍兵器,斧是在石器时代作为石制武器和劳动工具,发展之后钺才在作为王权的象征形成,斧和钺都具有武器的作用,钺的武器作用主要用于刑法之威慑。

   

   戟是一种戈、矛合成一体的长柄兵器,是古代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兵器。它的柲前安置直刃,旁边枝生横刃,可钩、可啄、可刺、可割,身兼四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强。

   

   棍棒古人称为殳,又叫做柞、杖、棓、后来才叫棍、棒。早期的殳,是一根坚实的、带有八棱的粗木棒,长约一丈二尺左右。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头或全用铁铸的殳。

   

   戈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长柄格斗兵器,戈的构造很特殊,垂直装柄,横刃有锋,交战时既可以横击、啄刺,又能后拉勾杀,所以又叫做钩兵器,古人称为句(勾)兵。

    阅读《十八般兵器》查看全文。

日本古代武器

 日本古代武器之石制武器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发掘事业与年俱盛,各种打制石兵、磨制石兵出土者日多。各处收藏者颇备。如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所藏石兵中有石矛头、石斧、石镞、石锤、石刀、石棒、石剑,双孔石刀(石刨丁)以及无茎、有茎、双层茎石镞,均完整可鉴(图9)。

图9

 东京帝国大学及帝国博物馆所藏石兵亦多。近年日本考古学者不乏专论日本石兵之着作,如中谷治宇二郎氏所着之《日本石器时代提要》即其一种。其内容可以分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玉器、装饰石器、异形石器、石剑、石棒、石镞型类及骨、角、牙制器等类。今专就兵器观之,日本出土打制石兵之较为重要而形式变化较多者,有石斧、石镞及石枪等类器(图5),形式迥不一致。

图5

 磨制石兵之较为重要而形式变化较多者,有长方形石斧、有角石斧(或称凸层石斧)、有孔石斧等类器(图6),形式互有差异。

图6

 石器时代之玉兵有玉戚、玉钩、玉圭、玉刀、玉锤、双孔玉锤或玉碾等器(图8)。装饰石兵有刻椭圆圈及刻文字之小石刀3具,已系铜器时代之石器,即上述玉兵恐亦系铜器时代之物,盖其形式非用金属器不克制之也。

图7

 异形石兵有人耳形青龙刀石斧(图6之17号)、凹腰香蕉形石槌或石匕首(图7之10、11号)、挖边荷叶形多头石斧等石兵。石剑及石棒,其磨工已近于后代化,中国虽尚无石剑出土,但长体石矛头即系中国石剑或石匕首也,日本石镞之型类,中谷治宇二郎氏仅据其茎之有无与分为3类,即有柄式(即有茎者)、无柄式(即无茎者)及中间式(即茎若有若无者),其中以有柄式为最多,无柄式次之,中间式最少,但其原图表仅以陆奥、信浓、肥后三地出土物为准,不知能否包括日本全国各地出土之石镞耳(三地共出土石镞567具。陆奥为381具,其中有柄式213具,无柄式105具,中间式63具,信浓为136具,其中有柄式29具,无柄式100具,中间式7具,肥后为50具。均为无柄式).日本出土之骨、角、牙制古代武器,有斧、镞、针、铦、钩、刃等器(图8)。

图8

 贝蚌兵器必有,但日本关于石器时代之着述中罕见图示其形者。木刀虽有一具,但恐非石器时代之遗物耳。

    文章来源《日本古代武器之石刀和石剑和石矛和石斧等》。

 日本古代武器之青铜武器

 日本虽尚无关于铜器时代之专书,但散见于其它着作及各国博物馆专刊之中者则亦屡见不鲜。如法国人若利(H. L. Joly)与日人稻田(Inada Hogitaro)合着之《刀剑及鲛》,佐膝虎雄所着之《日本考古学》,原田椒人与驹井和爱合着之《支那古器图考兵器篇》以及英国人尤莫福波洛斯(George Eumorfopoulos)之《远东青铜器》等着作中,均有日本出土铜兵图像可考。

图10

 图10所示日本出土各种铜兵即采自此等着述者,其中第2 ,3,4三号青铜大刀及第6,7两号古代圆头大刀均为英国高兰(Gowland )教授之藏器,不易见及。第1号斯基泰式双耳形柄青铜剑,日本出土者颇有所闻,此件系尤莫福波洛斯藏器(三、四十年以前,日本古物如钥兵等器遭欧美人购去者不少),颇有历史价值。第15,16.17.18四号青铜剑亦均系日本各地出土之物(出土地见图版附注),形似中国周初及周代以前之矛形剑,但其弧形柄及笠形柄则非中国所有之形状,想均系日本铜器时期之古代武器也。第8至第14号均为日本出土之各种短茎铜镞,其锋不尖锐而作圆头阔体形,此系日本铜镞及多数镶嵌金银之美术铁镞之普通形制。第19,20,21,22四号长茎镞则系日本羽后小屋村出士之铁镞,其形已近于汉镞,犹如日本之鸣镝亦类似汉器也(图12)。

图12

    文章来源《日本古代武器之青铜大刀和青铜剑和铜箭镞》。

 日本古代武器之日本刀剑

 日本各地出土之古代武器铁刀剑,其刃尖特大而作人足形(图11之4号)或半圆缺口形(图11之6号),柄首有环(图11之4,8,9,13等号),或作大头形(图11之7号),均日本最古之刀剑也。日本古代以至唐时,虽刀剑并重,但仍专喜用刀而不甚喜用剑,宋以后则日本刀着名于世而愈重刀制矣。

