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中所讲“六合”,除了外三合,手脚合,肘膝合,肩胯合以外,更有心意合,意气合,气力合。外三合好理解,内三合比较抽象,看不着摸不到,需要用心去体会!“心”即是想法,需要得到什么,就得通过这种意识的构造表现出来。练拳,追求的一是“劲”,二是“速度”,同时两者又是同步存在的。两者兼备唯有“惊意”!若要“惊”,可以想象一些日常生活当中让人惊悚的事物,如突然受到惊吓,心提到嗓子口的那种感觉。继而由“心惊”带动横膈膜的动,驱使内脏快速的惊起惊落,与身体肢节的筋骨崩弹相互呼应,从而产生超越寻常的速度和劲力!“六合”与生俱来,初生婴儿身备六合,一只猫或者狗都可以是我们最好的师傅,在它们的身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功夫高层面的标准!动物的胯,脊,筋骨的崩弹,内脏的动,皮肉骨架的分离程度,都表现得极致,功夫高手应该具备的,它们都具备了!
六合说论
六合分内外,各其言之:外六合者,背与肩、肩与肘合,腰与胯合,胯与膝合,膝与脚合;内六合者,脑与心和,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筋与血合,是内外相关。背、肩、肘、手在于上、腰、胯、膝、脚在于下,六合上下是式,要相对者:手脚、肘膝、肩胯、背腰。手脚要齐,若是不齐,古人云:“手脚不动,打人不能胜;脚蹄手不出打人必莫输。”肘膝要对,若是不对,身有前俯后仰之病;肩胯要正,若不正,生有左右歪斜之病;背腰要活,若不活,身无柔软沾绵之妙。手足要齐,肘膝要对,肩胯要正,背腰要活,其各遥遥相对。胯之动,动则腰转;肩之垂而背动之;膝一进而肘随之;足一趟而手随之。上下连而为一,身无前俯后仰、左右歪斜。古人云:“出式要快,行似猿站,势如猛虎如泰山。”四肢之动,主使人莫不知其为脑筋。脑之达于心,脑心为一使聪明。故曰合心之动是为意,意有去意、来意、切意、守意,四意相声练成一决意。心正意决,故须相合。意所发谓之气,气之使任手意、气意相关相生,故须曰合气。行使之表见者,力也,故须相合。力借一表筋,用以表见识血足也,故曰合揉。气有督催之功,力有取舍之能,筋有收津液之法,血有周身流通之妙,若是脑昏、心惶、意乱,实不能使其气,而力无所用,四肢搏转自乱,步有失错,敌人乃可乘隙而入,必败无疑也。吾辈武人,猝遇事变,亦不可胡乱使气。连武者,苟合其气则须其力矣。脑、心、气、意献于内,表见于五官,喜欢、惊怒,恐惧、愁;力、筋、津、血与外,表见在四肢筋骨透出也。而周身之血流通,气不运自还,不聚自聚,表见是内外如一,成其六者也。
释义:人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节节贯通,并非说把身体各个部分单一盘开,功夫就能够大成。开了关节更需要重新整合,辅以内脏生生不息!拳理本相通,不管是心意拳还是其他拳种,传统内家拳的核心跟本质都是一样的。
“筋骨,关节,内脏”是典传训练的核心内容!“筋骨,关节”好理解,如同弓箭的“弓架”和“弓弦”。“内脏”置于人胸腔腹腔内,称之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几大工作系统,担负着人体重要的工作机能,属于重点保护的对象,何以用到发劲当中去呢?“内脏”既分散也统一,各个内脏之间由筋膜相接,与脊柱又相连,如同藤上葡萄,牵附于脊柱之上,与横膈膜连为一体,上下提坠位移!产生上下的冲撞劲力,而使得身体呈现弹簧般的垂屈伸,与人体各关节相互呼应,而产生人体重量的垂直上下崩弹,有人称之为“千斤坠”,集百余斤的重量于一处,而产生的冲撞劲力,通过关节的传递,直接作用于“手脚”等梢节,产生巨大的打击劲力,称之为“将身体挂在手上”!击物要能透,肢节必须强硬,通过盘练,使梢节如钢鞭。“速度,劲力,硬度”构成了打击的必 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