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螺旋导引术是笔者在气功习练与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自创的一种疗病方法,因其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故将它推荐给同道以供在济世度人的治病时试用验证。
一、术法
双环螺旋导引术,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它与练功治病的“自我导引”明显相别,而是以气功医生所发放的外气对患者实施导引的一种方法。因其属于“他助导引”系列范畴,所以,令使患者密切配合则是施术的首要前提。根据患者的病状和在治疗过程中的感觉,以及气功医生施术之旨意,双环螺旋导引术的具体实施,可分为二式:
其一,站式通体导引。医患双方所站方向以其性别关系而定。双方属异性者,医者宜与患者面面相对;属同性者,则面对患者之背。医患双双相距一公尺左右,均自然站立,两脚略宽于肩,全身放松,眼帘下垂,亦可闭目,精神内收,气和心平。医者宜在令患者专心体会其形体符合要求,身心完全放松之后,开始施术。其具体方法是:左右臂分别从身侧徐徐抬起,缓慢上举,同时,手腕慢慢外翻,手心向前,双臂前倾。当与身体侧视正视均呈夹角约30°时,双臂略微后旋,使手心朝上,接着划外圆至头顶上前方,手心则自然相对。这时,双手外翻,手指前倾,当与患者身体垂线之距约30公分左右时,双臂并排下行,手心自然朝下,十指直指患者身体缓划外园,至脐部时则分别外倾,且翻转手腕使手心向前与划外圆之起始动作相接。如此重复则构成左臂顺时针右臂逆时针同时并举的连续划园运动。同时尚须以呼吸和意会配合。双臂上举时吸气,下行时呼气,并凝神意想双手臂尽接宇宙之真气灌入患者百会穴,力通全身而将其病气从涌泉穴排出。
其二,坐式局部导引。它是旨在打通下肢经络与穴位以求通排病气的一种疗术,亦可作为站式通体导引术的一种辅助措施。此法之施,不分性别,医患一律直面相对。其具体做法是,令患者端坐于椅凳前三分之一处,含胸拔背,下颌微收,双目轻闭,膝关节呈90°夹角,两脚与肩同宽,平踏实地,全身内外尽量放松,意守涌泉且体会膝关节至涌泉穴区间之感受。医者距患者约半米之远,坐小凳上使其坐身低于患者以便于施术。医者双手手心向上,分别松置于双膝之上,自然呼吸,意想宇宙之真气呈漏斗螺旋状入劳宫穴灌满双臂,接着双手慢慢上提,内翻至手心向下。手腕也随之放松,手指自然松垂,且使之呈撮合状。双臂分别相对于患者左右下肢,自膝盖开始由外向内依时针方向呈右逆左顺状急速旋转,缓慢下行。至脚面时.双臂上提至患者膝盖,再依前式多次重复。意想自己双臂所灌之真气,旋流入患者下肢,且在不断地旋转中使其逐渐空明。
二、术理
双环螺旋导引术,作为气功医术的一种疗病手法,实属基于我国先哲“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气功医理相结合的产物。凡气功治病其医理都以疏通经络,打通气路,力达人体阴阳平衡,使人之机体之运转符合宇宙规律为其要旨。双环螺旋导引术也不能例外,只是带有一定针对性的以特定的手法采集宇宙真气,施于特定患者的一种疗病方法而已。
人是万物之灵,却是天地之造物,因而,他是天体宇宙的缩影,亦称小宇宙。人之灵体所示生命运动的生、老、病,死,全在于“万物本一”之气这一精微物质信息功能的作用。气是天地万物之本,天地万物亦必是气之造化。凡物相别,其象各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它们都以其独具的气之构状而致使各自的所气场不同。尽管对天、地,人来说,各有其构状不同的气场,然而,呈示双环螺旋式的不停运动,则是其共同的特征。“天人合一”的理论正是基此而要求人体气场必须保持正常的双环螺旋式的运转,以便与天体宇宙的信息进行气能交流。如能“合一”,则示健康,否则,便觉不适,乃至患病。