图11

 日本近代之刀,刃不甚曲,且有近于直形者,古代之刀则不然,长刀、短刀之刃均甚曲(参见图13),且有曲作弓形较古波斯长刀尤曲者(图22之6号)。日本刀之形式及名称众多,其柄形与柄首形、鞘形与鞘尾形颇多变化,古器尤甚。至其武士佩刀之式,偏重肩甲及胯甲之后面,执弓式则箭略向下斜,均择要图示其实物及形象于图13及图22中且附加注释,阅之可得日本古刀剑之大致情形矣。

图13

 图14所示者为日本各地出土之各种刀环,颇类汉代之器,显有受中国文化之影响者。

图14

 日本古代战士之武装甚盛,其战马之武装卓有可观,故亦图示其大致(图20)。

图20

 日本铸造刀剑及其他兵器之技艺颇精,且深趋艺术化。在唐宋之时,其贵重刀剑之刃专重雕刻,或一面刻龙身绕剑形、一面刻一长剑形而加刻梵文及莲花,或一面刻老龙抓剑形、一面刻战神执剑形而上缀梵文,或仅于近柄处刻一执刃火神,或仅刻吉光、行光及达磨为铭(见图23),其胜刻之手工颇为精美,堪与其刃质之犀利优良相伯仲。

图23

 宋以后则日本名刀偏重花纹,其花纹可能脱胎于伊斯兰名刃之天然结晶平面花纹(Cristallisation)或马来名刃之人工焊接糙面花纹(Corroyage ),然均有变相。盖日本之花纹系于暗中发亮且偏处于刃之近锋口一边,至中部而止,虽堆云叠锦、起浪翻花而长及刃体,但近背及近锋两边均无花纹外露,既异于伊斯兰刃之花纹亦非如马来刃之花纹,可谓为日本刃之花纹而已。此种日本花纹刃之佳品极为珍贵,日本收藏家轻易不出以示人,图23所示之刃系英国收藏家哈定·史密斯(W. Harding Smith)之藏器,系于数十年前(大约明治维新以前)以重价购自日人之手者,今则难获矣(日本世家均有家徽,其武装及兵器上刻以为志,图24所示系其较着之32家)。

图24

    文章来源《日本古代武器之日本刀剑》。

 日本古代武器之长兵武器

 日本长兵以薙刀、大刀与矛枪为最。

 薙刀之刃尖曲向背,刃体直形,刃长不及尺而木柄极长,常在8尺以上,至今日人尚练习此种刀术。

 日本长柄大刀略如明代腰刀而体形直,但柄长于刃二三倍,其刃有长至1尺以上者,柄则长至5尺以上者亦有。

 日本矛枪较刀尤长,常有长至丈余者,其刃则甚小,略如清末之枪头形而略为圆窄,柄大刃小,非力小者所能挥使裕如也.

日本古代武器之日本弓箭

 在日本,在被称为石器时代末制作的铜铎上描绘的狩猎画上,发现了下部有“握”长弓的形象,据说这是在石器时代末期制成的。中国的魏志倭人传(3世纪前半)也有日本人使用长弓的记录。从古事记等的思想性,文化性的视点,弓矢作为表示威仪的行装占据了很重的位置,也可以说是后来宫中和武家的仪式中,弓矢的仪式被重视的主要原因。

日本弓

 4-5世纪的日本弓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是在4-5世纪左右,应神天皇以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中国关于弓的文献很多,周礼和后汉书,特别是礼记(中国儒教经书中的五经之一)中“射义”的思想对日本的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的日本弓道读本的开头也有记载。日本古代弓箭的威德思想和中国弓箭的“以射为君子之争”的射礼思想结合,作为日本宫廷仪式的射礼诞生了。武士时代产生了弓箭的礼的文化,不久与日本固有的武士文化结合在一起。平安时代中期(10世纪)的伏竹弓、平安末期(12世纪)的三张打等,在中国引进了制造合成弓的技术,竹子和木头的合成弓被制作出来了。

 12世纪的日本弓

 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的12世纪,弓和马合一的武艺出现(骑射),作为武士身心锻炼及战斗技术训练,当时骑射比赛在日本盛行,骑射的举行在镰仓时代的历史书《吾妻镜》被记录。那个时代狩猎也很盛行,平安时代文射的弓箭变成了战斗专用的古代武器。

 14世纪的日本弓

 从吉野朝动乱到室町时代的14世纪,弓术发生了巨大的技术革新。

 后醍醐天皇时代,小笠原贞宗·常兴将武家社会传承下来的弓法集大成。确立了弓马术礼法的基准的小笠原氏,此后到德川时代担任将军家的弓马术礼法的师范。另外,室町时代的武将今川了俊的射术之书《了俊大草纸》中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射法。日置流的始祖日置弹正大次也是这个时代的人,这个技法作为实用的弓术而普及。正次的射法不久被吉田重贤继承,之后又分为出云派和雪荷派。从雪荷到道雪分派,从出云派到印西派,大藏派等一边分派,由于许多俊才弓技急速地进步。

