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拳的拳法基本上与西洋拳相同,大致可分为直击拳、钩击拳、上击拳与摆击拳等。
虽然泰拳与西洋拳所用拳招无大差异,但由于后者只准用拳攻击,所以拳路之法门、策略较思密全面.泰拳则是手足并用的自由式打斗,没有西洋拳限制的拘紧,因面花样较多,在西式拳赛中禁用违例的拳招,在泰拳比赛场合,却可任意应用。例如鼓拳、掌捆、回击拳,与后摆拳等招数,在泰拳比赛中,绝对可用;在西洋拳比赛中,则被列为犯规动作.
另一方面,泰拳攻击范围包括人体全身,颈项、后腰、后脑等要害部位,都可攻打,所以在防卫方面的整体构思,与西洋拳不一样,
最主要的,还是泰拳师除用拳头之外,尚有腿、肘与膝可作主力武器,拳招过多,可能使拳师暴露头部及腰肋空位,予敌人腿肘招数攻击的机会。因此,泰拳师的拳招,便往往用于试探、虚掩或反击,配合其它招数的运用。
这并不是说泰拳师的拳技简陋,泰拳的拳法讲究简单实用,绝不是泰拳师不精于拳法。事实上泰国西洋拳在国际间很有名气,近30年来荣获东南亚地区或世界冠军名称的拳师数目也不少,就在泰拳圈内,以精于拳法成名的选手也很多,所以,泰拳之拳法绝非不精,而是基于实战功效的要求,其拳招虽与西洋拳相近.但在运用中路线、诀窍则有很大的差别。
泰拳的拳上功夫,要诀是准猛有劲。拳师用拳,重蛮劲,重狠。拳招能具备上述条件,即有威胁力,而一记正确拳击,即可能结束拳赛。
据科学家以测量器实验所得结果.显示亚洲拳师的拳力以轻量级而言.约在125主135公斤之间,拳力最猛之重量级拳师,其拳力爆发可达到200公斤。
拳招要达到有劲,拳竹的坚硬还是次要的,首要的是动作姿势正确,用劲得法和适时发力.才能收到得心应手的效果。
拳法的基本要领如下:
握拳
任何拳招,必须有正确的握拳,才可能有较大的打击力。否则力度不能集中,更严重者,将使手指或拳头关节受伤,因此握拳正确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方法为紧握四指,拇指屈曲横叠于食指中间,不要露出指头。拳招接触力点,在中指、无名指至小指根部。
用劲的方法。用拳时拳头不宜长时鼓劲,拳末动应虚握之,当拳头发出,臂即贯劲,拳头将达到目标的瞬间。才骤然捏紧.全身劲力集中拳面,劲力即在接触点爆发。出拳时,应拳紧肩松.拳紧握则劲聚,肩松则招快而灵活,拳招动作完成时,为发劲程序的顶点。拳臂若长时间蓄劲,不仅虚耗体力,而且使拳师动作迟慢,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动作协调。发拳的蛮劲,是全身之力通过步法的支持,由腰、肩、手臂而集巾于拳面焦点。人本身力量有限。单靠蓄劲打出一拳,力度可不会很大,绝不会超过其本身重量;但若得到步法蹬踏的推进,发生冲力,配合时间和距离,拳劲碎然爆发,击中目标时,正是全部力度爆发的焦点.拳招才可能达到最大力量,结果就是“击倒”的威力。所以,步法与身体动作,必须与拳招协调、配合,拳招才理想.
速度
拳招去势,应是以最快速度冲向目标,而不是发至劲尽或目标处停止,否则成了强弩之未,这是速度的冲击力,其破坏能力较所有其他的打击方法更大。
“出手不见手,拳打人不知”,“拳似流星”,都说明出拳速度的重要性。出拳的速度快,则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对手猝不及防。出拳的速度快慢育接影响拳的击打力量。如果拳头没击打速度,对手就容易躲闪和反攻。
一般来说,构成出拳速度的因素有:整个身体重量的下沉速度(下压速度),由向前滑步出拳而产生的前冲速度和上、下肢各关节的伸屈速度。这些速度的增强,会使出拳速度增加和击打力量增加。
1.下沉速度:下沉速度是一种重要的速度因素,对直拳、勾拳速度影响大。身体重心的合理移动会增加下沉速度。它能有效地运用身体的质量,增大击打力量。由于下沉速度受身体贡心的影响,出拳时,要配会重心的移动.
