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练六字诀者体会和六字诀的经验以及治病经历

2018-07-24 13:46:01 作者:admin 来源:古武网

六字诀


    最初练习六字诀的体会之想和做

    自打下了决定开始练习六字诀以来,在网上找了一些视频和文字资料,加上自己本来就有瑜伽和太极的一点底子,自信应该是很容易的事。可在家练了一两次,感觉却不太好,顾得了站姿,就顾不上脚底引气,顾得上吐字发音,又顾不了收腹提肛,结果是哪一块儿都没做到位,神和气散得很,没办法做到协调一致,一点感觉也找不着,那原本自负的心,一下子就沮丧了起来。

    老话说的好: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可我从来就不认这个理儿,这也没什么大不了,那也没什么了不起,总是老子天下第一,可是实际情况又怎样呢?如果不是想只是做面儿文章,只图个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儿的话,还是收起自己浮躁的心,老老实实地一步步来吧!

    对于现在这样一个状态,首先就是不要着急,不要总想着一步登天,要懂得面对现实。不就是有些乱嘛,既然不能一下子全部做到位,那么就先区分开来,先把主要的部分练习扎实,然后再看看能不能全部合到一起来。那么,主要部分是什么呢?看马老演示的视频,全身几乎站立不动,只有手臂和极个别膝部的一些动作,但我认为,虽然手臂的动作相对来说比较多,但这并不是主要的。我们来看一下功法的名字:六字诀。这就已经点了题,“六字”才是最主要的。所以,首先就是要正确掌握这六个字的发音以及唇舌齿喉的形状,另外再配合腹式呼吸和提肛缩肾,我称之为:第一阶段1+1内练习。

    在这一阶段里,腹式呼吸是不太难的。而提肛是不太习惯的动作,可能会经常忘记,缩肾呢也需要细细体会,我也曾想过是不是可以忽略不做,太麻烦。不过想起了小的时候,家里有位练气功的长辈,曾经嘱咐过我:小解时咬前门牙,大解时咬后板牙。当时年纪小不理解,现在想来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小解都是一种泄,而咬牙等于是把“后门儿”给关上了,不令过多的通泄,有养气的功用。而六字诀中的收腹提肛缩肾,正是刚好相反的情况,同一道理。锻炼嘛,应该是把身体给越炼越好,可不能把气给越炼越虚哟!所以,做好这一部分的动作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六字发音了,单从字面儿看,这六个字谁不会念啊?但奥妙就在其间哪!我认为,这叫“借字非字”也,借了字的形儿,却不可执着字本身,所谓:字非字,是名字也!但为何要缩舌、卷舌、抵齿什么的,就不是我现阶段能够了解的了,只能是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

    网上有一些前辈说,六字诀是以呼为主,先呼后吸。所以这个吸也同样重要。上面我已经讲过,有泄就要有补,这样才能够全面和完整。而这吸气里头我也有两个地方比较纠结,一是舌抵上颚,是顶一下就放,还是一直就那么顶着?第二就是吸气时要不要收腹提二阴呢?我没有练过气功,所以第一个问题嘛就没有正解了,不过第二个呢我想了下,觉得不需要再收提着了,道理很简单:上面关上了,下面再不开,气怎么下得来呢?气下不来,就无所谓养气了嘛。

    至于足和手的动作导引,这一阶段就暂且放一放,不要总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先把第一阶段练纯熟了,等有感觉有心得的时候,再进行下一步不迟。一定要克服急于求成的习惯,不要总是心气高,总是想在最短时间内全部掌握,能这样最好,如果不能就要懂得调整,不能轻易地选择要么全有要么全无。比起由于性躁导致事态不受控制而放弃,一步一步踏实地做,是不是会实际收获更多一些呢?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次体会之抠细节

    昨晚练习的时候发现了几个问题:

    1、单练口型的时候,觉得在细节上可以有所体会和掌握,但加上收缩腹部的动作之后,由于很不习惯这种动作,做的时候注意力有些集中在这一部分,而对于口型发音的精力就分散了。要把下腹部动作练到自然而然,随心而为,才能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口型上。而口型才是重中之重。

    2、呼气和收腹同步进行。这一点上我有点想当然,我认为是以腹部收缩为发力的起点,然后再象赶气一样,气由腹部开始再过渡到胸部然后发音,请教了老师之后,及时为我纠了偏。

    3、吸气的时候,下腹部还下意识地收着,虽说是“呼有意,吸无意”,但吸到什么程度才算恰到好处?

