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全套教学
- 一二三:陈式太极拳一二三式预备式和金刚捣碓和懒扎衣
- 四五六:陈式太极拳四五六式六封四闭和单鞭和金刚捣碓
- 七八九:陈式太极拳七八九式白鹤亮翅和斜行拗步和初收
- 十至十二式:陈式太极拳十至十二式前蹚拗步和斜行拗步
- 十三至十五式:陈式太极拳十三至十五式前蹚拗步和掩手肱捶等
- 十六至十八式:陈式太极拳十六至十八式披身捶和背折靠和青龙出水
- 十九至二一式:陈式太极拳十九至二一式双推手和三换掌和肘底捶
- 二二至二四式:陈式太极拳二二至二四式倒卷肱和退步压肘和中盘
- 二五至二七式:陈式太极拳二五至二七式白鹤亮翅和斜行拗步和闪通背
- 二八至三十式:陈式太极拳二八至三十式掩手肱捶和六封四闭和单鞭
- 三一至三三式:陈式太极拳三一至三三式运手和高探马和右擦脚
- 三四至三六式:陈式太极拳三四至三六式左擦脚和蹬一根和前蹬拗步
- 三七至三九式:陈式太极拳三七至三九式击地捶和翻身二起脚和兽头势
- 四十至四二式:陈式太极拳四十至四二式旋风脚和蹬一根和掩手肱捶
- 四三至四五式:陈式太极拳四三至四五式小擒打和抱头推山和三换掌
- 四六至四八式:陈式太极拳四六至四八式六封四闭和单鞭和前招
- 四九至五一式:陈式太极拳四九至五一式后招和野马分鬃和六封四闭
- 五二至五四式:陈式太极拳五二至五四式单鞭和双震脚和玉女穿梭
- 五五至五七式:陈式太极拳五五至五七式懒扎衣和六封四闭和单鞭
- 五八至六十式:陈式太极拳五八至六十式运手和摆脚跌叉和金鸡独立
- 六一至六三式:陈式太极拳六一至六三式倒卷肱和退步压肘和中盘
- 六四至六六式:陈式太极拳六四至六六式白鹤亮翅和斜行拗步和闪通背
- 六七至六九式:陈式太极拳六七至六九式掩手肱捶和六封四闭和单鞭
- 七十至七二式:陈式太极拳七十至七二式运手和高探马和十字摆莲
- 七三至七五式:陈式太极拳七三至七五式指裆捶和白猿献果和六封四闭
- 七六至七八式:陈式太极拳七六至七八式单鞭和雀地龙和上步七星
- 七九至八一式:陈式太极拳七九至八一式退步跨虎和转身双摆莲和当头炮
- 八二至八三式:陈式太极拳八二至八三式金刚捣碓和收势
陈式太极拳发展简史
陈式太极拳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据传为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历经陈家世代相传,不断提炼修润,终于形成了近代所传的陈式一路、二路拳套,称为新架套路。新架也有两种:一种其动作顺序与老架同,架式与转圈较原先老架小,去掉了原有的一些难度动作;另一种动作小巧紧凑,练会后逐渐加圈,也称赵堡架。
目前流传的第一路拳动作简单,柔多刚少;第二路拳动作较复杂,刚多柔少。总起来看陈式太极的特点是:动作外形缠丝旋转,顿足跳跃;动作劲力刚柔外显,松活弹抖;动作气势静如小岳,动似雷霆;动作过程丹田内转,丝丝人扣;动作速度快慢相间,势断意连。练法上,由柔渐刚,刚柔并重。
陈式太极拳鲜明的运动特点为广大人民喜爱,尤其适合于中青年练习,所以,陈式太极拳在太极拳发展中占有显赫的地位。
陈式太极拳套路简介
套路结构特点
(1)传统性陈式太极拳亮赛套路是在传统陈式太极拳一路和二路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具有缠绕柔和的一路特点,又有发劲弹抖的二路特色。保留了传统陈式太极拳的主要动作,结构上也吸收了原套路中的主要动作顺序。
(2)难度性套路中的发力、跳跃动作具有一定难度,且完成全套所需要的体力、素质较高,更有处处要求缠丝的动作,不易掌握。
(3)合理性动作编排上由易渐难,多有左右对称动作,以求平衡发展,全面锻炼。全套动作,第1段多柔缓缠绕动作;第2段步法灵变,突出连续发力;第3段突出摆莲跌叉难度动作;第4段有跃跳发刀,动作大小刚柔、快慢变化明显。使身体活动量逐渐增大,符合生理变化规律。
主要技术提示
陈式太极拳以明显的缠丝环绕、发力跳跃及讲求“丹田内转”带动四肢运动,区别于其它拳式,整个套路节奏鲜明,气势宏大,练习中,要突出松活弹抖的发力,表现出陈式风格特点。
防止过分追求发力效果,以至于发直硬劲,发虚假劲,发力后尤其注意与下边动作的自然衔接,避免断劲。
解决方法,要发好力,应由“极柔软”再至“极坚刚”,开始时多注意由内动引导肢体的放长,螺旋缠绕,逐渐发力,还应专门进行单势发力练习及其它辅助练习如柔韧性练习,抖大杆子。
陈式太极拳手型也很特殊,不同其它式太极拳的手型,主要表现为掌型为瓦楞形的螺旋状,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这与陈式太极拳特点及技击作用有关,练刁时应注意,防止陈式、杨式掌型混同。陈式的勾型是五指尖自然捏拢,不同于其它式,应引起大家注意。
擦脚出步是陈式的步法特点,往往有擦不着脚的问题,除了和地质有关外,主要决定于虚实分清和腿力大小。练习中应正确掌握擦脚的距离。平时要专门练习步法,加强腿力练习(以桩功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