 并且,竹林坊的如成创立了竹林派,之后在尾张、纪州定居发展。像这样从15世纪到17世纪,从室町末期到德川初期的150年间,派生了很多流派。

 这个时代的弓术技术革新,在室町时代担任京都所司代的多贺丰后守,高忠所着的武术书《高忠闻书》中记载了回弓射法,并有竹木合成弯曲弓技术的说明。

 16世纪的日本弓

 织田和丰臣的16世纪,由于枪的传入,作为战斗具的弓的时代结束了。之后弓术的目的是锻炼身心,技法逐渐精妙。

 日本弓文化受到保护

 持续和平的江户时代,弓箭是“术”作为“道”的研修。另一方面,在西式操练和步枪时代的幕末,江户幕府教授武术的讲武所,以弓术不是实战的理由将其排除在外。但是,低级武士依然盛行弓马的练习也是事实。

 之后在1895(明治28)年,以保存古武道和奖励为目的,在京都创立的大日本武德会中包括了弓道。

 大正、昭和时代,弓道作为中等学校以上的学校教育,被正课和俱乐部活动所采用。之后在1941年(昭和16年),文部省将武道作为体练科,武道再次引导到与实战直接相关的方向,1945年(昭和20年)11月禁止了武道的授课。

 1951年(昭和26年)7月,文部次官通牒允许在学校实施射箭。1967年(昭和42年),根据体育局局长的通报,在高等学校采用弓道的正科。弓道在新的意义上的教育意义和体育意义被认可,作为学校体育而成立。

 今后,在近代科学的新研究和新武道理念的指导下,在加深教育意义的同时,开拓和普及新的弓箭文化。为此,日本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作为传统文化的弓道而不断努力。

    文章来源《日本古代武器之日本弓历史》。

日本古代武器之盔甲

 日本古代武器的装备极盛,但其佳品均深藏宫殿、神庙或世家私库中,见及匪易,逞论购买。

图16

 然在明治维新以前,亦有为欧美人乘间易去者,其较古者则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之所藏者为最,均系铁质而式样极为简单。计有护背护胸铁衷甲、护肩护胸铁胸甲及铁宵(盔)等器(图16),均日本各地之出土物,完整无缺,未见有雕刻之迹,或系早期铁工所制。

图17

 原田椒人及驹井和爱二氏曾图示东京汤池敬吾氏所藏有沿边之铁宵一具(图17),疑系元宵,但峨然日本式,或系宋元间之日本宵,欧美博物馆及收藏家藏有日本武装及兵器者颇多,尤以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及意大利佛罗伦萨斯梯伯特(Stibbert)博物馆之所藏者较为可观。

 法国古兵器专家夏尔·毕丹(Charles Butten )所收藏者较少,但亦各色俱备。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藏之日本武装,最古者系公元7世纪或更早之武装,其全体甲青及佩刀大弓均隋唐时之日本武器(图18之左图),殊属不易得之品;次古者为10或11世纪之日本武装,得自日本某寺,庞然大恺,雕绘俱佳,已非如上器之简单朴素而紧小矣,其双忆角铁宵直至16世纪(自宋迄明)犹然。

图18

 17世纪时始变更之(图18之右图);再次为12世纪之日本武装,原系美国迪安氏(Dean)之藏器,胸甲雕绣人形,宵恺装演亦精,其外形则较10世纪之武器为小(图15);
图15


 再次为16世纪之日本武装,似脱胎于12世纪之器而形式有异,雕绣以鸟兽为多,装饰秀雅(图19之左图);再次为17世纪上半期即德川时代初期之日本武装,其胸甲又返归无膝绘之黑板式而与腿甲、腕甲相映衬,耳甲、肩甲及胯甲则均改为大甲片,未见有人物鸟兽之雕绘,仅缀有家徽,胃形则迥异于前代,钵高而圆,两旁有耳,颇似明代纱帽,顶装月牙形锐角一具,形制特别,所握短刀之形仍甚曲也(图19之右图)。

图19

    文章来源《日本古代武器之日本盔甲大全和介绍》。

欧洲古代武器

欧洲古代武器刀剑大全

 欧洲古代武器十字剑之长剑

欧洲长剑

 古代武器长剑是中世纪晚期使用的一种欧洲剑,大约在1350年到1550年(早期和晚期的使用分别可追溯到13世纪和17世纪)。长剑的十字形柄很长,握柄长度在10到15英寸之间,可以容纳两只手。一把双刃剑叶片长度通常在1米到1.2米,重量通常介于1.2和2.4公斤,轻质的长剑低于1公斤(2.2磅)。

 长剑在战斗中通常是双手握持,但也有一些是单手使用的。长剑用于砍、切和刺。个人长剑的具体进攻目的来自于它的外形。剑的所有部分都是用来进攻的,包括剑柄和护手。

 英国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手稿把长剑称为双手剑。“半手剑”、“巨剑”等术语一般用于口语,泛指长剑。

 从1250年到1550年的历史和传说中可以看出,长剑的剑柄和剑刃更长,似乎在14世纪开始流行,并一直被广泛使用。长剑是一种威力强大、用途广泛的武器。然而,在近距离个人步兵战斗中,长剑因其多功能性和杀伤能力而备受推崇。

 虽然几乎每一把长剑在某些方面都是不同的,但大多数长剑都包含一些基本的部分。剑的刃形成了武器的切割部分,通常是双刃的。刀片有各种形状和大小。宽而薄的剑刃更适用于以切割为导向的长剑,而厚而细的剑刃则更适用于刺击。然而,所有的长剑在切割和刺击方面都很有效,而且在使用上只有细微的变化。像刀刃一样,刀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时尚而进化和改变,因为剑是为不同的特定目的而设计的。

