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

气功是通过打坐入静后心无旁骛配合呼吸方法养生,也有通过导引术配合呼吸方法的气功,如健身气功,总而言之气功的目的是强健体魄和让人预防疾病以及长生。

气功的原理

 气功原理是将气功作为一种医疗手段用于防病治病。与气功疗法有关的记载,最早见于《昌氏春秋·古乐》篇:

 “昔陶唐之始,阴多滞复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阔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其中的“舞”就是用于治疗“筋骨瑟缩不达”的气功导引术功法。

 《内经》对气功疗法的记载,主要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和《(遗篇)刺法论》。《异法方宜论》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说明《吕氏春秋》的“舞”在《内经》称为“导引按蹻”,主要用于治疗因“湿”引起的“痿厥寒热”之证。

 按:《内经》的治病方法共有五种,气功位列其中(另外四种为:砭石、药、灸焫、九针),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气功在当时的地位。

 《(遗篇)刺法论》有以静功治疗慢性肾病的实例:

 “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饵舌下津令无数。”

 这是子午流注在气功治疗学应用的典范。子午流注是针灸学中常用的理论,它认为自然界的十二地支与人体十二经络相对应,一个时辰流注一经的经气,十二经脉经气的流注过程从中焦开始,并于寅时上注于肺经,然后按“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已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针灸大全》)的次序周而复始。在五行学说中南方应对心(火),在阳熄的“寅时面向南”有取南方阳气之意,由此推测这里列举的是肾阳虚患者的治疗;“静神不乱思,闭气不息”提示所用功法是以练吸为主的静功,因为“……吸则天地之气归我”(《梅华问答》),对练功者具有补虚作用。

 气功重视养生

 养生,也称摄生、道生,《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将其要则归纳为五个方面: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气功锻炼被概括于其中的“和于术数”内,练功过程中如能注意“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即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就“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关于具体养生方法的论述,也散见于《内经》多处,如“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素问·移精变气论》),提示不同季节的功法选择原则;又如“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灵兰秘典论》),“……为无为之事,乐恬谈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阴阳应象大论》),“和喜怒”(《灵枢·本神》)等,则与气功调心有关。

 这些思想后被历代气功家和养生家所重视,直至现代,气功养生学已经发展成为气功学中最被学术界认可和大众接受的一个重要分支。

 气功倡导功药结合

 《素问·奇病论》谓:

 “病名日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移只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息积是一种古代的慢性病病名,表现为胁下满、气逆,但不妨碍饮食。对于此病的治疗,《内经》认为,不可用针灸的方法,也不可单凭药物治疗,提倡导引与药物结合的综合治疗。这种气功与其他方法结合的治病模式,在气功疗法中具有很大的意义,故为历代气功人士所沿用。

 作为气功疗法形成的标志性着作,隋代巢元方等所撰的《诸病源候论》,在论治疾病时,将“别有正方”的“汤熨针石”等常规治疗方法不予介绍,而把可能还不被当时医生所熟知的“补养宣导”(即气功方法)附于后,折射出作者对“汤熨针石”与“补养宣导”结合应用情有独钟。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对功药结合的应用描述得更加具体,《临证指南医案·吐血门》中的“何案”便是一例:

 “何……由络血大去,新血未充,谷味精华,不得四布,知味容纳,而健运未能自然……下焦阴精损伤,中焦胃阳不振……大意下焦阴阳,宜潜宜固,中焦营卫,宜守宜行,用药大旨如此,至于潜心涂虑,勿扰情志,再于子午参以静功,俾水火交,阴阳偶,是药饵已外工夫,皆培植生气之助。”

 在后天八卦图中,子、午两时分别应对肾、心,由于肾居下焦,为水脏;心居上焦主火,正常状态下肾水上济、心火下降,称为水火相济、心肾交通。病理状态下于此两时“参以静功”可与药物一起起到调整阴阳,重新建立“水火交,阴阳偶”的生理状态。

