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氏形意拳的特点,是在古老的形意拳中,用现代科学的观点,通过对其理论、拳理、功法、动作等要诣,进行去伪存真,弃糟粕纳精华,去秘揭讹,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求真务实,弄清其深邃内涵之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出来的。而是空穴来风,独见之奇。归纳起来尚氏形意拳的主要特点是:
同出一源,练法不同
形意拳析流寻根,基本上同出一源。但同是一趟拳或动作,练法却大不相同。尚氏形意在练法上的区别是:
一是对“形”与“意”的理解不同。大凡谈及形意,都以象形取意之论为多。即取十二种动物之形态。尚氏形意则认为任何拳种都有“形”与“意”高度统一的问题。尤其是内家拳,不明“形”与“意”的关系,情同盲目,只能是事倍功半。“形”是动作、姿势、身法的外在表现;“意”应从生理解剖学和武学上分别来认识。拳理中“心与意合”就说明了问题。古人把“心”做为人的司令,现代人将“意”为意识,是大脑的活动,是练拳时的思维方式。在武学上,古人所指的“意”,是指内功的高度概括,也是内功、内力的统称。许多人认为气功就是内功,只讲对了一部分。气功只是内功的组成部分之一。内家拳讲求“用艺不用力”,应予斧正,这只是对招法、动作的技巧而言。实质上武学的上乘是“用意不用力”,这个“意”决不是伪科学的用“意念”打人等如何如何,而是凭内功才高人一筹的。具体而论,内功是指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作用、丹田的变化;神经经络、脉络、穴位、心血管系统的反应;能量吸取、集聚、施放的方法窍要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精、气、神的培养、养成,功能作用的发挥等。祖师云:“道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传下真命诀,知窍即成真”。这样认识形意是正确的。形意拳讲求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依照人体内脏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规律,四肢的运动轨迹,取其意来练;模仿十二种动物的生理特点,取其运动方式,自卫欺斗之意和神态,维持生命活动的本领而练之。并不是要求每个动作都要与动物酷似,外形与动物形态一样。例如:五行拳中的劈拳,拳经曰:“其形似斧,属金,内通于肺,外窍于鼻,在体为皮毛”,就是按照肺通过鼻子、嘴及全身汗毛孔吸人自然气体,将肺泡充盈,再通过肺的压缩和丹田功能的发挥将气排出的生理功能反射到外形而形成的劲力;再如:“鸡形”,主要取其体内变化反映于外的“食米准确”、“欺斗之勇”、“抖翎之威”、“上架之巧”。形是意的载体,意是形的内涵。有形无意,不为内家;有意无形,非称拳家;有形无意,势如空备;有意无形,意无所发。形为意所附,意为形所依,是为形意。
二是顺序上有区别。五行拳是严格按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为原则而创的。其序是劈、钻、崩、炮、横,不是劈、崩、钻、炮、横。虽一行颠倒,可内涵就变了,生克不明,乱了方寸,功夫难长,对身体也有害无益;练套路也应按五行三十六变、五行连环、六合、七掌、八式……循序渐进的顺序练。因个中有内外功相配合的磨合过程,否则会“断层”,顾此失彼,“望山跑死马,欲速则不达”。
三是拳掌分明。多数练形意的劈拳,都用掌来代替。尚氏形意的劈拳就是用拳,这样才合道理。何为拳、何是掌,妇幼皆知,无需多议。以掌取代劈拳,其内在的经脉、开闭穴位的顺序就乱了套,且失去了劈拳小臂为“斧刃”,身体与肩为“斧柄”的内在含义和特殊击法的功用。
四是步法有别。尚氏形意的主要步法是“趟步”(槐虫步),前三后七,身体的重心在后腿,靠后脚跟的里侧及“涌泉穴”,的蹬力,身体向下压力,滕盖向45度角方向顶压,将脚趟出,就像槐树上的槐虫行走一样。极利于进攻、防守、发劲儿和变化,灵活利索,迅猛刚实;尤其是脚的躁骨与膝在这样的步法中起到的功用极不一般。故有“趟步用踝骨,趟人远去一丈五,若是发力尚不够,即用膝来补”,“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出术笼”之说。
五是独具“鹰捉”。它的练法虽与劈拳大致,可用的是俯掌,内涵却另有奇巧。尚氏形意将“鹰捉”比作开启形意奥秘之门的钥匙。站完桩,第一趟拳就是练“鹰捉”,将它特殊的功效和技法贯穿在练拳的全过程。何以如此?李先生在《尚氏形意拳械抉微》一书中作出了令人折服的论述:“论起这趟拳,说来很平凡,练形意的人都会,但是不好练,甚至有一辈子吃不透、练不到的味道。而形意独具特色的、最根本的劲,却在于起落、钻翻”。形意拳起落精华就体现在“摩挛劲”上,也就是人们很少知道的“翻浪劲”。何为“翻浪劲”?大海推涌起之巨浪,高数尺盈丈,瞬间下落,变涌再推起巨浪。这一起一落谓之翻浪(去是起也,落是打也.打起落如水之翻浪)形成之劲,即“翻浪劲”。而“鹰捉”正是练这种特殊劲的基本拳.故称它为“形意母拳”。因“鹰捉”不在五行拳之内,只有尚氏门中把它作为一趟重点拳来练,故它是尚氏形意的一个明显标志。
六是“钻拳”的练法多一“闪电手”,出举的方向也不一样。详见本书“钻拳”一文。
七是连环、八式拳和十二形中的鮀形、鸟台( tai)形、鸡形、蛇形的练法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