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荣先生说:“形意拳之道,是先将拳术已成之着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于心焉,或吾胸中有千万法可也,无一法者是一气之合也。”上面这段论述主要说明了在练形意拳时,不但要练其形,而要悟其意。以十二形来说,它是摹仿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与技巧,练到各尽其妙之处,而有得于心。钟如练“蛇形”,蛇有拨草之精,至于蛇之盘旋、曲伸、刚柔、灵妙等式皆伊之性能也。兵法云,比如常山蛇阵式,击首即尾应,击尾则首应,击其中则首尾俱应。所以练一形之中,将伊之性能,格物到至善处,用之于敌,可以循环无端,变化无穷,故此随机应变,用之恰当即可也。一形之能如此,十二形之能力皆如是也。
他又说:“应敌之时,当刚则刚,当柔则柔,起落进退变化,皆可因敌而用之。”以及“一着一法之中,亦皆能生生不已也。”这就是指要分清阴阳,当阴则阴,当阳则阳,所述生生不已,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中又有阴阳,阳中又分阴阳。说明阴阳学说中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所以,宋氏形意拳对分阴阳特别重视,不管五行、十二形等均以《内功四经》为指导,以任督二脉分阴阳。分清阴阳则能因对方而用之。比如对方以阳劲击来,我则以阴劲而应之,乃能化之。若以阳劲应之则不妥矣。其结果有三,对方劲大于我,我败;对方劲小于我,对方败;对方与我劲相等,两败俱伤。此非内家拳也(此意为硬打硬碰,无艺也)。
又如,对方用刚劲击来,我应以柔劲化之,但必须知道对方刚中有柔,而我则必须柔中寓刚,但需练到那种程度,方能随机应变.才能占据优势。在传统理论中也提到“手到劲发,可使阴阳交合而不费力,此之谓也”。
在《神运经》中“神运之式”论道:“击敌者,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被攻者,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深浅。”又论:“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攻,神伤而索于胆。”以上所述在技击中,由于双方技艺程度不同,双方差别悬殊,则出现上述三种现象。
宋世荣先生对技击中进退、动静、刚柔、呼吸、以及形、气、神等方面作了综合阐述,高度概括了“神运经”所讲的体、式、用、意之基本内容,是他对练形意内功层次的深刻体会。
宋氏形意拳讲究,有练拳者(健体、表演、陶冶情操)、练力者、练功者、练艺者之分。行家常说:“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功不打艺”。何谓艺耶?按今天的科学来讲,武术方面的技艺,亦就是物理学中的力学,,如力的方向、重心之稳定、冲击力、杠杆力、作用与反作用力、二争力、平衡力、螺旋力等力学在技击中的运用,同时研究向心力、离心力、力偶及速度、距离与力量之间的关系,灵敏与耐力等。在实际运用中除了掌握上述的科学原理外,还须有快速、敏捷的反应和应变能力,以及智、勇、胆等,方可占据上风。同时在技击中除设法战胜对方外,还应注意“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人洞紧随身,蔽住五行永无凶”的防护技法。但这些技法的掌握主要靠自己刻苦努力与领悟,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实践、交流、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