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与入定

2016-03-19 13:33:28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1.  胎息的启动
 

1)闭息静待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的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体弱者闭气时刻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 出于生理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只随之,观之,不用 意。可感到吸之微微带动毛孔、肚脐等穴,呼气废气从穴位毛孔排出,而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最后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 中,则道成。


2)闭息起伏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吸气后闭气不出,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 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3) 闭息隆腹法:

吸气后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4)闭息凹腹法:

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之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快速的起伏跳动,胎息启动后可用随息法。


注意:

1). 以上任选一法可重复闭息引动胎息,直至成功。练习一遍胎息发,时间保持在20-45分钟即可,一般半小时左右。得成者无时间限制。

2). 胎息法收势很重要,在停止胎息相动后,应静静地躺在原地,体会源于丹田的能量,辐射渗透全身时产生的脉动感、电流感、酥欣感等。稍顷,意照丹田1-2分钟,可观想在肚脐与命门连线的中点,有一蛋黄大小的金色光团。然后擦脸、搓耳、梳头恢复常态。

3). 比较佛家宝瓶气修法,可见诸多相似之处。可相互借鉴学习。万法归宗,摒弃着相与妄念。

4).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最佳吸:闭:呼时间比是 1:4:2。


2.  胎息与入定
 

这里用禅定的观点来讲一讲。要 入定,首先要有入定前的一些觉受。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身心都很舒适,修法又很正确,那么,他要入定之前会产生轻安的现象。即全身非常舒服,一般人的感觉 是全身轻飘飘。初学禅定的人,在入定前会有轻安现象:有些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大,甚至整个身体都在膨胀,大到他会觉得充满这个世间;有人会觉得身体越来越 小,或身体浮起来。这些都是轻安的现象,这种现象过后,就会产生很快乐的感受,这都是入初禅前轻安的觉受。在禅定里,初禅、二禅、三禅都有不同的快乐感 受,到了四禅就没有乐受了。
 

入定最重要三事:心细、息细、乐受 。入 定的人呼吸一定是非常均匀微细舒适的,心念也很微细集中,而且有快乐的感受(四禅除外)。当你静坐时,一旦觉得呼吸由粗变细、心念由粗变细变平静、身体从没有乐受变成有乐受,这 快乐的感觉会使身上原有的病痛等不舒服感消失。我们可以从这些现象来确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另外,初入定的人往往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从非常舒服的感觉中出来 之后,会觉得忽然脚酸、麻、痛了;但是,在他出来之前却不知道痛。为什么呢?因为初禅只有乐受没有苦受,所以,你静坐到 心念很平静身体非常舒服的时候,一旦休息就感觉全身疼痛,这表示休息前你入了初禅。这是很多修禅定的人都有的经验。但是有些人不但不明白为何麻、痛,还会 否定自己已经入定了呢!原因是被那些讲经教的老师误导了。那些法师不明白入定是怎么回事,将入定讲得很难很难,甚至于听到你修禅定,他就会说小心着魔。
 

懂得怎么修定的人,要懂得如何入定与出定。重复练习出入定过程,小心重复观察入定三件事情:心念、呼吸和乐受, 你就会懂得原来入定过程是这么回事。必须重复训练,上去,下来。再上去,再下来,做越多次越好。以后, 你就会越来越快地入定。一般人不懂得重复训练入定,只会贪着乐受而住在定中的乐受而不想出来,一直呆,呆到定力退了才出来,如此修定者能入定却不懂怎么 入。所以,任何人初入禅定,千万不要一入了定就不出来。应该是一进去就快点出来,然后,再快点进去快点出来。一直重复做,做到你很熟练了,很清楚如何入定 后,才来加强定力。 在 练习加强定力时,在定里多久呢?初学者入初禅千万不要太久,五分钟就好了。在里面呆五分钟就要出来,但是不要下座,然后再进去五分钟后出来。为什么呢? 因为在初禅里呆得太久,心念可能会更细而离开初禅。甚至于深入到更高禅定,呼吸更细,心念更细,也更快乐。于是你对初禅心念的粗细混乱不清。也就是说练习 加强初禅定力时,在入初禅半小时内,要出入定六次。这样不但修了半小时的初禅,而且懂得出懂得进。当每次出入定五分钟做得很熟悉,很有把握了,你就去入 定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十五分钟有把握了,你就去坐一小时。就这样地加强定力。当你觉得这个定很稳固了,然后才能设法进入另外一个禅定。这就是所谓入定的 技巧,我入定我把握。
 

