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醉拳拿法

2016-05-08 12:33:13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少林醉拳拿法


少林古拳谱云:“擒拿者以五本为要”,五本即:骨、筋、肌、络、穴。凡习擒拿术必通晓五本,悉晓人体骨节百骸、周身肌肉、筋脉位置走向、经络循行、腧穴命门之所在。擒拿法是以人体解剖结构、筋骨活动规律和经络学为依据,以拿一部、制约全身为目的的擒捕技法和反擒捕解脱技法。素有“三十六拿法,三十六解法”之说(见《江南经略》)。在明代,此法已成体系,当时的“鹰爪王”、“唐养吾”都是擅长擒拿的名家高手。擒拿法掌握得好,可以通过控制对手关节和要害部位制服对手,而又不使对手受损伤。掌握不好,可能会因用劲过猛使对手筋裂骨折、气闭身亡,或者拿而不稳,反被对手所乘。因此,习练拿法要倍加努力,刻苦训练方能学以致用。
 

拿骨法:人体是由206块骨头通过直接骨连接和间接骨连接构成的人体支架。由于其长短、粗细及功能的不同,活动范围和作用也就各不相同,习练拿骨术就是要强迫其肢体反背关节运动规律,使之超出关节活动限度而受制的方法。拿骨手法大概分为扳折法和拧错法两大类。轻拿可造成对方剧痛,重拿可使对方关节脱臼、骨骼断折。所谓“错骨法”、“卸骨法”,皆属此类技法。

拿筋法:筋即为韧带。筋性刚,主柔,附生于骨骸周围而连接关节,若筋受伤,关节亦失力量,肢体则难以运动。习练拿筋之法就是抓拿对方肌键、肌束和韧带,使之与相连骨骼或肌束分离,失去其加固关节、牵拉骨骼运动的能力和方法。轻拿能使筋肉挫伤,重拿能使筋肉裂断,故又称“分筋法”。
 

拿肌法:肌即肌肉。肌肉是骨骸运动的动力,是保护内脏和支持各部器官的屏障,也是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习练拿肌之法,主要是针对附骨之肌。因骨骼之肌藏有丰富的络脉和神经,肌肉正常的收缩功能,完全依赖络脉供给和神经指挥,拿肌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拿经穴法:经,指经络,经等于“干线”。每一个脏腑,都有它所属的一条经,一般是上下纵行,通达表里,而且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每一条经又都分布着一定数目的穴位。络是由经分布出来的很多小支,纵横交错没有地方不通,分布全身。经与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联系体内脏腑与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和协调。经络的组成,主要包括12经脉、奇经8脉和12络脉等。穴,指穴位,即经络循行相互交叉通过的集会点,俗称“反射点”。拿经络和拿穴位其实是一个道理,根据技击目的的需要,拿什么穴位,哪个重,哪个轻,是按经络上穴位的位置和作用而订的。武术中统常应用是按能产生明显效果的麻、哑、晕、死等36个穴道而进行攻击的。
 

少林醉拳中的擒拿原理同样是利用针对人体生理结构所产生的薄弱环节、主要关节或重要穴位,采用切、点、压、拿、捏、锁、扣等等技术方法,运用运动力学和顺、反关节的技术打击,使对方肢体达到或违反运动极限而失去抵抗能力,服首就擒,达到挫筋、卸骨、制止、擒服的目的。功力性配合主要有锁指功、拈捻功、鹰爪功、龙爪功等等。


基础技法分析

(一)、扳拧

技法:“扳拧”是针对以肘、膝、颈等关节为主要实施扳拧、扭转、拉别等技术类打击方法,运用时主要有顺关节和反关节两种表现形式,对直接骨连接关节、间接骨连接关节、重要穴位、肌腱群以及薄弱部位均可实施打击。

要领:双手同时发力,作用力相反;幅度和力度大小可造成对方不同程度的伤残,运用时自控。

(二)、托按

技法:“托按”是反关节实施打击、擒控的专用手法,运用时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针对间接骨连接关节逆转打击。

要领:双手同时发力,作用力相反;幅度和力度大小均可造成对方不同程度的伤残。

(三)、扣别

技法:“扣别”是指在别、拧、扳的同时采用同一肢节的抓扣、掐按、压摁等的技术打击方法,运用时纵向与横向发力相结合,对直接骨连接关节、间接骨连接关节、重要肌腱群及薄弱部位均可实施打击。

要领:双手发力同时,运力灵活;扣、按、抓拿应贴身多以沉劲配合。

(四)、刁拿

技法:“刁拿”是纵向运动在抓、扣、拿的手法基础上实施的带有打、切、提、拉的技术打击方法,运用时主要针对间接骨连接关节、重要穴位或敏感的薄弱部位为准。

要领:拿捏准确,运力灵活;多以其它肢体配合控肢进行擒控。

(五)、牵拉

技法:“牵拉”是指在控制其支撑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纵深或顺随对方惯性冲力方向的有效牵引、拉拽等技术打击方法,运用时多用诱敌深入、以力借力、顺势发力为技术原则。

要领:纵向发力深长,扣拌控腿准确;多利用自身体重拧转、倾斜、仰俯等增加运动冲力。

(六)、扭缠

技法:“扭缠”是以扣压、拧转、绞缠对方手腕进行擒拿控制的一种技术打击方法,运用时最终大都以顺反关节、穴位和薄弱压痛点为控敌原则。

要领:抓扣要紧,拧转、缠别多利用身体转动或仰俯出现的角度和体重增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