    小结一下练习体会:

    1、小腹有点热热的感觉。

    2、做吹字功的时候,不知道是否做的不正确,感觉手臂有麻酥酥的感觉。

    3、做嘻字功时,全身有一些清凉之感。

    4、站得久了膝盖比较疼。

    5、做嘘的时候,眼睛反而没有那种刺痛感,也不怎么流眼泪,可能是做的不正确的缘故。

    6、做的时候,手指总是会紧张翘起。

 

    练习六字诀的第三次体会之感觉

    这几天,坚持每天晚饭后练习六字诀。我因为没有早起的习惯,加上早上时间太紧张,所以只有改成晚上练了,应该也是会有功效的吧!练习的时间不算长,每字六遍算一个周期,然后再加练个别字6或12次。说一点感受:

    1、比较注意收腹提缩两阴。不知是否老是坐着的缘故,小腹不常收所以总是收不住,需要加强平时训练,顺便减减小肚子六字诀习练记之三——体会感觉。提肛还好,缩肾呢就有些疑惑,是不是需要用力将臀侧的环跳部位缩成两个窝呢?这样是不是和马老讲的“松静自然”不契合了?

    2、念嘘字,这几天反而少有流泪和两眼刺痛的感觉了,不知是否效果减小或做的不标准?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确实可以清肝火,拌嘴生气了嘘完之后,想接着生气却生不出来了六字诀习练记之三——体会感觉。

    3、呵字和嘻字念的时候,身上有一点清爽通泰的感觉。个人觉得这俩字儿最简单。

    4、呼字,嘴形似乎尚可,但舌头总是不自觉地卷起。

    5、不知道“口四”字,到底怎么把谢字音念出来,如果开颚的话就不可能发“谢”字音,是介于“谢”和“吓”之间的一个音,比较怪。身体也没有任何感觉。

    6、吹字,也一样不是标准的“吹”字音,按照马老教的口型,应该是发“出”到“屈”字音,还有唇音是怎么回事?是说唇部因发音而受力颤动吗?

    7、心情一定要轻松愉快。生完气之后练功,精神不能够很快集中,气很浮散不容易收拢,效果肯定也不好。   

    没有确定的标准可以依靠,总是一种脚不着地的感觉。在得到老师的亲自指点之前,只能如邓爷爷所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啦!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揣摩所做的一切,是否契合了“道”。只要“道”的大方向不错,就算是动作做的不标准,也应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练习六字诀的第四次体会之齿和牙

     前几天,在网上搜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一些文章在写发音部位时说“唇舌齿牙喉”,当时我还觉得好笑,齿和牙不是一回事儿嘛!干啥要多此一字哩六字诀习练记之四——齿和牙!心里嘲笑一下也就过去了,没当回事儿。

    我知道,口型是关键中的关键。可老还是在外围打转转,绷啊、撮啊、张啊、缩啊的,一边模仿着外形,但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有种茫茫然不知所谓之感。网上的资料似乎也不全面,要不就是我粗心没留意,资料里对每一个字发音的部位并没有特别详尽的叙述,印象中是有唇音、齿音什么的,但不知道真正的含义为何,只有自己拍着脑袋瞎猜,也不能确定到底对是不对。昨天在群里请教,广东的比尔给我发了一张五音对照表,才瞄一眼就知道是自己正需要的东西,堵了几日的困惑一下子就通透了,大喜啊大喜六字诀习练记之四——齿和牙!

    所谓唇音齿音牙音等等,说的是每一个不同的字,牵动的是不同发音颤动部位,而齿和牙真不是多余的重复,牙是牙,齿是齿,同为牙齿但位置不同。这时也就明白了各种口型的变化,其实就是为了服务于发音的,通过口的不同形状将声音控制在正确的位置上,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味地在表面模仿,如同一具苍白的躯壳,而唯有灵魂的注入才能够焕发勃勃的生机,每一件事物的真正意义才是灵魂所住呵。

 

    练习六字诀的第五次体会之小抬头

    问自己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练六字诀?