禅定之间的觉受差别: 初禅与二禅最大的差别是:初禅的心态有觉有观,很容易被声音干扰。初禅的人听到声音,心就乱了,所以佛说声音是初禅的刺。二禅的心态无觉无观,声音的影 响,你都如如不动。 三禅和二禅的差别是:在三禅,你会觉得身体不存在了。但是,感觉头还在,觉得全身很快乐,却不知道身体在哪里。到了三禅呼吸很微弱,有些人会觉得呼吸困 难,主要是呼吸不正常及胸口有毛病而造成的障碍,一般是忧郁、易怒及紧张的烦恼造成气结檀中穴。有些人到了三禅心脏会跳快。为什么呢?因为,三禅的呼吸很 微细。那些心没有力的人会觉得心脏负担不了,会跳得快一点。这样,他就应该在三禅多呆,慢慢地适应,最好是吃补心气的药。 上 四禅,呼吸就要停止了。有些人会呼吸停止不了。他就只能留在四禅近行定,无法进四禅。你如果深入四禅,外面的声音是都听不到的,那是最好的四禅。如果一个 人在四禅里面,听不到声音以后,这个人就可以进一步修第五个定。如果你只修到四禅近行定,还会听到声音,就没有能力进入第五个定。 禅定越高,定 力越强,心念越细,呼吸越细,感受越快乐。但是,从三禅进入四禅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那就是一旦你从三禅进入四禅,快乐就会立即消失,完全没有乐受——舍 受。如果你们有经验过四禅,就会知道叫舍念,就是没有造作的平等心,四禅的心不造作,而且非常清净——念清净。
 

修定的要领——调身调息调心:调 身, 主要的重点就是这两个作意要领,第一个是『用头来支撑颈部与肩膀』,不是用颈部、脊柱来支撑头,我们打坐是头顶青天,简称为『顶天立地』,不只是坐姿 这样子,立姿也是这样子。第二个作意要领『是用骨架平衡身体的姿势,尽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来平衡,不是用来支撑。 感觉上,肌肉完全没用到力。坐姿如 是,站姿也如是,走路也如是。接着讲调息,一上座,轻轻松松地做几个深呼吸,然后再放松,念头跟着呼吸,呼气的时候只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只知 道吸气,整个 呼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呼,整个吸气的过程,念头只有吸。如果呼吸是一匹马的话,那念头就是骑马的人,当念头跟呼吸一体的时候,就是人马一体,让念头跟着呼 吸。如果呼吸是人的形体的话,念头就是灯光下的影子,让念头跟着呼吸,亦步亦趋,轻松地跟着,却一点也不离 开,如影随形,形影不离。接着是调心。 这个阶段,呼吸以外的念头我们称之为杂念,我们对杂念没有抗拒,没有不要,任何对杂念的抗拒和不要,我们称之为大杂念。杂念来,不管它,只是回到呼吸,回 到出入息。呼气的时候知道呼气,吸气的时候知道吸气。整个呼气过程,念头只有呼气;整个吸气过程,念头只有吸气。杂念来不管它,继续回到『呼气知道呼气, 吸气知道吸气』,不管是什么样的杂念,不管是可意的、不可意的,让我们的身心放轻松,不要理它,不要排斥它,不要不要它,只是很单纯地回来出入息,这样子 叫做调心。


3.  排浊生元
 

进入胎息以后,在生理和心理上要经历“推陈出新”的 过程,推陈就是排浊,出新就是生元。浊是指秽浊,泛指体内不利于健康的瘀血、痰、湿、风、寒、肿瘤、体液中的废物及一切病理性产物。排浊的途径可通过大便 (水泻、粘稠恶息物、黑粪、肿瘤、胆石等病理产物)、放屁、小便(带下、尿石、清尿、黄尿、浓尿等)、上呕(痰涎、腥沫、瘀血、清水、黄水)、咳嗽(咳 痰)、干咳(无形浊气)、汗排(汗是排除心脏、血液、肺部的脂肪、酸、碱及风寒热暑湿的重要途径)、皮肤排(水泡、斑)、吟唱啸声(去除心理积郁)等。一 般在进入胎息后一周左右可因人因病而出现排浊反应,一般不需吃消炎药、止咳药、止泻药。排浊干净后这些反应会自行消失。
 

生元的反应多表现在热(腹部、命门温热)、拙火(其热如火,伴之出汗、清凉(心静髓凉)、光(性光显发)、景(山川、河海、寺庙、人物、仙境等)、壮阳(性能力加强,阴茎常无欲自刚)、身体弱而强,病而愈、快乐(内在法喜的乐受)。胎息修炼到一定阶段时,只要需要能量,它就能自动启动或人为启动,不必闭息启动了。更多的时候,它是主动地为人工作,常在人们最为疲倦,最需要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启动胎息就好象在人体内建立了新程序,生命自动按照新的程序,向健康,长寿运行。更进一步讲,不是你在炼胎息,而是胎息在炼你。
 

