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流通背拳,旧时漕运护身符

2016-08-25 07:37:39 作者:admin 来源:城市快报

通背拳传人刘忠信

通背拳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民国时期。据1934年重修印行的《静海县志》武术卷记载:“李登善,独流人,以通背拳著名;杨学士,独流人,以斩拳著名。”《静海史话》也有记载:“清末民初之际,独流有太祖门四杰称誉一时。”其中,“任向荣,字光华,独流人,以技击驰名津、保间。性和蔼,从游者甚众,皆以敬让相尚焉”,江湖人称“赛猿猴”,当地人称“任老向”或“任向爷”。

今年83岁的沈建章老人从10岁开始习武,师承任向荣,后来又随其大伯沈贵习武多年。据他说,独流镇始于宋辽军事对峙时期,自古就是军事重镇,同时又是漕运码头,需习武之人护航,所以自古就有习武之风。独流人把习武的人称为“练把式的”,教习场所叫做“把式房”。以前许多家庭为了让孩子长本领、强身健体,往往在孩子十一二岁时便送其去把式房跟老师傅习武。清朝终末期,独流有六处把式房,当时全镇的习武少年近200人。

据现年64岁的通背拳传人刘忠信介绍,通背拳讲究通背力,力由背发,演练或者格斗时力道能从脚跟贯穿到指尖,内力与外力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螺旋穿透力,在最短距离内达到最大的爆发力,并且使全身的力气集中在击打点。通背拳包括二十四式通背拳、少林拳、关东拳、太祖拳等十余套拳法。

在采访现场,刘忠信为记者演示了二十四式通背拳,并放慢动作背诵着二十四式通背拳的歌诀:“二十四式师祖留,倒摘金冠起根由,黄龙转身多有变,喝打不住往前行……小猴拳左右跳打,十二通臂往里攻。”一套拳法练下来,刘忠信已经是大汗淋漓。

短暂的休息后,他告诉记者,通背拳的动作要求“起如风、击如电、前手领、后手追、两手互换一气摧”,手法包括挑、砍、拦、切、封、闭、缠、拿,身法为缩、跃、侧、翻、转、伏、仰、蹿、滚、展,腿法为蹬、踢、扫、踹、弹、撩、钩、撞、绊、缠。交手时讲究“一胆、二力、三功、四气、五巧、六变、七奸、八狠”,此外还要“手步相连,上下相随,遇隙即攻,见空则扑”,要做到这些,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今年年初,天津静海独流“太祖·通背拳研究传播中心”(又名“独流镇武术馆”)成立,此时,距离“独流通背拳”获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过去了5年。

独流通背拳又称“北少林派太祖门太祖拳”“太祖通背拳”“合一通背”,据静海区的资料显示,“太祖门通背拳”是清朝年间传至独流的,是在太祖拳的技法中加入了通背功而形成的具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拳种。

不少人以为通背拳只包括拳法套路,实际上,通背拳传人除了能使用双短棍、戟枪、双刀、齐眉棍等多种器械,还能使用大杆子和苗刀等独特的器械

据杨俊玉说,以前独流是漕运码头,南来北方的船只多,土匪也多,船只经常遭到抢劫,船主苦不堪言。后来有人请通背拳传人随船护航,一根大杆子抖起来,土匪纵然人多也上不去。

作为太祖门通背拳里的特殊武器,苗刀刀身细长,按照刀谱规定,刀把长1.2尺,刀苗长3.8尺,刀苗身窄背厚,通体平直,仅尖端3寸长的部分略上翘,并且两面开刃。对于苗刀的始源,独流镇中流传着多种说法,有人称其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武器,有人称其为三国时期关羽训练的500名校刀手所用,也有人称是戚继光抗倭时根据倭刀改进而成,但一直没有定论。然而,对于苗刀和独流的渊源,则流传着一段和通背拳传人任向荣有关的佳话。

据2009年编修的《独流史话》记载,清朝光绪年间,任向荣与师弟刘玉春结伴外出,到河北省吴桥县桑园镇时,遇到当地的武术世家“谢家五虎”设擂台以武会友。双方交手后,互相佩服,任向荣二人被“谢家五虎”邀请到家里,并在谢家见到不外传的苗刀绝技,于是提出以通背拳中的二十四式换谢家苗刀技法。双方同意后焚香盟誓,各不保守,互相传授。后来,任向荣去蚌埠,以60块银元打造了一把苗刀,配上鲨鱼皮鞘带回独流,成就了一段武林佳话。

任向荣在谢家学了八趟技法,后来将其发展到十六趟,最后又提炼为十二趟。刘忠信年轻时曾经苦练苗刀,据他说,苗刀既具有其他刀法的共同特点,又具有刀、枪、剑、棍的长处,可一械多用,既刚猛有力又轻便灵活,在运用中对身形要求很高,要“刀身相随,刀身相合”。

其实,仅就苗刀又重又长这一点来说,学习的难度就很大,正因为如此,苗刀中有一种独特的拔刀方式,叫“你我拔刀式”。独流镇武术馆副馆长王振民向记者展示了从习武的老人处收集到的苗刀刀谱,刀谱中对“你我拔刀式”的注释为:“此因刀长遇急时难以出鞘,故以本阵中用刀者你拔我刀、我拔你刀而用。”从刀谱中还可以看到,苗刀的每一招都极其讲究,如“带刀”的姿势为“二足并立,推右膝稍弯,左膝直站,名为雌雄脚,左手按刀鞘,右手持刀把,以左肩向前,频步进左脚于右,再做转身进右步出刀”,“拔刀出鞘式”为“左手持鞘,右手扬持刀把先拔出少许,再用手掌托着刀背出鞘口,以左手持把再换右手共持刀把砍杀……”这其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反复练习。

如今,通背拳学习者的数量已经不能与全盛时期相比,正因为如此,独流镇武术馆在免费招收学员的同时,还陆续整理了祖传的老拳谱、口诀等,努力促进通背拳的传承

当年的习武少年,很多终身都保持着对武术的热爱。刘忠信如今不仅能熟练演示二十四式拳法、苗刀,而且还能完成高难度的劈叉等动作。沈建章老人也是精力饱满,如今每天仍旧坚持练功,并且义务传授青年爱好者武艺。在采访结束时,他和84岁的杨炳桂老人一起练习了一趟套路。

 

在通背拳练习者集中的地方,总能听到前辈高人们的故事。杨俊玉说他的父亲杨凤鸣曾经师从任向荣,他曾听父亲说:“任向荣晚上只凭着掌力就能灭掉煤油灯,根本不用吹灯。”刘忠信曾经介绍说,1920年前后,曹锟慕名发公文到静海县署,叫任向荣到保定督军署任武术教习,后来任向荣任曹锟的武术营总教官,通背拳的另外两位传人刘玉春、张景元为教官,三人直到曹锟倒台后才回归故里,继续授徒……

如今,通背拳学习者的数量已经不能与全盛时期相比,正因为如此,独流镇武术馆在免费招收学员的同时,还陆续整理了祖传的老拳谱、口诀等,努力促进通背拳的传承。据独流镇武术馆馆长欧长水介绍,武术馆是由企业家、武术大家李登弟一脉传人李宝峰倡导并出资成立的,致力于对独流地区的武术流派套路进行挖掘整理,并且免费教授学员。如今,在馆内学习武术的学员已经达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