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导引养生的历史发展

2016-10-20 19:17:23 作者:张广德 来源:导引养生功

两晋南北朝时期导引养生的历史发展


两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在导引养生功理论上也流派纷至,出现了不同观点:

 

    嵇康的养生观:

    播康是竹林七贤的主要人物之一,好老庄之学,著有《养生论》和《答难养生论》他认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准也。”这“五难,,的实质,反映了他的养生观是主张恬谈虚无,清心寡欲。他又说:“服气得其道,则邪气不能入,治身之本要也。人能爱情养体,服气练身,则万神自守。”说明了导引养生的重要性。他在谈到“养寿之道,但莫伤之”时说:  “优愁悲哀伤人,喜怒过量伤人,忿怒不解伤人,极极所愿伤人,戚戚所患伤人,寒暖失节伤人,阴阳不交伤人。”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大多是正确的。但是,嵇康《养生论》中不少内容带有玄虚神秘色彩。比如他说:“至子导养得理,议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这就有点挎大了导养的作用。他还说:“流泉甘,凉葵玉英,金丹石菌,紫芝黄精,皆众灵含精,独发奇生。”若食之,可以“澡雪五脏,疏彻开朗,吮之者体轻。又练骸易气,染骨柔筋,涤垢泽秽,志凌青云。”极力宜扬吃仙药的作用,这些玄妙的说法是不可取的。

 

    葛洪的养生观:

    东晋葛洪,自号抱朴子,属道家学派,附会神仙,追求仙药,充满神学色彩。但他又是医家,故有关导引行气的论述有.不少是合理的。他著书很多,其中《抱朴子》谈及导引行气的内容较多。葛洪的养生观可用以下三点来概括:

      (1)练功可以成仙长生: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盖闻身体不伤谓之终,况得仙道,长生久视,天地相毕。”“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这种通过养生、练功可以成仙得道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关于练功成仙的办法,他认为:u余考览养生之书,鸿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焉。然则此二李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矣。”为此,他极力推祟并研究炼丹术。但他研究的金丹,因含硫化汞等原料,有剧毒,对身体有害,实不可取。但练丹求药却是原始之化学和药物学。

 

      (2)练功要克除欲念,才能成功:葛洪认为:“爱习之情卒难遗,而绝俗之志未易果也”。意思是说,绝俗,排遭情欲要立志。但外界的千扰很多,不注意就会影响健康。所以葛洪又说:“夫五声八音,清商流微(音指,古代五音之一,相当简谱的‘5’),损聪者也。鲜花艳采,绚丽灿烂,伤明者也。宴安逸豫,清a芳酸,乱性者也。t合容帽姿,铅华素质,伐命者也。其唯玄道,可以为永。”因此,养生人应该恬偷淡泊,清寂无为,不追求各种身外刺激。要“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污,以厚玩为尘墩,以声誉为朝露。”才能得到练功的效果。葛洪这种练功要立志,克除欲念的思想是可取的。

 

      (3)关于练功的方法:葛洪主张"AV丹守一”。他借用《仙经》说:“服丹守一,与天地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关于“守一”的部位,葛洪提出  “三丹田”。又指出:下丹田在脐下二寸四分,中丹田在心下(绛宫下),上丹田在眉中。关于胎息,葛洪说:“其要大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鼻日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闲之,阴以心数一、二,三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食令已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葛洪指的胎息法,就是内呼吸法。这种方法后世练功人也有采用的,但初学者或无师指导下不要自试,以免出偏。关于练功时间,葛洪主张:“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一日一夜十二时,其从半夜以至日中六时为生气,从日中至夜半六时为死气,死气之时,行气无益也。”意思是说,一天之中,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的阳气存在着生、长、收、藏的规律,即所谓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故练功于死气无效。这种按时练功法与针灸子午流注法有密切关系,相当于现代科技界提出的人体生物钟。但究竟有多大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颜之推的养生观:

    颜之推(公元531年—595年?)字介,(梁)金凌人,原在梁朝作官,奉命校书。后奔齐,曾主持文林馆并主编《乡览》。齐亡,入北周为御史上士。FN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深受重用,不久去世。平生著书甚多,现存者仅有欢颜氏家训》二十篇,《还冤志》三卷。

      《颜氏家训》全书宜扬一套封建道德和保身、立命的处世哲学,甚至为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作辩解,“劝诱归心”,以“偕化黔首,悉入道场。”但是,其中有关导引养生观点有的还是可取的。他在《颜氏家训·养生》中洗若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喧寒,禁忌食欲。”这是讲养生要从日常生活作起。

 

    他主张用药,但反对乱用。他说:“将饵药物,遂其所集,不为夭折者,吾无闲然,诸药饵法,不废世务也。庚肩吾常服槐实,年七十余,目看细字,须发犹黑。邺中朝士,有单服杏仁、构祀、黄情、术煎者,得益者甚多。”还说:“但须精审,不可轻脱,近有王爱州,在邺学服松脂,不得节度,肠塞而死,为药所误者甚多。”意思是说服药要慎重,不能乱用。这种思想在服食金丹盛行之时有一定进步意义。

    颜之推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品德,广博的知识和实际本领,而且要有健康的体魄。因此,他一方面批评当时的贵游子弟“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  (《勉学努)多另一方面又倡导“无损于事”的健身小术。他在《养生》中说:“吾当患齿颗摇动欲落,饮食冷热,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建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于事,亦可修也。”这种以动养生的思想是有科学道理的,特别是在“遁迹山林”,“加以金玉之费”,去从事神仙方术盛行的时代,就更有着它的积极意义。

 

    陶弘景的养生观:

    陶弘景,字通明,生于南朝宋元嘉二十九年,致于梁大同五年(公元452-536年),丹阳袜陵(今江苏南京)人。博学多艺,精通经史子集,对医、儒、道、释各家均有研究。著有《本草经集注》七卷,《陶隐居本草》十卷,《药总诀》二卷,《补阅肘后百一方》三卷,《效验方》五卷,养性延命录》及《导引养生图》一卷等书,对中国医学、养生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1)陶弘景认为,只有养性,才能延命。他说:  “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然静宜御,a难持,尽顺养宜者,则峥也可养”(《养性延命录》)。符合祖国医学情志养生的观点。

      (2)开创了“六字诀吐纳法”,他说:“凡行气,以弃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烯,呵、嘘、晒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原有此数,欲为长息川:气之法时,寒可吹,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烯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欲y以解极。”在陶弘景之前,其呼吸锻炼法是以食气、服气、吞气等练吸气为主的,而陶弘景主张练呼气,并开创了“六字诀吐纳法”,这是一个很大贡献。

    3.主张动摇关节,活动.血脉,预防疾病:他根据《导引经》介绍了一些成套的动功。如导引七势、按摩八法、肢体运动八势等。其中包括啄齿、漱唾、狼踞、鸥顾左右、顿踵、叉手、伸足、熨目、按目、引耳、发举、摩面、干浴、托头、仰手、挽弓、两手前推等。这些都是调和阴阳,舒通经络的好方法。


    总之,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导引养生方面注重人体内部积极因素,强调动静结合,着重实效。这是继汉代后的进一步发展,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