习练胎息法应注意事项

1)凡有咳血、咯血、便血、胃出血等病的出血期,不能练习胎息,须在停止出血三个月后,视其具体情况酌情决定。

2)妇女经、胎、产期不宜练胎息法。

3)手术后三个月内不宜练胎息法。

4)胎息对糖尿病、消化道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疑难病有显著的康复作用,但一般会有排浊反应,并且往往要经历二至三次的排浊期,练习者应有思想准备,少数人排浊反应较轻或没有。
 

4.  玄门胎息法:
 

玄门胎息法系“武术之乡”新化梅山道家秘传功法,练之可得胎息、辟谷、降丹、开发潜能、益寿延年等多种功效。


一、功前准备:在室外练功时,要选择空气清新处,在室内练功,须空气流通,练功时不可过饥或过饱,功前须净身洗漱。


二、练功步骤:1.身形:本法宜在子时修练,面向南方,盘腿而坐,全身放松,定气凝神,舌抵上腭,调匀呼吸,意念丹田存一鸡蛋大小的金丹闪闪发光、放热。
 

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后,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由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一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

闭气法:服气后可依下行功,深深吸气一口,舌抵上腭,凝神丹田,两手握拳置于膝上,闭气不令其出,到忍不可忍时再用鼻呼出浊气,调匀呼吸,这时玉液从口壁涌出,充盈满口,须咕咚一声吞下,意送丹田,再行第二次闭气。
 

三、收功:先睁开眼睛,双手搓热,搓肾门二十四次,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二十四次,再用剑指从眉心沿脑中心线由前至后搓二十四次,然后放松走动一下,以便气血通畅。


四、 功效及注意事项:1.初服气时,因气只能达咽喉,应以七口为宜;几日后,会觉得胃气蛹动,发出咕咕之声,说明气已达胃,可服气二十一口;再几日,会觉得腹 部气团肾动,咕咕有声,或声如撕布,说明气已入丹田,须服气四十九次。服气期间,会放屁频繁,初时臭不可闻,几天后放屁无臭气,甚至微香,这时必须闭住气 不让它放出,以免真阳泻漏。初服气时,小便赤黄,亦勿怪,久久变色自如。辟谷,这时服气顺增至八十一次,但不可强求辟谷,须顺其自然。2.初练闭气法时, 只能行一分钟左右,随着练功的深入,闭气时间会逐渐延长,直至全身毛孔开放出现胎息。闭气次数与服气次数相同。在练闭气法期间,会出现以下效应,可供练功 者参照,初时闭气会觉得全身真气充盈发热,额头出汗,几日后,行功时会全身真气充盈发热,全身出汗的现象,全身舒畅无比,渐觉左右太阴经两道气从大牙根上 冲太阳穴,入顶门两气交合入泥丸;数日后,气从泥丸宫流入脑,过夹脊下行尾闾,次于丹田,上冲心中;再数日后气抵心中,心中温暖舒畅,从心而上,过咽喉而 入舌下,这时会觉得满口芳香甜美。得此效验后,应闭关修炼,勿受人和动物等外界因素干扰,面南而坐,面向墙壁,练法如前,此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奇异景象,如 身形变高变大,觉得山川河流人物房舍等尽入身中,精神兴奋,手足不知所措,如遇此景不可睁眼睛,亦勿惊、勿喜、勿执着,可用手扶墙壁,会觉得一颗闪亮的内 丹从头顶直降丹田,降丹之后不可立即睁开眼睛,先渐收意念,静下心来,复四肢,睁眼、收功。到此时内丹已成,接着修炼下去,胎息指日可成.


5.  陈撄宁先生听皮肤法:
 

陈撄宁先生曾以“庄子心斋法”为依据,总结出一套“听呼吸”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易于实行,但也有些许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现问 题。是故,愚根据历代以来前辈高真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在先师“听呼吸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听皮肤”的法门。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 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在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阖. 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朵本来是听不见的,但将意识放在全身的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 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而感觉不到气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中所谓不能吞不能吐), 类似人气绝了的样子。这种现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说的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 搏若有若无,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两样。到了这个时候,胎息自然成功,离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远 了。


6.  我之浅见
 

懂得了胎息启动及入定的的原理,便不必执着于哪家哪门的方法。熟练后甚至不必用闭气也可自如启动与控制胎息与入定。一旦胎息启动,闭气是自然结果而非因。 听呼吸, 听皮肤开阖, 听心跳, 听肚脐处之声音, 诸如此类,不外摄心摄六根。懂得这个道理,便可灵活用之,以适合自己。比如我用念佛咒法,效果甚好。而且此时的念佛念咒功效,胜过平时万倍。阅者有缘,习之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