 中世纪末期盔甲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板甲,减少了对盾牌的保护需求,从而解放了双手。正因为如此,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为“半剑术”的特殊武术。半剑术一般是用左手握剑刃,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剑,增加刺击力,使长剑能够刺穿重型盔甲,刺入关节和钢板之间的缝隙。

 长剑被保留为战斗剑(通常挂在马鞍上,而不是挂在腰带上),不用于友好的格斗比赛。

 在战斗中,骑士们发展了一种进攻性的动作,包括用长剑的柄部反复击打对手。

 欧洲古代武器十字剑之骑士剑

骑士剑

 骑士剑(有时也被称为武装剑)是中世纪鼎盛时期的单手十字形剑,在公元1000年至1350年之间广泛使用,这种古代武器直到16世纪仍有很少人使用。

 骑士剑通常被认为是来自移民时期的维京人的剑,通常用于盾牌配合使用,骑士剑是骑士的标准军事剑(只是被称为“骑士剑”,这样模糊的名称概括许多同类型的剑)。

 有许多文字和图片描绘了有效的武装剑战斗没有盾牌的好处,根据中世纪的文献,在没有盾牌的情况下,空手(通常是左手)可以用来抓对手。

 武装剑总体上是一种轻型、多用途的武器,既能砍又能刺;并通常拥有良好的平衡。虽然各种各样的设计都属于“武装之剑”的范畴,但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单手双刃剑,其设计更多的是用于切割而不是刺入。大多数12 -14世纪的刀片看起来在30到32英寸之间。

 骑士剑开始两极分化的设计形式从12世纪后期,变得日益矮胖和有沉重的剑头,或更长和更重的设计。这似乎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调整武装剑来对抗日益强硬的盔甲;要么使刀锋足够坚固,穿透盔甲造成钝伤,要么使刀锋足够狭窄,刺穿盔甲。

 骑士剑是一种常见的武器,是一个时期的艺术品,有许多珍品的例子在博物馆。骑士即使不穿盔甲也会佩带骑士剑,如果他不带这把剑,在公共场合就会被认为是“脱光了衣服”。最初的长剑实际上和双手骑士剑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度上的差异越来越大。在这些更大的武器投入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武装剑被保留为普通的武器,最终演变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刀剑。

 骑士剑有时被错误地称为长剑或阔剑(前者实际上指的是双手长刃剑,后者指的是17和18世纪流行的一种宽刃篮柄剑)。

    阅读《欧洲古代武器刀剑大全》查看全文。

欧洲古代武器棒锤大全

 欧洲古代武器狼牙棒

狼牙棒

 狼牙棒是一种简单的古代武器,它使用把手末端的一个沉重的头来进行有力的打击。

 棍棒的一种发展,狼牙棒不同于锤子,因为狼牙棒的头部是径向对称的,所以可以用头部的任何一侧来进行同样有效的打击。狼牙棒由坚固、沉重、木制、金属强化(或金属)轴组成,其头部由石头、铜、青铜、铁或钢制成。

 头部通常与轴的直径相同或略厚,可以通过凸缘或旋钮进行塑形,以便更大程度地穿透装甲。

 狼牙的长度变化很大,步兵的狼牙通常很短(2 - 3英尺,或70 - 90厘米)。骑兵的狼牙更长,更适合马背上的打击。

 在中世纪,金属盔甲和锁子甲保护自己不受有刃武器、箭和其他投掷物的攻击。坚固的金属狼牙和战锤被证明能够对装备精良的骑士造成伤害,因为狼牙的打击力量足够大,即使不穿透盔甲也能造成伤害。

 狼牙棒能够穿透装甲的一个例子是法兰钉头锤。法兰钉头锤与其他狼牙棒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钉头,即金属的突起边缘,即使是最厚的盔甲也能被击穿。尽管早在公元900年拜占庭帝国时期就有法兰钉头锤的记载,但人们普遍认为法兰钉头锤直到12世纪才在欧洲流行起来。

 狼牙棒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使用简单,是常见的武器。农民起义军和廉价的义务兵通常只有锤子、斧子和杆子。这些简单的狼牙棒如今已所剩无几,在博物馆里发现的大多数标本质量都要好得多,而且往往装饰得很好。

 今天,狼牙棒很少用于实战,但政府机构、大学和其他机构使用仪式狼牙棒作为权威的象征,用于仪式和游行,以及其他目的。

 和许多中世纪的武器一样,狼牙棒也被用在纹章上,或者作为盾牌上的装饰,或者作为外部装饰。

 欧洲古代武器晨星锤

晨星锤

 晨星锤是一种中世纪古代武器,由类似于狼牙棒的尖刺棍组成,通常长着一个长刺,从顶部直伸,而许多较小的刺围绕着头部。

 尖刺将其与钉锤区分开,钉锤可具有凸缘或小旋钮。步兵和骑兵都使用晨星锤,骑士的武器的杆身较短。狼牙棒是独立研发的传统骑士武器,后来变成了全金属,头部形态各异,而晨星锤则保留了其特征性的尖刺,通常带有木柄,通常以较长的双手形式使用,长达六英尺或以上。在部队中很受欢迎。

 晨星锤最早是在14世纪初开始广泛使用的,它是由一根木轴和一段铁链或一个铁皮木棍组成,该木轴通过一定长度的链条连接在一起,无论有无尖刺。

 虽然人们通常认为晨星锤是一种粗糙的农民武器,但这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有三种类型的存在,所以有不同的质量和工艺。