    2、这六个字的发音,你都真的正确地掌握了吗?能够做到张口就来,随心所欲吗?

    3、身体上的动作可以和发音做到协调一致了吗?可以达到收放自如吗?

    4、认真聆听自己的身体感受了吗?可以感觉到声音和脏腑是相通的吗?可以感觉到气的存在和导引线路吗?

    5、从发音练习再到不发音练习,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为何要在这个时候提问自己呢?因为发现自己的自满心开始小抬头了六字诀习练记之五——小抬头。略有心得便膨胀起来,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精髓,开始飘飘然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练习的初衷。且不要说“会做了”和“做得好”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单就这个“会”,现在做到了这一层了吗?

    思考、研究、探索疑难点,当然是非常必要的。可需要清楚的是,这只是漫漫长路中的一小站而已。既需要有肯于钻研的心,也不要忘记了向前看看路。只有这样才会避免无止尽地在一个点上过多浪费,也同时能够让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想要成功,不能只驻足于一点上,前面还有多远的路需要继续努力。学习一样东西,不是为了证明我行我懂我会,便撒开手玩儿别的去了,而是要明确目标、持之以恒、精益求精,才会回报给自己甜蜜的果实。

    这也是修行。

 

    练习六字诀的第六次体会之固定形状

    通过这几天的揣摩发音位置和口形,我发现,光是研究方法还不够,因为理论和实际要结合着来,只有在实际中做的好了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往往前一个找到感觉了做的挺好,后一下就可能又没感觉了,很不稳定,多弄几次就会很烦燥,气急败坏地想扔一边不做了六字诀习练记之六——固定形状。所以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固定形状,当然这是需要一段时间反复练习才可以的啦!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到效率最大化。下面我将自己的体会逐一叙述如下:

    1、嘘字,过渡法。

    这个字是我自己特别关注的,因为和练习的目标紧密相关,琢磨的比较多,但练习的还是不怎么样的哈六字诀习练记之六——固定形状。我认为,掌握这个字的口型,先从 ǖ 的口型开始,然后两嘴角横绷成“一”字,自然过渡而不刻意用力。量度的标准是,发音是否大部分在后牙部位振动。

    2、呵字,自然法。

    做这个字的时候,感觉会比较舒服。口自然半张,不需刻意用力,舌头平放于口腔底,舌尖也就自然抵住下牙齿。发音时,感觉舌头振动明显。

    3、呼字,象形法。

    将嘴唇撮成管状,感觉象一只短嘴漏斗,向前伸出。用喉部发音,此时舌头的位置自然就是正确的了。

    4、呬字,不知。

    这个字一直是自己非常困惑的,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还是在瞎做,需要请教老师。

    5、吹字,象形法。

    马老说这个字比较难,不过我却觉得挺容易掌握的。只需要把嘴唇感觉成那种老式瓷茶壶的壶嘴即可,发音时感觉是嘴唇在振动。

    6、嘻字,自然法。

    这个字也同样做起来身体感觉很舒服,做完它正好是一轮结束,再做下面的动作时,会有一种内气调得比较匀、出气比较足的感觉。做起来也比较简单,自然微微笑就行,舌头也有振动感。

    要做的象有模板比照一般,一下就得、立马到位,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是我目前的努力目标。

 

    练习六字诀的第七次体会之呼吸

  我在练习的时候,虽然理论上是知道“呼有意,吸无意”的说法,但真正做的时候却不然。呼的时候追求时间长,声音好象也比较大,但有些控制的不太好音频不稳定,最后还会刻意用一下力将气息排尽。下意识里感觉这样就可以很有力地将脏腑经络打通,让废气和病气更多地排出来。吸的时候也做不到自然无意,可能因为出气比较多的缘故,虽然吸是一种自然的动作,但很用力,也想一下子吸得满满的,似乎这样才会将泄出去的营养给找补回来六字诀习练记之七——呼吸!

    其实,关于呼吸马老在自己的书里是有叙述的,他老人家用了四个字来概括:深、细、匀、长。我是这样认为的:深,是指气比较充足,无论是呼还是吸,气不足又怎么能称之为“深”呢?细,指的是力度,不过于着意用力。匀,是指速度,根据自己的气的深度合理控制好呼吸全程的匀速运动,既不过于急促也不过于缓慢,也不要抖动、跳跃、间断。长,是指时间,当然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的啦!