 总之,《内经》对于气功的论述,涉及练功原则、机理分析与应用范例,是现存中医文献中最早阐述气功学的经典,也是其后中医气功学形成、发展与繁荣的基础。

 静神防病的气功原理

 《内经》论养生与治病,虽也有“动”的论述,但明显重视“静”的作用,故其对气功作用原理的分析主要也从“静神”,即通过安静情志来防病治病。《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对此作了高度概括: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即认为气功锻炼时的虚静宁神意守的状态,具有调节人体真气运行,从而起到养生治未病的作用。这与中医重视七情的致病作用密切相关,《素问·玉机真藏论》篇:

 “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举痛论》篇: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这种思想对气功调心的理论与方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气功锻炼中的放松入静、意守意引、内视返观、存想观相、数息听息等调心方法,以一念代万念等调心原理,无不与此有关。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的“养性”,拓展了气功应用的范畴和领域,其渊源可能也出于《内经》之上述论点。

 气功是真的吗

 气功是真的纯在的,但气功只是锻炼人的精气神,使人达到三花聚顶(精气神)的功效,并且是在五气朝元(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肾气)的根基上锻炼,最终的目的是让人可以享受健康人生,远离病痛,达到生命长度的极限从而长生。

 气功在近代非常热门,不知什么是真正的气功的人,往往会把气功想的神乎其神,这也正常,大多数人对气功的理解是来源于武侠小说、电视剧虚构的,导致人们认为气功可以隔空治病,刀枪不入,甚至能修炼成神,这是对气功错误的理解,结果导致许多人们被打着气功修炼的骗子骗取金钱和浪费时间。

 在一些中医学家眼中连气功如打太极等内容,是可以调节阴阳、和畅气血甚至疏通经络,培元固本,使人生命力更顽强寿命更得以延长。而查阅古籍中《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曾记录到关于意练于形的言论,一代神医华佗也曾曰:“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百病不生。”这些传承下来的古籍,在现代其中部分记载被很多练功者所延续并证实了,练气功从某种层面上是具有理想改善及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的意义,也可使心脏大循环及微循环等得到改善,以实现抗衰老的作用。

 练气功的好处

 气功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和疾病、疲劳、衰老进行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摄生保健方法。它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从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以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增强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延长,推迟衰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因而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同时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自主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以至于入静时对大脑皮质有调节作用,可以使大脑皮质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因此,练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交感神经抑制和骨骼肌放松等是生理上的“内稳定”,是人体内在运行最正常的时刻,可以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从而大大提高脑细胞的活动效率,使大脑的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气功怎么练

 气功入门和呼吸法

 气功运行法

 气功运行的方法是:首先静坐(打坐)凝神,然后采用各种不同的但适合你的呼吸方法吐纳,有点类似于冥想

 气功运行的第二种方法是:首先选择一套导引术(健身气功),用健身气功配合呼吸方法锻炼,比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都是一种气功导引术。

 气功心法口诀

 气功入静心法:

 形正则息调,息调则心静。

 致虚极,守静笃(使心灵保持虚和静的至极笃定状态)。

 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

 长生无妙药,只在一静中。

 心静则神全,神全则性现。

 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

 八段锦气功心法: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扣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

 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以候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旧名八段锦,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病化为尘。

气功修炼方法

 三花聚顶

 三花聚顶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意思。 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故名曰三花聚顶,出处:《正统道藏》金丹四百字并序,天台紫阳真人张平叔撰-吁江蕴空居士黄自如注,古武网整编。

 三花聚顶的原理

 何谓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化形,形乃成人。何谓逆?万物含三,三归二,二归一;知此道者,怡神守形,养形炼精,积精化气,炼气合神,炼神还虚,金丹乃成。

 炼精化气

 炼精化气是通过修炼道家《性气功》壮阳补精,性气功(非纵欲之术),而炼精化气的一切根本意味着通过《百日筑基》达到少思淫欲或彻底戒除欲念,之后才能精气充盈,也就是所谓的化气,化气之后才能进行炼气化神的气功修行。

 紫庭经节选:始于着相,至无相,炼精化气,气归根。气之根本,凝成神,方日无为,而通灵。经名:翠虚篇,一卷,南宋陈楠撰《紫庭经》。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古武网整编。