 第一种是由专业士兵使用的精心制作的军用型晨星锤,由专业的武器铁匠在军械库而制造。

 第二种方法要简单得多,是农民用手工砍伐制作的,而不是用车床制作,这些木头是他们自己收集起来的,并由当地的铁匠用钉子进行加工。

 杆身和杆头通常是一个整体,但有时在顶部用铁带加固。

 第三种类型是装饰性质的,通常是短柄和金属制成的,16世纪的一个例子是钢和大马士革镶嵌金和银,在伦敦的华莱士收藏。

    阅读《欧洲古代武器棒锤大全》查看全文。

欧洲古代武器之长柄武器

长柄武器

 长柄武器(polearm)是一种近距离作战武器,其主要作战部分放在一根长杆的末端,通常是木制的。使用长杆武器的目的是为了在挥舞武器时,扩大射程和增加角动量,从而提高打击力量。将武器绑在长杆上的想法由来已久,因为最早的长矛可以追溯到中国石器时代。

 长矛、长柄刀、长柄斧、戟和标枪都是长柄古代武器的变种。

 长柄式武器制作相对简单,对大多数人来说容易使用,因为它们通常来自狩猎或农业工具。

 在早期有组织的战争中,携带尖头长柄武器(长矛)的士兵被认为是有效的军事力量。在防御时,很难接近拿着长杆的人;在进攻中,他们对任何不能闪开的部队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随着装甲战士,尤其是骑兵的出现,长柄武器经常将矛尖(用于刺击)与斧头或锤头结合在一起,进行能刺穿或击碎盔甲的挥击。

 今天,在军事上使用长柄武器仅限于仪式性的卫队,如教皇瑞士卫队。在许多研究武器的武术学校里,它们仍然是一道常见的风景。现代步枪的刺刀连在一起时,仍可视为长柄武器的一种形式。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长矛

长矛

 长矛是一种长柄古代武器,通常由一根木头制成,有一个尖头。头可以只是尖端,也可以是固定在矛上的另一种材料,如黑曜石、铁或青铜。最常见的设计是金属矛头,形状像三角形或叶子。

 从石器时代到火器时代,长矛是最常见的个人武器之一。被视为戟、长枪等武器的祖先,它是人类祖先制造的最早的武器之一,至今仍用于狩猎和捕鱼。它的影响仍然可以追溯到现代军事,如当代军火来复枪安装刺刀。

 长矛既可用作投掷武器,也可用作近战武器。主要用于刺击的长矛可以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来使用,其设计往往比专门用于投掷的长矛更重、更结实。专为投掷而设计的长矛,通常被称为标枪,重量较轻,头部呈流线型。

 罗马帝国灭亡后,几乎所有的欧洲武器中都继续使用长矛和盾牌。由于中世纪的矛只需要在锋利的边缘使用少量的钢材(矛尖大部分是锻铁),所以它是一种经济的武器。制造速度快,需要的锻造技术比剑少,它仍然是普通士兵的主要武器。例如,维京人虽然经常被描绘成手持斧头或剑,但他们大多装备长矛,就像他们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爱尔兰人或欧洲大陆的同时代人一样。

 长矛要么被设计成握在手里用作穿刺长矛,要么被设计成投掷长矛。

 中世纪早期著名的长矛类型有安贡标枪(Angon),投掷长矛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罗马弗兰克斯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短矛和有翼的矛,带翼长矛原本是一种法兰克人的武器,在北欧海盗中也很流行。它成为中世纪后期长柄武器的前身,例如游击队。

 长矛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比其他类型的武器要长得多。矛的长度很难准确的推断,因为很少有矛杆保存下来,但6英尺- 8英尺(1.8米- 2.5米)似乎是标准。一些国家以他们的长矛而闻名,包括苏格兰人和佛兰德人。长矛通常以紧密排列的队形使用,如配合盾牌墙或石幕来抵抗骑兵,长矛的后端可以放在地面上,前端对准骑兵。威廉·华莱士在1298年的福尔柯克战役中,为了阻止骑兵冲锋,他把他的长矛队伍围成一个圈,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战术。

 随着中世纪的临近,投掷长矛变得越来越罕见,但在诸如加泰罗尼亚的阿尔莫伽瓦人,这样的专家手中得以流存。直到16世纪末,它们一直在爱尔兰被广泛使用。

 骑兵的长矛最初和步兵的长矛是一样的,通常是双手使用或单手举过头顶。在马镫和高弯马鞍被采用之后,长矛成为了一种更强大的武器。骑在马上的骑士会用一只手拿着长矛,把它夹在腋窝里,以此来保护马,这使得马和骑士的所有动量都集中在长矛的尖端,同时仍然保持着准确性和控制力。长矛的这种使用刺激了长矛作为一种独特的武器的发展,这种武器在中世纪的格斗运动中得到了完善。

 在14世纪,战术的发展意味着骑士和战士经常步行作战。这导致了将长矛缩短到大约5英尺(1.5米)的练习,使它更容易操作。

 文艺复兴初期,骑兵仍以长矛为主;宪兵拿着沉重的骑士长矛,轻骑兵拿着各种各样的轻长矛。

    阅读《欧洲古代武器之长柄武器》查看全文。

欧洲古代武器之弓弩

 古代欧洲中世纪弓箭

中世纪弓箭

 中世纪使用的弓由两部分组成,一根可弯曲的材料,如木头,在两端用绳子或细绳相连,形成一种推动箭的拉力,大多数的弓都是由紫杉木制成的,但也会用到白蜡树、榛树和榆树。弓弦是由麻制成的,因为它是最结实和最缺乏弹性的纤维,然后把麻浸在胶水里,以防受潮。