    而自己的实际练习的时候,两个方面表现的比较偏颇。第一是呼气,呼吸也是补泄,简单地理解呼为泄吸为补,我也很在意是否为泄的太过。实际上,太过用力而且太长的呼气就是一种过泄,因为单就呼和吸的其中的一种来说,轻为补重为泄,这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阴阳无处不在。既要通脏腑排浊气,又不想泄得太过而将精华过多地排出伤身,就要懂得恰到好处,掌握住火候。第二是吸气,为了将长呼出去的精华吸回来,就刻意地吸足吸饱,其实只有被气胀懑的感觉,象只皮球一样给撑得鼓鼓的,哪里能吸收回来多少养分的呀!所以,这些做法都是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已。要毫不怀疑地遵循原理,并坚决地落实在行动中,才会真正地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

 

    练习六字诀的第八次体会之平台期

    昨天做练习时,没敢用力呼字,也不敢追求气息长,但却不知道怎么做了,找不到一点感觉,只关注是否自然呼吸,又忘了掌握发音要领了,唉~~~~真烦,研究了这些天了,怎么觉得没有进步呢?平台期?

    没有老师教,就想着回头再看一看马老的教材和视频,修正一下。下面这段是摘录:

    学功者练功时,只要能按照教功者所教的基本要领去做,遵循“率性之谓道”和“必有事焉而后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原则,主张率性而行,纯任自然,毫不用力,循序渐进,切忌助长、冒进、贪多、猎奇或自作聪明对功理功法作不正确的理解,健康攸关,不可不慎。只要认真进行锻炼,是不会出偏差的,一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呼吸锻炼:六字诀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六字诀属于吐纳法。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调整。呼吸活动又是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呼吸的锻炼来达到调整整个肌体的功能,极为重要。

    六字诀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吐字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隔上升,使浊气排除,吸气时轻合嘴唇,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看看,无一不在说自然、放松、不用力,可这怎么这样难做呢?用力做容易,放松不做更容易,可就是放松做不容易啊!要放得多松呢?太松了就没力气了,就做不出来啦!太用力也不行,可究竟要用多大力呢?没解。可能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吧,我就比较容易过度用力,早几年练瑜伽的时候,仗着自己柔韧性好,练习一个动作的时候用力过猛,结果拉伤了关节和韧带,到现在都还没好透呢!一方面自信有能力可以做好,另一方面逞强好胜要做的更好,结果就做过了头。这可能就是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道理吧。

    让我回头再把思路理一理。六字诀,靠的是每一个字发出的不同声音,将内在的脏腑与外界相通,通过声音的振动频率,将脏腑里的不良之气排出,从而促进经络气血的纯净和畅通,而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这里的重点是什么呢?振动。只要正确的振动,就可以牵动相应的脏腑,而身体只有在松静的状态之下,经络气血的状态才会最自然,也便于清理和打通,而一旦刻意用力,经络便会因为紧张产生闭狭等不自然的状态,显然是和本意不合的,所以马老才要求呼吸要做到:深细匀长。注意哦,并不仅仅指的是吸气,同时也要求了呼气。而且对于呼有意吸无意的这个“意”字,也是挺耐人寻味的,马老只说“用意”却并未说“用力”,虽说意念也是一种力,但要想掌握自如,却真的不容易。

 

    练习六字诀的第九次体会之无为

    控制自己的本性真是不容易的事。不及的人想扩张一些不容易,过亢的人想收敛一点也不容易。违背了自己本性的事做起来总是很不习惯、很不舒服的,但是,任其如此做为虽然是感觉上舒服自在了,实质上是违背道之轨的,俗话说的“脱轨”就是这个意思。所谓修炼者,就是日日时时努力精进,克服自己的惯性和习气,将自己的心行逐渐修正到合道的范围之内。当然,这不旦是痛苦的,重要的还要有信念、信心和毅力。