 炼气化神

 炼气化神是通过修炼《道家气功》呼吸《吐纳》导引,或《少林气功》也是呼吸吐纳导引,或《健身气功》通过导引术的方式配合呼吸修炼,或《养生气功》主养生,或《硬气功》主练内力罡气,来达到练气的目的。

 而练气的一切根本是要养气,也就是练气必须在五气朝元(养气)的基础上修炼。

 化神意味着通过在五气朝元(养气)的基础上练气,化为精神,使人达到精力充沛,神采奕奕的目的。

 黄帝曰:一人之五藏各有神府,各修道治,炼气存神,去邪归吾,正道可见也。出处:《正统道藏》上清黄庭五藏六府真人玉轴经,古武网整编。

 炼神还虚

 炼神还虚的主要目的是修心,可以通过《冥想》或《打坐》或《静功》或《禅定》或《站桩》或学习《道学》来达到修心的目的,使人心不念、意不虑,忘忧绝忆、静存神。

 心不念意不虑既是炼神

 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心不念意不虑,念虑无非忧忆处。忘忧绝忆静存神,精气直腾天谷去。

 凝神静坐配合气功炼神

 凝神静坐,天地洞然皆空。即以舌拄上腭,待华池水满咽下心中,如此三度。次想西北方上黑云之中有神,如波斯之状。吾以鼻气吸入心中,由心下入肾,由肾入心,如此三度,足。想此气入于丹田之内,乃脐之中也。混合成形,十分显现在吾丹田。次吹呵出坛,任意行用。如平时坐炼,则静定片时,物我两忘,一气规中矣。出处:《正统道藏》合气炼神,古武网整编。

 类似于冥想的养神

 夫炼神者,入室端坐,神气既息,不出不入,心无二用,一念无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气住而为息,神入而成胎,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意游长空。出处:《正统道藏》清微隐真合道章第一,古武网整编。

 何为还虚

 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出处:《正统道藏》金丹四百字并序,古武网整编。

 五气朝元

 五气朝元是养心气、养肝气、养脾气、养肺气、养肾气的意思,是通过《养气》而使五脏之气充足。

 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出处:《正统道藏》金丹四百字并序,古武网整编。

气功功法大全

少林气功

少林气功有内功、外功两种。内功主要用于坐禅、修身养性,内功中的静功,可以稳神养性,防治疾病,祛病延年,对于防治许多慢性疾病,效果尤为显著。久练可以轻身延年,传说还可由老返童。外功,动者可以迸发虎劲,助生推山之力,主要用于武术方面,运全身之宗气、真气、精气,贯穿于整个武术之中。拳谱曰:“手足弹处气先到,血为气之盾威力雄。”所以少林气功即为此意,内外相兼,独树一帜。

道家气功

道家气功早期修炼功法的内容,主要有心斋、坐忘、缘督、导引、吐纳、听息、踵息、守静、存想、守一、辟谷、服食、行炁、胎息丹道等。道家气功初期的功法比较简单,除老子倡导的守一法再就是庄子宣扬的心斋、坐忘、踵息、吹嘘呼吸和熊经鸟伸之类的仿生导引功。道家气功非常注重个人的实践,数千年来,为了寻找行和验证以及创立有效的功法,许许多多的道士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健身气功

 健身气功八段锦

 八段锦功法是古老的内功导引之术,有坐、立、文、武等不同练法,以健身气功八段锦和少林八段锦最为知名,特点是简单易学和锻炼时间短,以及动作优美连贯。

 健身气功五禽戏

 华佗五禽戏之所学,重在养内,乃内功也。五禽戏的好处主要是通过模仿动物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全套演练图解教学内容丰富,种类多且详细。