 弓箭矢是直的,一端有尖,另一端有羽毛,最初的箭是阔头箭,会把冲击力分散到很大的区域,然后弹回来或者撞到盔甲上,箭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的,长钉头是用来刺穿盔甲的,短钉头用于穿甲,新箭射程可达275码。

 弓箭最终被弩和长弓取代。弩的射程是350 - 400码,但只能以每分钟2个螺栓的速度发射。弩很容易使用,只需要很少的训练和很少的力量操作。但它射出的箭太少了!长弓比中世纪的弓和箭射得快,一个熟练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射出10 - 12支箭,但需要大量的训练。

 弓箭的历史

 中世纪是历史上一个极端暴力的时代,在欧洲和圣地都有战争,当时十字军东征的战士人数众多。封建领主和骑士以及他们的战士在不同类型的战争中使用中世纪的弓和箭等古代武器。对权力的追求导致了对土地和领土的入侵,这些土地和领土必须为之战斗。中世纪战争需要各种武器技术。弓箭手和中世纪弓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1252年通过了“武器尺寸”法案,规定所有年龄在15到60岁之间的人都必须装备弓箭。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爱德华三世更进一步,于1363年颁布了《射箭法》,规定在星期日和假日必须进行射箭活动!射箭法“禁止所有占用战争训练时间的运动,尤其是射箭练习”。国王亨利一世后来宣布,如果一个弓箭手在射箭练习中使用弓箭杀死一个人,他将被免除谋杀的罪名!

 古代欧洲中世纪英格兰长弓

英格兰长弓

 长弓的定义

 弓箭手在中世纪使用的长弓古代武器,是一种强有力的木制弓,有很强的拉力,通常有6-7英尺长。

 中世纪的长弓

 中世纪长弓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被使用,中世纪长弓,或英国中世纪长弓,传统上在军事史上被称为,是中世纪英国军队选择的战场武器。

 威尔士人是英国最早使用长弓的民族,每个中世纪的长弓都是量身定做的,因此,大部分的长弓是由紫杉木制成的,但也使用了白蜡、榛子和榆树,中世纪长弓的木头上涂有“蜡、树脂和上等动物脂”。中世纪长弓的弦是由麻制成的,因为它是最结实和最缺乏弹性的纤维,然后把线浸在胶水里,以防受潮。

 一个熟练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射出10-12支箭,中世纪的长弓也可以在超过250码的范围内穿透骑士的盔甲,这种武器对身穿板甲的对手特别有效。

 英格兰长弓箭矢

 箭矢是直的,一端有尖,长约3英尺,长箭头是尖箭,用于穿甲,被称为短箭头的箭被用来刺穿钢板,被称为燕尾的箭被用来射倒马匹。

 英格兰长弓是由威尔士人引进的,虽然它通常被认为是英格兰中世纪的长弓,但实际上它最初是由威尔士人使用的。1066年诺曼人入侵威尔士之前,威尔士人利用中世纪的长弓对付英格兰人,击退了英格兰人进攻威尔士的企图。英格兰人也开始使用了这种长弓在,以至于后来被称为英格兰中世纪长弓。

 英格兰长弓的威力

 中世纪的骑士无法抵挡英格兰长弓的箭矢,英国人在克雷西、阿金库尔和普瓦捷大胜法军。中世纪长弓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在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中,法军全军覆没。据估计,大约有2000名法国骑士和士兵死于英格兰长弓。英军只损失了50人!法国骑士不仅因为他们的失败而蒙羞,还因为他们被普通农民打败了。

    阅读《欧洲古代武器之弓弩》查看全文。

古代武器排名

古代武器排名之十八般兵器杀伤排名

 第一名:弓箭,原因是能连续远程发射。
 第二名:弓弩,原因是远程发射力度强,精确度高。
 第三名:戟,原因是足够长而且钩杀效能力强(方天画戟你懂的)。
 第四名:戈,原因是古战场常用,交战时既可以横击、啄刺,又能后拉勾杀。
 第五名:枪,原因是足够长,以刺为主要攻击方式。
 第六名:矛,矛是枪的前身,排在后面是因为矛没有枪锋利。
 第七名:叉,原因是足够长,主要以插为攻击。
 第八名:钯,原因是足够长,主要以砸为攻击。
 第九名:棍棒,原因是足够长,铁棍能直接让人毙命。
 第十名:斧,原因是足够长,但挥舞速度慢。
 第十一名:鞭,原因是足够长,可远可近攻击。
 第十二名:剑,原因是左右可砍,迎击可刺。
 第十三名:刀,原因是左右可砍。
 第十四名:锏,原因是比大锤轻便。
 第十五名:大锤,原因是攻击力量大,但挥舞慢。
 第十六名:盾牌,原因是防御。
 第十七名:钺,钺是斧的前身,但没有斧的杀伤力,主要用于彰显王权。
 第十八名:殳,殳是棍棒的前身,因为是木棍所以排最后。

    文章来源《十八般兵器杀伤排名》。

古代武器排名之名剑排名

 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古籍或上古传说,如《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有些是真实存在而有些仅仅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但毋庸置疑,作为中华文明一部分的剑文化的代表者,十大名剑在很大程度上象征了中华名族某种正德、正身、正义的气节。