2.前冲速度:前冲速度往往与步法联系在一起,进步越快,获得前冲速度就越大,击打力量也越大。正如拳谚所说:“步不快,则拳慢”,所以要增加前冲速度,就得练步法,使之达到灵活多变、快速协调的地步,利用准确与迅速的步法战胜对手.
3.下肢各关节的伸屈速度,出泰拳预备式可看出,两腿都有一定程度的弯屈.这样便干进攻和防守,便于身体的平衡稳定.但是髋、膝、踝关节的急速伸屈对出拳速度和力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因素。腿部力量比臂部的力量大得多,而且可通过腰传于肩、催于肘、达于手,与其它三种速度汇合,这种合速度就更大了。这种速度对由下往上击打的拳法,起的作用更大,如上勾拳。
4.上肢各关节的伸屈速度:刚学泰拳拳法的人,往往以这种速度为主,其它几种常被忽视,这样出拳的速度就有限了。正如功夫之王李小龙所说:“出拳时不能仅仅是摆动的手臂,而要集中全身的力量于发力之中.包括髋部、两肩、手臂和双脚。”
另外,“旋臂”“转体”的速度也会使出拳获得力量。国外拳击、拳术的技术发展中,已逐步改进“拳眼朝上”的冲拳技术,就是为了增加“旋臂”的加速度。出拳有了“旋臂”动作,就会象钻头一样对对手有一个钻劲。
提高以上几种速度.有利于提高拳法速度,增加拳法的击打力量,也为实战打击打好坚实基础。
攻守兼备。用拳进攻时,必须保持本身的防卫能力,一手出击,另一手护卫,应养成习惯。挥拳击敌,要注意招数的组合连击与自己身体要害的防守。
要练就一手好拳,勤练为唯一的诀窍,练习方法有四种:
①空击;②打沙包;⑧打手靶或活动拳球:④对练.
泰国拳师就是通过这些训练,达到身手灵活,拳法纯熟流畅.有些拳招强劲的拳师,在练跑步时,一惯手提铁块,一路打出各种拳招,借以增强腕臂耐力。
有关拳击威力的贯例,在泰拳坛史上多不胜数,最受推崇的,当推1951年“死神星”颂狄与“赤兔马”巴育的较量。后者以技高名闻全泰,前者则天赋异察,左拳奇猛,技术则未见出色。结果颂狄三战三胜,每次都击倒对手。
颂狄致胜的技术决窍如下:他是左拳将,马步右先左后,在与敌相峙时,以右手拍敌左手,令之一呆,护卫手下跌,旋即发左拳击其下颌.
较早期的另一著名比赛,是“美男子”雏猜与“丽虎”素拉猜的两度比赛,二人都属独挡一面的著名拳师。雏猜擅使右拳,素拉猜以左拳左腿疾劲见称。二次恶斗结局,均以前者于劣势下,取得击倒胜利。
雏猜破敌之法,是觑准敌左腿踢来之时,伸左足向左前方,避其腿招锋力,同时以左掌按其腿.迅速发右掌猛击其濒左侧。此法若遇对方发腿时左臂下垂,尤其有效。雏猜除右拳劲雄浑外,打斗时犹机智过人,于1951年他以蛮拳在第五局击倒当时泰国拳王“鬼火妖”乃蜀一役,尤被誉为彼智勇双全的代表战。
泰拳的基本拳法,虽有直拳’、钩拳、匕击拳与摆拳四种。但由拳步位置及拳招在战术上的运用,故左、右拳的发击在技术上有微妙的区别。例如.左引拳与右直拳就有不同的技法,左、右钩拳亦同样各有其窍要。
另外.由于泰拳的拳法没有多少比赛规定的限制,因此拳师们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提高,由上述四种基本拳法衍生出许多从不同的角度、位置和特殊情况下打出的猛异拳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