    就象做六字诀也是一样,“我认为的”并非一定就是正确的,如何判断呢?没有标准就没有鉴别,正确与否,应该对照“标准”这把尺子量一量,这就存在一个主观意识与客观存在的融合问题。关于主客观的问题,我认为,客观规律既深奥又浅显,而主观意识却是复杂又多变的,不正确的主观意识会象重重雾障一般,阻碍着人们获取如至宝一般的客观规律。所以我说:她,一直都站在那儿;可我,却不知何时才能过去。

    很多人都爱说自己不喜欢追求外在形式,但实质上,形式却是能让人感到内心确定和安心充实的依据。没有了一步又一步的形式的保证,即便突然往手里塞一个原本是非常想要的东西,也会觉得很不真实、没有满足感的,其实,东西还是那个东西。这就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一种。

    练功也是这样,似乎一定要“为”一点什么才算是真正做了,具体说来就是一定要用点力才会有做功的感觉,确实太执着于形式了。刚才噶玛丹的一句戏言却是一语中的:无为而无不为。持无为的心去做,纵然会因为不习惯而感觉别扭、闹心甚至犯疑,但要知道,好的习惯也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来习惯的。确定下来不要常常怀疑,效法信愿行三资粮,咬紧牙坚持下来,相信会有成效的。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次体会之上下而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几天屈原的这一句词总在我的脑海里浮沉,上下而求索,求索什么?自然是中道啦。我总在寻找着捷径,不愿过多的浪费时间在上上下下的摸索之中,可就是有一些事情不那么容易让你立马就掌握了中道,故而上下就是必须滴。与其说是上下求索,倒不如说上下碰壁来得更贴切六字诀习练记之十——上下“求索”。

    上回书不是说到呼吸过于用力嘛,其实我倒是想往下撤一撤的,可就是找不着所谓的“自然”这一层,就直接又往下掉到了“无力”。力气倒是没用上了,好象也太轻了没什么效果啊!不过此时,我宁愿是不用力,也不去过度用力了。练习其间,会有这么一两次突然找到了“自然”的感觉,不但发音自然,呼吸也是自然的,那种感觉确实不错。只是现在我还没有真正掌握这种“度”,只能如同一只被夹在狭窄通道中的弹球一般,左碰右撞地来寻找中间的路了六字诀习练记之十——上下“求索”。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一次体会之绵绵

    最近没有什么新东西,除非实在没时间,基本都能坚持天天练习。不过在昨天练习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呼气徐徐,吸气绵绵”。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这应该是书里写过对呼吸的要求,昨晚在偶然的一两次间,气息做到了徐徐自然呼出,直到呼气尽也没有刻意憋气,然后气息就自然而然地吸进鼻子里,那种感觉挺妙的,就象一朵又一朵透明如小云朵般的绵绵之气,通过鼻腔再通过喉咙的后方进入身体内,感觉很轻松很濡养。所以说,书中的要求看上去挺刻板的,如果硬生生地按照要求去硬套,反而就失去了意趣。其实那些看来硬梆梆的条款原本是柔软温润的感觉,故而,光只是滞留在字面儿上学习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要透过表象体悟到实质的东西。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二次体会之本与末

    算一算,练习六字已经有半个月了,没有明显效果不免有些心焦,在群里功友们也是层次各一、众说纷芸,本来还算发言踊跃,最近也渐渐淡出了。

    静下来想一想,我觉得自己现在比较执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重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个别字,钻的比较厉害,反而练的感觉却并不怎么好,因为总是想做的最正确、最标准,结果却更不确定了。我也知道,事情都有个本和末之分,烂熟于口的舍本逐末,好象只驻留在嘴巴上拿来说说的。