 十大名剑常见的说法为:轩辕剑、湛泸剑、赤霄剑、泰阿剑、七星龙渊剑、干将剑、莫邪剑、鱼肠剑、纯钧剑、承影剑。

 还有另一种说法:胜邪剑,纯钧剑,湛泸剑,巨阙剑,鱼肠剑,泰阿剑,龙渊剑,工布剑,干将剑,莫邪剑。其中:泰阿,龙渊,工布,湛泸,巨阙,鱼肠,纯钧,胜邪由欧冶子铸就。欧冶子(约公元前514年前后),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越国人。中国古代铸剑鼻祖。龙泉宝剑创始人。欧冶子诞生时,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国。越国就成了楚灵王的属国。

    文章来源《十大名剑排名》。

古代武器排名之名刀排名

 一、唐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许多人都还在为唐刀没有入选世界三大名刀而耿耿于怀,尤其是以唐刀为原型的日本刀入选,更让人气愤。抛开对于日本的成见,日本刀的工艺和制作水准是我们需要承认和学习的,但是中国的唐刀也并不差,而且能大规模的运用到作战中去,在中国十大名刀排行榜唐刀就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唐刀为军队战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战,其制作工艺严格,并且还要考虑到战斗时的另一个用途,那就是破甲以及耐用。破甲则需要硬度,并且刃口窄,耐用则需要韧性,所以唐刀采用了最先进的包钢工艺。以百炼钢为外皮,中间夹熟铁,部分刃口采用局部淬火技术,即刃口坚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时刀身韧性不变形,耐用。这也是和日本刀最大的区别,唐刀位列大规模的装备于军队,牺牲了许多复杂的工艺和美观程度,但是在性能上好不落下风,最终入选世界十大名刀排行榜也是人们对于它的肯定。

 二、鸣鸿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许多人都对鸿鸣刀提出了很大的质疑,质疑的不适中国十大名刀排行榜第二的位置,而是鸿鸣刀是否真的存在。小编可以肯定的说鸿鸣刀绝对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关于鸣鸿刀的记载,初见于《洞冥记》:“武帝解鸣鸿之刀,以赐东方朔,刀长三尺,朔曰:此刀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之雄已飞去,雌者犹存,帝恐人得此刀,欲销之,刀自手中化为鹊,赤色飞去云中。”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这段话记述了鸣鸿刀的来历:汉武帝晚年,把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的鸣鸿刀拿出来,赐给了东方朔。考虑到这把刀对于朝代兴衰更替的巨大影响,武帝希望在自己百年之后,由谙熟方术占卜的东方朔来妥善处理,以免给后世带来不良的影响。

 鸿鸣刀由首山上的铜矿石打造而成,长约3尺,汉代的一尺约合现在的21.35--23.75cm。鸣鸿刀长约3尺,相当于现代计量单位的64.5-71.25cm。

 三、青龙偃月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关二爷的御用宝刀,随着他戎马一身,杀敌无数,可以说青龙偃月刀是中国十大名刀排行榜中最具传奇性的。根据《三国》中的描述,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又名冷艳锯,关羽用其斩杀了不少武将,所以后世也称青龙偃月刀为关刀。在关羽被杀后,青龙偃月刀被东吴将领潘璋夺走。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杀潘璋为父报仇,夺回青龙偃月刀。因此,关羽和青龙偃月刀被互相视为象征。

 关于《青龙偃月刀》的记载,最早出自《武经总要前集·器图》,根据图式,“掩月刀”之刀头阔长,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柄连接处有龙形吐口,长杆末有鐏。作为重型兵器,偃月刀劈砍的威力巨大,但因太过笨重且制造成本昂贵,在格斗战场并不普及,在清代早期甚至变成了武举考核臂力的道具。

 而关二爷带不仅着它上战场,并且斩敌军上将首级如同胎囊取物,无愧武神之称!

 四、大夏龙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关于大夏龙雀的来历在有四种说法:1、朝帝挚所造之青铜巨刃,刀身上纹有古蛇图腾,是后部落时期的青铜精品。

 2、十六国时代,夏国国王赫连勃勃所铸。

 3、北魏时期并造五兵,器锐精利,乃咸百炼为龙雀大环,号大夏龙雀。

 4、晋朝时期,造百炼钢刀,为龙雀大环,号曰大夏龙雀。

 根据传说和记载来看,大夏龙雀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很有可能不止一把,刀长三尺九寸,背上就铭刻了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迩,如风靡草,威服九区等篆字。

 五、毒匕寒月刃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毒匕寒月刃是荆轲刺秦王时所用的刀,最终没能成功,毒匕寒月刃的下落也不明。

 根据史料记载,毒匕寒月刃是战国时期徐夫人所铸,为了铸造毒匕寒月刃徐夫人闭门十天十夜,已达到忘我境界。而其锻造的毒匕寒月刃,光芒四射,摄人心魂,无坚不摧,销铁断金。毒匕寒月刃名声传到了赵王耳中,赵王命使者携万金买刀,但徐夫人不愿卖。赵王大怒,当夜命人杀了徐夫人夺取宝刀,后荆轲用此刀刺秦王失败,转入秦王手中,秦国灭亡后便不知去向。

 六、新亭侯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新亭侯刀是张飞命人用赤朱山上的山铁所铸宝刀,其上所写“新亭侯”。当时张飞正值壮年,神采飞扬,常拿此刀此处夸耀,引起了一阵铸刀潮流。只可惜,张飞浮躁,为手下二将所害,而新亭侯刀也随之流落东吴。

 看似克死主人的“邪器”,与日本的名刃“妖刀村正”有得一比。其实不然,张飞曾执此刀,纵横沙场,惩奸除恶,经年累月受其正气渲染,能引天地正气,专斩天下妖邪。

 七、昆吾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昆吾是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神刀,传言刻玉须用昆吾刀。《山海经。中山经》:“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