何以证明天、地、人之气场均呈双环螺旋状运动呢?就天而言,《河洛精蕴》有言:“天地之间,一气而已”,“若顺天而行,是左旋也,若逆天而行,呈右行也”,而且,先天八卦以其卦序所构成的双环螺旋运转亦是对天象之所示。就地而言,张惠民同志所著《宇宙螺旋气场效应》这一惊世之科研专论,其中所揭示的地球之“北半球水流、台风旋涡呈反时针旋转,而南半球则相反,呈顺时针旋转”这一客观现象,正是地球双环螺旋气场运作所使之外在反映。就人而言,不仅当代科学已证实人的遗传基因呈示正旋,反旋双环螺旋结构,而且不少特异超视觉者共同察实,人体之气场亦是依“人”之上合下分之躯体构架而沿左右二脉呈示相应的左旋右旋双环螺旋式流动。
双环螺旋导引术这一疗病手法,正是在天、地、人本于一气呈同质、同构且同形运转这一大道之理的意义上,通过依理而行的人为努力调整其患者受阻或变形之环轨气运而使之与天地合一,从而自然病祛、身壮、年寿。
三、术用
既然“天人合一”是双环螺旋导引术的理论基础,那么,整体性则无疑是此术最大的特征。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必须立足整体,也就是说,在治疗过程中,应始终将医患双方视为天体宇宙有机组成部分并保持与之浑然一体的念头。为了取得预期的疗效,此术之应用,宜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应用范围,两法有别。总的来说,此术适用范围较广,但两者却各有其特征。站式为通体导引,因其臂旋幅度至大,意念广度宽远,虽具功力较强的优势,但施术者却耗能较大,所以,多用于患者全身不适的各种慢性病和疑难病症,如全身痛疼,半身不遂,乳腺增生,高血压,各种结石,肿瘤等,而对某局部性的小病,如一般性的胃胀、冒疼、牙痛、眼疾、耳病等最好不用。坐式为局部导引,多用于下肢疾病,如关节炎.类风湿、静脉曲张等。
2、先点后面,先分后总。为了使疗程顺利并取得预期的疗效,对某些已经查实的有形病灶,如各种结石、块包、肿瘤等,宜先行击、化、抓、排之术,在取得一定效应之后,再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站式或坐式导引术,或先坐后站的二式套用。
3、诱导患者,默契配合。医患配合及其配合的程度是决定其疗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术者事前宜对患者进行心理诱导,使其松静自然,无忧无虑,意守病灶,凝思感受,并引导其意念随术而行。站式意想置身山巅,顶天立地,天边射出一柱光流,入百会,通体明,化病灶,出涌泉,入地远去,与天边之光流相接,从而构成往复不停的光柱环流。坐式意想双腿似筒,涌泉似孔,光体似水入其中,急速旋转下流入地。如此,患者极易感受到外气之作用。也就是说,患者会很快产生气感反应,之后即感到病疼减轻,以至通体舒服轻松。若施术中患者出现前后晃动无妨,但需以不移位为度。
4、力入功态,再行施用。在对患者之身心诱导调整之同时,术者亦随之以三调并举对自身进行谓整,尽快进入功态,适机施术。万不可在外境十分嘈杂,自己又心神不宁的情况下施术发功。否则,不仅对患者疗效不大,而且使自己空耗功力。
5、截环加持,练治并行。施术至最后时,术者宜封闭患者涌泉,截其光体环流,变导引为灌顶,即加持给功。视患者手掌鲜红圆胀即停术收功,同时劝告患者平时加强练功。对已练功的患者来说,宜练其以往所练;对未练过功的患者来说,宜配合此术坚持迎日晨练双臂接气灌顶之类的动功。如此练治结合,则必使疗程缩短,病愈甚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