    想要治疗疾病固然重要,努力研究平复之法也是必要的,但切不可过于焦燥。要知道,性格决定命运,而衍生开来,性格也对应着疾病,就象天有五行,人也一样有五行,而五运和合之人就如同完美一样只可追逐而不能拥有。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些偏性,而这些偏性表现出来的就是病症,有了这样的理论,就不难分辨出来本与末的归属。只关注病,过度重视如何治病,而对于疾病之因却淡而忘之。如果不将它的根拔掉,就算是通过努力治好了病,面临的也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的局面。就象是再优良的种子,也无法在盐碱地里健康生长,所以,只有改良土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虽然五行不调和是疾病之因,但它却是隐性的,习惯性的,不那么明显的,很容易随着性格和惯性的力量被忽视、被掩埋;而病症却是显性的,是难受的,是麻烦的,是很容易让人知觉的,所以人大多都关注症状,这是人之常情,我也不例外。所以在努力治疗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时常提醒自己想一想根本,做到从本原上同步进行调节,这样才能真正的既调了病又调了心。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三次体会之孝顺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有时也思考教与学的关系,学生是老师教的,老师是老师的老师教的,而老师的老师的老师又是谁教的呢?就象是倒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现实中的很多东西都讲究一个门派,而门派这个东西个人色彩过于浓烈,外人看来有些神乎其神,说实在话我也不太喜欢。话说回来,门派的创始人又是谁教的呢?所以想要成就一些事情,自身的努力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一代宗师样的大家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还是要通过前辈们的指导才得以入门,我也是这绝大多数人中的一分子。在练习中碰到了不少问题,找不到标准答案,只有战战兢兢地摸黑瞎练。本来是想邀请老师来教学的,可没想到家里人反对得很激烈,事还没开始干“内部矛盾”便显露出来,确实是令人不爽的。家里反对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如果练功都能治好那么多的病的话,那么医院就该关门了。第二,现在的社会这么复杂,哪还会有免费义务的东西。说真的,家里的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因为这两点都不是能用具体实在的数据来证明的。现今的社会确实世风日下,连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假货伪劣横行,令人气愤和寒心!如今养生已成风尚,又时不时冒出来这个悟本、那个真人的假大师坑蒙拐骗,真叫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难辩的时候人们总是会选择“不介入”的态度,家里人反对,我又没办法拿出实际的例证,所以面临的就只有争执。其实,家里人没错,我也没错。

    家里的反对是出于爱护和对不确定事情的担心,如果我强要去做的话,恐怕也会令他们更不安。中国人是讲究孝道的,而孝顺是孝道最重要的元素。孝顺,顺才可谓孝,所以暂时还是顺着长辈的意思,不令他们感到不安,这也是做子女的责任。而另一方面,我还是要努力精进,把东西练出个样儿来,用事实来证明我的正确。

    事实胜于雄辩。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四次体会之我是这样练习的

    有几天没写练习心得了,没偷懒天天也在练,只不过感觉精力涣散,练功也没有什么感觉。我是这样练习的:

    准备姿势:双脚分开同肩宽。站定,头虚领顶劲,头和脚呈下撑上顶之势,思想放空,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闭目集中精神一会儿,然后调息三次。

    念嘘字:嘴角微横绷,口自然轻念嘘字,目圆睁,同时收腹、敛臀、提肛缩肾。

    这里我尤其要强调一下敛臀。自己原先的理解有误,单是塌臀侧环跳部位,但练习的时候总感觉需要刻意用力,觉得不对。有一天请教老师,老师答曰:不撅屁股。当时我认为自己既然是松腰塌胯了,就不可能撅屁股啊,还是没能理解。偶然有一次看了菩提子的一篇博文,对敛臀讲的挺细的,提到了卷尾闾,我才明白老师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尾闾卷到一定程度,臀侧也一样会塌成小坑,而用这样的方式是自然而然地达到的,虽然我之前的做法也可以带动尾闾成内卷之势,但由于发力点不同,一个是自然用力,一个是刻意发力,看似一样,实则不然。而卷了尾闾,自然也就可以做到提缩肾了。

    呼气尽,鼻自然引清气入内,同时舌顶上腭,放松腹臀,抱丹田小停小会儿。对于抱丹田我就不能理解了,我也没感觉到有什么作用。

    六次毕,调息三次。

    念呵字:舌自然轻抵下齿,口半张,下巴向后微拉,口念呵字,同时收腹等同上。

    念呼字:唇如管状,口念呼,感觉声音从喉部发音振动,同时收腹等。

    念呬字:先吸半口气,收腹敛臀同时张口开腭念谢字,发音短促,但气息还是那么长。

    念吹字:这是我唯一做动作的练习。先用手背摩擦后腰三次,嘬口成壶嘴状念吹字,感觉唇部振动,同时手自后背往上往前穿过腰部从肩窝处向前划弧,同时脚底往上空起,收腹敛臀下坐,手臂在胸前成抱球状,然后自然随呼气下落,放于腿上。起身时自然吸气,放松脚底和腹臀部。