 攻玉是个什么概念呢?先说说玉石究竟有多硬。西洋人于清末时制定了一套称作莫氏硬度的指标来测定不同物质的硬度。比如石墨硬度是2,金银为3,钢铁4.5,蛋白石6,石英7,尖晶石8,刚玉9,钻石10。而大多数的玉石的硬度是6-7,也就是说想用金属刀具刻玉基本上是妄想。昆吾刀的锋利足见一斑。

 八、虎翼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虎翼出现在上古时代,造刀者身份不详。此刀自诞生起就象征着邪恶的力量,祸乱天下。夏末暴君桀获得此刀后,暴政伊始,民不聊生。后供奉在夏朝太庙。史料记载,商汤在攻进夏朝太庙的时候,突然天色大变,鬼哭神嚎,妖风来袭,造成商朝士兵死伤惨重。但相传在数千年后,其在北宋时期被铁匠发现并重铸为正义之刀。而虎翼刀也与龙牙刀、犬神刀一起并称三大邪器。

 九、龙牙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龙牙刀也是三大邪器之一,造刀者和身份不详,相传锻造龙牙的原料中,使用了许多恶毒之物,并有多种诅咒缠缚。后被北宋朝着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重铸,耗时一年零八天,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

 十、庖丁菜刀

 中国古代真实存在过的名刀庖丁解牛的故事我们小时候就学过,但是他的刀我们都不了解。其实呢,他的刀,也是一把宝刀,但是却被他拿来当菜刀用了好多年了。庖丁菜刀,用几十年就跟新的一样,十分锋利。但是它却是最普通的铁刃和最常见的木柄制成。这把刀宣扬的却是道家经典的养生之道。这么完美的刀,果断排进中国古代十大名刀。

    文章来源《十大名刀排名》。

古代武器最新内容

秦代秦朝兵器戈和秦剑
秦代秦朝兵器戈和秦剑秦朝兵器秦剑 秦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经测定,最短的83.6厘米,长的达到93.4厘米。战国时期的尺子比现在的尺短,每尺约为20厘米左右。所以当时的剑都在三尺左右,故称剑为三尺剑。在荆柯刺秦王的故事中,荆坷将匕首...
欧洲中世纪十字弩
欧洲中世纪十字弩十字弩是一种中世纪古代武器,由一个装在枪托上的弓组成,它能通过螺栓发射箭矢,供给中世纪弓箭手使用。 中世纪的弩栓不像轻箭,短而致命,弩的射程在350-400码之间,但只能以每分钟2个螺栓的速度发射箭矢。中世纪...
古代欧洲中世纪英格兰长弓
古代欧洲中世纪英格兰长弓长弓的定义 弓箭手在中世纪使用的长弓古代武器,是一种强有力的木制弓,有很强的拉力,通常有6-7英尺长。 中世纪的长弓 中世纪长弓在英格兰和威尔士被使用,中世纪长弓,或英国中世纪长弓,传统上在军事史上被称为...
古代欧洲中世纪弓箭
古代欧洲中世纪弓箭中世纪使用的弓由两部分组成,一根可弯曲的材料,如木头,在两端用绳子或细绳相连,形成一种推动箭的拉力,大多数的弓都是由紫杉木制成的,但也会用到白蜡树、榛树和榆树。弓弦是由麻制成的,因为它是最结实和最缺...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斧枪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斧枪斧枪是瑞士古代武器,是一种双手持杆武器,在14和15世纪开始广泛使用于战斗,如今作为礼仪武器使用。 斧枪由一个斧头刃组成,顶端有一个钉装在一根长棍上,在斧刃的背面有一个钩子或刺,用于格斗。 早期的斧枪形式...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长枪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长枪长枪是一种长杆古代武器,是步兵广泛使用的一种长刺武器,既可用于攻击敌军步兵,也可用于对抗骑兵的攻击。与许多类似的武器不同,长枪并不是用来投掷的。从中世纪早期到1700年左右,欧洲军队一直使用长枪,并由步...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骑枪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骑枪古代武器骑枪,指各种各样以长矛为原型的杆子武器,它的名字来源于古罗马标枪。在最初的意义上,骑枪是一种轻掷的长矛或标枪。骑枪这个术语来自17世纪,专指不投掷的长矛,用于重装骑兵的刺击,特别是在格斗中。 骑...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长矛
欧洲长柄武器之中世纪长矛长矛是一种长柄武器,通常由一根木头制成,有一个尖头。头可以只是尖端,也可以是固定在矛上的另一种材料,如黑曜石、铁或青铜。最常见的设计是金属矛头,形状像三角形或叶子。 从石器时代到火器时代,长矛是最常见...
欧洲长柄武器
欧洲长柄武器长柄武器(polearm)是一种近距离作战武器,其主要作战部分放在一根长杆的末端,通常是木制的。使用长杆武器的目的是为了在挥舞武器时,扩大射程和增加角动量,从而提高打击力量。将武器绑在长杆上的想法由来已久,因...
欧洲中世纪战锤
欧洲中世纪战锤战锤是中世纪晚期的一种用于近距离战斗的古代武器,其设计类似于锤子。 战锤由一个柄和一个头组成。把手可以有不同的长度,最长的大致相当于戟,最短的大致相当于狼牙棒。长战锤是用来对付骑兵的长杆武器,而短战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