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项目的特点之助跑和起跳和跳离等

2018-11-19 14:34 作者:admin 来源:古武网

    跳高从动作方式来看,其主要项目特点是运动员利用快速助跑越过垂直障碍的跳跃运动;从动作结沟讲.跳高是周期性运动与非周期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项目;从肌肉工作性质分析,跳高属于速度和力量性项目.所谓跳高的项目特点应该有这样的理解:利用助跑起跳创造最大的腾空高度。因此,围绕着如何取得尽可能高的腾空高度。在跳高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跳高助跑是在短跑技术的基础上以其特有的节奏和加速方式沿着直线和弧线按照准确的距离进行的。从某种色义上讲,助跑的速度一定要与运动员起跳的力量和起跳的技术相适应,才能表现出运动员在此训练水平上的最好成绩。运动员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又必须加快助跑速度,促使运动员的起跳力量和起跳技术得到相应地发展.以期与助跑速度相适应。这种新的相互适应的效果则表现为运动员的成绩得到了提高。跳高成绩的提高就是在这种适应——不适应——适应或平衡——不平衡一一平衡的过程中实现的。

    (二)助跑与起跳技术的结合是跳高完整技术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正确的完成起跳动作,提高起跳效果具有直接影响。

    从技术实质上讲.由摆动腿落地开始的助跑的最后一步,应当属于起跳范畴,它起到衔接助跑与起跳的作用。而助跑与起跳技术结合的关键,正在于摆动腿的技术。起跳过程中人体重心的降低、助跑速度的保持、起跳腿的迈出和身体姿势的保持,都是通过摆动腿的积极着地、滚动缓冲、牢固支撑和快速蹬摆而实现的。

    (三)跳高起跳是要在充分利用助跑速度的基础上.用较短的时间(0.15-0.23秒)来发挥尽可能大的快速蹬伸力量.起跳效果的主要标志是腾起角度的适宜程度和垂直速度的大小。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收缩力量.取决于肌肉工作的初始状态和用力枝巧(运动技术).起跳技术的合理性和摆动与蹬伸动作的协调配合是影响起跳效果的关键因素。

    (四)跳高成绩是山人体离地瞬间身体重心高度(重心高度)H1、身体重心腾起高度(腾起高度)H2、身体重心腾起高度与横杆高度之差(杆上高度)H3所组成(见图6)
图6

    离地高度HI受运动员身高的影响很大,现代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身高,男子约为1.90-2-00米,女子约1.78-1.88米,腿长/身高约49.7--52%. H1还受肢体摆动幅度的影响,双臂的上摆能使重心的提高为身高的4%,摆动腿为6%,臂、腿同时竖直上举能使重心的提高为身高的10%;此外,起跳腿三关节的充分蹬伸也有利于增大H1的值。

    腾起高度H2受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和起跳技术的制约。从技术原理分析,H2要受起跳力量(着地缓冲力量和起跳蹬伸力量)、起跳时间和起跳时身体垂心垂直移动距离的影响。

    杆上高度H3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过杆技术.表现为运动员在腾空过程中,利用肢体的补偿运动、身体转动速度,以及协调控制身体动作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重心腾起高度。此外,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技术的发挥能产生影响。所以也会影响H1,H2和H3的值.

    (五)人体起跳离地瞬间,身体应尽量保持竖直状态.使起跳蹬伸所产生的地面反作用力通过人体重心。任何身体倒向横杆的动作都是错误的。由于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速度和起跳中惯性的作用.人体在腾空后必然会进入横扦.

    (六)人体腾空后的任何动作都不能改变身体重心的运动轨迹。跳高运动员在空中只能利用补偿运动,将已过杆的身体部分下降,使即将过杆或正在过杆的身体部分上升,以达到经济过杆的目的。但运动员一定要适度地控制技术动作的幅度,头、肩部大幅度地下潜(后仰)固然有利于下肢的过杆,却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起跳的效果。

    (七)由于起跳动作和空中的补偿运动,人体获得一定的转动速度。正确利用人体在空中的转动速度,会有助于身体各部分依次过杆.减少触杆的可能性,实现充分利用身体腾起高度的目的。

    (八)现代背越式跳高要求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和快速过杆。如果说过去曾把俯卧式跳高看作是力量和幅度的结合.着重挖掘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潜力.而现代背越式跳高则在力量、幅度和速度的结合中,充分发挥和挖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潜力。

    (九)作为竟技运动的跳高,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是在全面身体训练的基础上,突出专项训练。要以速度为核心发展运动员的快速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由于跳高技术比较复杂.横杆高度给运动员心理上带来压力.因此,训练中应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培养运动员良好的跳跃心理指向,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的能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发挥出址好水。

    (十)作为健身运动的跳高.可以全面地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特别是对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自我控制能力以及稳定自信果断的心理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