    念嘻字:嘴角呈微笑状,微露齿轻读嘻字,同时收腹敛臀。

    六字全部练完,调息三次毕。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五次体会之动作的背后

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塌胯,微曲双膝。。这些都是练太极、气功等内家功法常常听到的词汇。我现在练的六字诀的基本要领也如此,虽然这些语言是耳熟能详、似若熟识一般,如单只是亦步亦趋照样描摹是无法深知其意的。我在练习中体会到,不能够在这些动作要领口诀上过于细抠,做到百分百精确,这样就太流于形式了。

    我认为,这些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达,而内在的含义有二:第一,就是要尽量拉直脊椎。众所周知,人的脊椎骨是直立的基础,而脊柱在颈椎,胸椎,腰椎,尾椎四个部位有自然的生理弯曲,动作要领中的虚领顶劲或头顶悬,就是意在拉直颈椎,下来到含胸拔背是将胸椎有一个向内的反弓将胸椎的弯曲度拉直,再下来到腰椎,腰椎也是自然前突的,通过松腰塌胯将腰椎尾椎的弯度也拉直,从而在形态上将整个脊柱尽量拉成直态,至于功用嘛,我想可能是为了气血流注得更通畅吧!第二,就是在直的基础上要有“曲”意。这一点在动作上是比较违背自然姿态的,所以比较难以理解一些。就是说整个这些动作要领做成之后,所要形成的感觉是一个弧形,以自己的头顶和脚底为弧的两端,而上身和背部做成一个圆弧的感觉,扩开后背打开腰部,就象是用身体含住一只圆球,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做到沉肩坠肘,双肩微相合。同时又要做到不紧不松才是最佳功态,背部以上向上提,腰部以下向下沉,令背部有一种撑开的张力感,从而调和阴阳。

    说的好不如做的好,要想在整个练习时段保持此功态倒是不太容易的,还要经常进行调整。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六次体会之撑圆则力柔

 前些天有点忙,练功断了不少日子。人的惰性真是活跃的很,一旦性起便很难收伏。好容易克服偷懒情绪回归正位,感觉便疏生了不少。

    不过,练了两日也有小得。关于用力这个问题,一开始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不过现在我体会到,只要能将站桩的动作要领真正做到位,自然而然就不可能再多用力。我认为,尤其重要的,就是把虚领顶劲始终如一地贯彻而不令变形,这样下撑上顶,吐气念字时也就根本不会多用劲了,也用不上力。

    另外,在读字敛臀的时候,随着气息的呼出,上半身形的“半圆”的弧度会自然地加大,如果头顶悬和含胸拔背功态不松懈的话,会有一种半圆向身后的撑大感。接着自然吸气,尾闾放松,这个半圆又略向前回归原位。这样练后感觉似乎比较好,能够消除疲劳感。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七次体会之神弛则气逆

这两日看连续剧可抓紧啦,晚七点半到九点一刻的黄金时间全搭在上头了,眼睛又有些不适,趁着十多分钟的广告时间赶快做一点是一点。

    因为时间太有限,加上歪在沙发上的时间有些长,乍一起身便调整站姿做将起来。做完了嘘字,便接着做下一个,可心里却还惦念着外头的电视剧快播了,心思有些散乱。突然感觉胃部非常不适,有如晕车欲呕,额上似乎有细汗渗出,有气在腹中乱窜,肠胃极不舒服并有腹泻感。抓紧做完呵字之后,赶快急念呼六次似有好转。因为太不舒服,正好电视剧也接着播,我就没再做下去,顺便也休息休息。

    从未遇过这样的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心神散弛的缘故?呵字主心,而心与小肠相表里,故而有腹泻感吗?身形不正窝于沙发,未及调匀捋顺气息,便急练之,可能是导致反胃的原因吧。

    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别一心几用方是正道乎!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八次体会之阴平阳秘,养血补气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心情的关系,睡眠不佳,身体不适。视物模糊,两颊发干,唇色淡白,舌苔干涩,有几颗牙齿疼痛咬合不能食,准备有空去医院看看是不是牙龈发炎的关系。

