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王廷十三式一路中七星拳的用法与变化

2016-07-15 13:48:43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关于陈王廷十三式一路中七星拳的用法与变化


             ——兼答卓先生问

卓一航:

陈老师,请问十三式一路中合理的上步七星,是如何施展其作用价值的?为什么说现在的两拳交叉的方式,是难以发挥出上步七星的真正作用的?

  陈王廷在十三式一路中只安排了上步七星,其他的六星为何没有体现呢?是为了让后人仍然重视缠拳,还是在十三式一路中的上步七星也隐藏了其他变化?

谢谢您!
 

七星拳是一个组合拳法形式,在通背缠拳中是有着两种基本组合方式的:一种是九排子套路中的五星显示、二星隐藏的方式;一种是行拳中的六星显示、一星隐藏的方式。前者只显示了七星拳中的五星,而隐藏了拗步七星、流星坠地两个技术招势。而行拳中则只隐藏了一个流星坠地势。
 

但到了十三式一路中,这种组合形式的七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只用了一个上步七星,与隐藏了一个拗步七星与七星坠地势。后来的人们因为不清楚这种七星拳的组合方式,在看到这种上步七星的名称后,难免产生许多的猜测捉摸,终难明白这个上步七星的名称由来。于是就有了诸多的不同说法,比较典型的就是所谓的:头、肩、肘、手、胯、膝、脚说法。这似乎类似于形意拳中的七拳说法。这种说法基本上是脱离了武术基本知识的一种说法,不知道武术中技术招势的基本结构方式。
 

武术套路的组合方式,是有着许多不同形式的。每个套路的组合,都要选择各种不同技术招势衔接的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变化套路机势形势的需要。十三式一路中的这种上步七星结构方式,也是一种特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拗步七星与流星坠地势,为什么这两个技术招势总是被隐藏着的?

这其中有两个问题:一是套路结构的秘密;一是技术招势之间衔接变化的秘密。

套路的编排中往往有着许多的结构性秘密,这种秘密在坊间的一般演练中是看不到的,有的甚至于在秘密的演练中也是看不到的。在秘密演练中能够看得到的,是套路中的保密结构。拗步七星,便是这种套路保密结构中的典型技术招势。
 

这种保密结构要编排的好,在隐藏了技术招势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套路结构上的严谨缜密性外观的;也更不会显露出任何技术招势相互衔接上的漏洞的。所以这种保密形式,也不会由于隐藏了某些技术招势,而使外人看出任何的破绽。
 

而在秘密演练中也看不到的技术招势,则是变化性秘密隐藏法。这只有在详细破解套路的用机衔接变化时,才能知道这里还隐藏着一个极难为人所知的技术招势。这种技术招势的典型,便是七星组合拳法中的流星坠地势。
 

流星坠地势,是一个应机运作变化性比较大的技术招势,故而只做变化性隐藏技术招势,而未被列入为正式套路中的技术招势。因为奥妙性的转折打法,会极大的影响正常套路的走向趋势,所以才被深深的隐藏于技术招势变化应机的形式中。当然,也并不是绝对不可以进入套路的,但要知道这也是一种兵法上的埋伏方式之一呢。这正是陈王廷所创拳法中的独特形式之一,是拳法与兵法的有机融会贯通。
 

另有一些技术招势的变化隐藏,是要看变化条件的,如果变化条件成熟了,这个技术招势就可以用得上;如果变化条件不成熟,这个技术招势也就是无用的摆设。所以这种技术招势虽有隐藏性,但却是备用的,而不是必用的。比如戚继光三十二式拳法中的抢背卧牛势,便是一种备用式的技术招势。这是被列在金鸡独立势的备用变化中的技术招势,既是所说“抢背蜗牛双倒,遭着叫苦连天”的抢背卧牛势。
 

技术招势,虽然有这种七星联机组合的命名方式,但并不一定非要在每个套路的结构中,要有如此组合性衔接应用不可,而是可以有不同的衔接方式的。既然是一个独立的技术招势,就有可能被用来组合成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构形式。所以并不一定非要把这七个以七星命名的技术招势,编排在一起不可。所以才会有各个套路中不同的七星拳法组合形式,只要不把名称混淆即可。也就是说,不要把上步七星当成是包括了所有七星拳法在内的名称,它只是一个上步七星而已,即便加上隐藏的两个,也只有三个。所以不要有任何异想天开性猜测性联想解释。要联想,也只有联想其命名的相关因素,联想与其相关的其他六星,而不是什么头、肩、肘之类的东西。
 

十三式一路中的上步七星,是连接在所谓的雀地龙势之后的。

其实这个所谓的雀地龙,应该是青龙入海,其后弓步出拳的方式,应该是青龙出水才对。

当向上冲起左拳之后,对方必然接拦以图化解之,于是随即乘势上右步、跟进左步,同时左拳外旋转擒握对方的小臂向后牵制,随之向侧前上方冲起右拳。这便是上步七星拳的用法。

其后隐藏的拗步七星拳,则是左脚落实,右脚向前上步向外摆落,同时扭身向前冲起左拳。这是一种拗步的形式,所以身体一定要向右扭转。

当今比较奇怪的是,不管是斜行拗步,焉或是前堂拗步,都体现不出拗步的形势,这是叫人难以理解的。这既名不副实,又难以济实际对垒应机之用。

说这话的意思是,拗步七星,一定是要拗步的。不一定非要成为弓步性拗步,但一定要扭身拗势,才有实际上的应机价值。

两拳交叉性的上步七星拳,身体是一种向后坐的机势形势,一是起不到拳法应有的应机目的;二是有违于陈王廷侧身用拳的基本原则;三是与套路的衔接缺乏严谨。

而其后的所谓退步跨虎,更是破坏了套路结构上的严谨性,实难符合陈王廷拳法的套路结构形式。想来这个“退步”的名堂,也是后人强加上的,似乎是要与前面的那个“上步”对应起来,但却造成了极大的错误。要知道,这里的退步,则就成了跨虎法的累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