 健身气功易筋经

 达摩易筋经心法包罗万象,是内功之上乘。少林易筋经十二式是基本练法,有很多丰富繁多的教学内容。健身气功易筋经演练主要以易筋和易髓为目的达健身功效。

 健身气功六字诀

 健身气功六字诀养生功法是内功吐纳法,六字诀气功教学方法主要通过六个不同的字而发音,牵动呼吸达到养生的功效。六字诀的六字为呬、呵、呼、嘘、吹、嘻。

硬气功

硬气功,就是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方法和肉体抗击打训练,使被锻炼部位的疼痛忍受能力和细胞密度强度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物理上通过锻炼,增大密度增强质量和压强承受力,生物上通过锻炼改变细胞强度。人类的潜能是惊人的,但是缺少正确的方法开发利用。各派硬气功的修炼方法或简或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功效大多差不多,而且都不外乎呼吸、导引、排打、发声、发力等,其亮点就在于呼吸的方法。

气功最新内容

道家养生功之道家气功容成子胎息功法缓解头晕和强身健体
道家养生功之道家气功容成子胎息功法缓解头晕和强身健体著名 道家气功 家容成子,相传为黄帝时代人,曾为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据说他先在东海边一个岛上(今浙江省永嘉县东的华盖山,现有容成子修炼的遗迹)练功,后来跟随黄帝,发明了一种考察天文的仪器,叫盖天,又发明了...
道家养生功之道家气功赤松子吐纳导引术功法
道家养生功之道家气功赤松子吐纳导引术功法著名 道家气功 修炼者赤松子,出生在云阳(湖南茶陵县西)山下。相传为炎帝神农氏时(约五千年前)掌气象的官雨师。好导引服食,后辞去雨师之职,带着炎帝的小女儿入山学道,常云游蜀地,今四川松潘县有古赤松子观,据...
古代道家练气之道家正统练气方法大全
古代道家练气之道家正统练气方法大全元气论: 元气论之宋人张澡所写的道家正统练气方法 服气精义论: 服气精义论练气学说之唐代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司马承祯著 存神练气铭: 孙思邈太清存神练气铭五时七候诀 行气: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行气 采日月精华:...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行气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行气此道家正统 练气 方法之行气,出于宋朝云笈七签。 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保精,引气,服饵。凡此三事,亦阶浅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术,列叙百数;服饵之方,略有千种,皆以勤劳不强为...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采日月之精华两篇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采日月之精华两篇此道家正统 练气 方法之采日月之精华两篇,出于宋朝云笈七签。 太一游日服日月法 太一常以甲午、丙午、戊午日日出时,下游绛宫,合形真人及兆身。绛宫真人者,处心中之丹田,中元真人居其心中也。先存思真人忽然与...
道家正统练气采日月之精华方法之服日月气法
道家正统练气采日月之精华方法之服日月气法道家正统 练气 采日月之精华方法之服日月气法,出于宋朝云笈七签。 服日气之法,以平旦采日华,以夜半存之,去面前九寸,令方景照我泥丸,下及五藏,洞彻一形。引气入口,光色慰明。良久乃毕,则常得长生矣。 又法...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王真人气诀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王真人气诀此道家正统 练气 方法之王真人气诀,出于宋朝云笈七签。 每四更后、五更初,当处静室,居一床,叠双足,面东端坐,先作导引,以左手握固右手虎口,台首并仰尽力后,却以右手握固左手虎口,复如之;讫,即交手掌向外...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北魏医僧昙鸾法师服气法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北魏医僧昙鸾法师服气法此昙鸾法师服气法,是北魏医僧昙鸾所写的 练气 之法。 初宽坐,伸两手置膝上,解衣带,放纵肢体,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经半食顷,闭目,举舌奉腭,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傍人闻气出入声,初粗渐细,十馀息后,乃得...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墨子闭气行气法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墨子闭气行气法此道家正统 练气 方法之墨子闭气行气法,出于宋朝云笈七签。 老子曰:长生之道,唯在行气养神,吐故纳新,出玄入玄,呼吸生门,其身神不使去,人即长生也。玄者有上下,谓鼻中、口、阴也。鼻、口、阴,亦谓之生门矣...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龟鳖等气法
道家正统练气方法之龟鳖等气法此龟鳖等气法出于宋朝,道家正统 练气 云笈七签。 龟鳖行气,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卧,微微鼻出内气,愈塞不通。反两手据膝上,仰头像鳖取气,致元气至丹田,治腰脊不知痛。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即气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