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功经云:“内功之传,脉络甚真。不知脉络,勉强用之,则无益而有损;前任后督,气行滚滚,井池双穴,发劲循循,千变万化.不离乎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这说明讲内功首先要懂的脉络与发劲之穴位,这是基本的要求,然后再说格式。拳经云:“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不明此,即脉络亦空谈耳。”“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平而正。正头、起项、壮面、神顺、肩活,胸出背自平,身微有收敛之形,此式中之真窍也。”“足坚而稳,膝屈而伸,档深而藏,肋开而张。”此为格式。在明确脉络格式后,还须要懂得气路。拳经云:“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又云:“下收谷道,上提玉楼,或立或坐,吸气于喉,以意送下,渐至底收。”在呼吸时要求气调而匀,先吸后呼,一出一人,勿使有声。拳经又云:“升有升路,肋骨齐举;降有降所,气吞俞口……透人前心,方得真路。”在练功时必须遵照以.七脉络、格式、气路方可,否则即有损矣。
其次既明气窍,再谈劲诀。在发劲时要求:“按肩以练步,逼臀以坚膝,圆档以坚胯,提胸以下腰。”“提颏以正项,贴背以转斗,松肩以出劲。”拳经还云:“……劲必先松而后紧,缓缓行之,久久功成。”按此进行,即可上下相合.内外争衡,身体中正。在发劲之时,将肩井穴软意松开,自无碍矣。在劲诀中还包括通劲、穿劲、贴劲、松劲(柔之极也)、悍劲(刚之极也)、合劲(周身之一也)、坚劲(横、竖、斜、缠)等。坚持练习,细心体悟,必收其效。劲诀已明,还有调气之方。拳经云:“五气朝元,周而复始。四支元首,收纳甚妙。”以及“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钳日,细调呼吸,一出一人,皆从鼻孔……”以上调气可立可坐,经过练习,气路自然通畅。久久用之,妙处参悟甚多。
先由内功人手,懂得脉络、格式与气路后,将身体的各部位要求进行规范与调整,使之符合松紧、起伏、闭合、伸缩等需要,再将气路练习畅通,以为劲源往来,随心所欲,无阻之用。
次练纳卦。纳卦经是以八卦乾坤、巽兑、艮震、坎离依次说明头项、足膝、肩背、档胯、胸、肋、心、肾等部位与劲节、格式、气路配合协调时,所应注意的动作要领和要求。
再次为神运经。拳经云:“练形而能坚,练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壮,练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故形气胜,能纵横;精神敛,能飞腾。”它以体、式、用、意四个方面阐明神运之妙意,既明神运之理,而后方能锻炼与体会内功十二大力法的练法。拳经云:“一、底练稳步如山,二、坚膝屈直似柱,三、档胯内外凑集,四、胸背刚柔相济……”通过十二大力法的锻炼,可增强身体各部位的劲力与运用方法。
最后再练地龙经。拳经云:“地龙真经,利在底攻;全身练地,强固精明;伸可成曲.住亦能行……高低任意,远近纵横。”此经主练底盘功夫,即达到高低任意、远近纵横之高层境界。
以上介绍了一些《内功四经》演练对形意拳的综合要领。由内到外,由练到用,由静功到动功等方面的简要内容,看似很简要,但它却包含了较深的哲理,以及生理、医理、心理、力学、技击等,说明了对立统一之辩证法则。宋世荣先生在得到这个内功秘本后,经过亲身体验、探索和呕心沥血的研究,获益匪浅。这也是宋氏形意拳的最大风格特色。宋世荣先生根据内功经的要求创编了对器械、拳术、动静功的多种练法和一些基本练功方法。例如,麟角刀、盘根、内外元手、左右立圆、揉球势、单推手、静坐调息等,以及在三体式、五行、十二形、大枪及对练等动作中都融入了(内功四经)的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