    昨晚出去散了散步,回来就开始认真练功了。为力求各个要领都能感觉到位,故而练的很慢。我练的是发声的静功,在练的时候,体会到在吐字呼气时,可以完全不需要在意肩膀和手臂,就松松的当它们并不存在,效果会更好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天气的关系,当动作感觉做到位时,脊背有发热并微出细汗之感。

    一套做下来之后,最明显的就是眼睛不再朦胧模糊了,脸颊发干的感觉也好了一些,看上去比做功前要饱满水润了不少。肝受血而能视,视物模糊不清和气血虚有直接的关系,而补血是比较慢的,气为血之帅,来的快的就是补气了。而做功所起到的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调和阴阳,疏通气血。今早起来无意中发现疼了好几天的牙齿也好了很多,便知功法之效不虚也!

 

    练习六字诀的第十九次体会之子午功

    最近工作变动,加上又出了两回差,这一段儿乱得很,练功也是打一天鱼晒八天网的。作息时间也有挺大的变化,晚上练功是没多少时间了,只有改作中午。因为还要扣除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所以也不是正点的午时啦。

    练了几日,原以为中午练功会犯困的,练完之后感觉还挺不错,一下午精神状态还蛮好,看来古人练功选择子午时还是有道理的。过去的人真是聪明,将盛阳转阴和至阴转阳时的能量转换之机采取,以滋蕴自身,他们称之为“盗天机”。不过呢,这午时练功盗的是阴还是阳就搞不太清楚了,总之,练了之后,精神头儿倒是不错。不过,练完之后正好上班,办公室的冷气开得太足,看来练功时间还是要调整,干脆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就练得啦,练完再午休,这样冷气的影响可能就要小一些。

  没办法,不能一切尽如人意,只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调整了。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次体会之话不可乱说

    星期天是七一,单位安排去重温入党誓词,俺打趣说过两天可能要感冒,所以提前请假六字诀习练记之二十——话不可乱说。说笑归说笑,可谁知周日的时候还真咽喉疼痛了起来,看来话可真不能乱说的。

    本来以为是要感冒的,后来发现是因为口腔里面靠近咽喉的部位起了一个溃疡一样的泡,痛痛的,吃喝一点热的东西就会疼,也不知该吃什么药才能好,一两天了也没有消下去的迹象。周一的时候中午做了一回功,做完之后似乎不太疼了,但过了一会儿又故态复萌。不管它,坚持做吧,周二也如此,周三继续做。。咦?到了周三晚上的时候,感觉似乎就不太疼了也!一照镜子,小泡也平了不少,哈哈,不知道是不是做功的功效哩。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一次体会之向好

    练习六字诀已经半年多时间了,虽然不能做到每日修炼,而且每次练习的时间也不太算长,这里面掺了一些惰性因素,当然也有因为工作和不便练习的关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太敢多练,因为自己还不能肯定地认为自己的练习法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我又是一个做事情比较爱过分给力的风格,为了遏制自己而不敢过激,故而就这样滴滴嗒嗒地延续至今。

    我练习六字诀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这不象其它的运动是出于爱好或是头脑发热。其实第一次知道有六字诀这么一个东西并不是现在的事,在很早以前就曾经在古时的养生书籍里见到过文字描述,但那时年少,一来身体没有不适,二来也觉得有些稀奇古怪。再次接触六字诀是在几年之前,觉得是很简单的读字法也没有真正深入,而最近的研习说句实在话,也是因为逼于无奈不得不找一条路子来,所以才再次地提起。

    这一路走来,从开始的感觉简单之极,到觉得真正想做好其实很不容易,再到现在的渐渐回归自然之理的大道至简之感,也是费了一番的周折的。只有视频和文字,想要在自我摸索之中尽最大可能地贴近正确,我还在不断的尝试。

    有人说努力而不重结果,其实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不关心结果呢?我的目标是什么很清楚,当然想通过自己的习练从而使自己回复到健康的啦。对于传统文化六字诀,我也是抱有极大的希望的,可是,希望越大往往负担越重,重到我可以经常关注自己身体感觉,但却不敢于检验它,害怕一旦客观的结果并不能让自己满意,连这一点最后的信念也将化为乌有了。

    今天体检结束,我终于去医院做了检查,按压着内心的忐忑,期待着医生报出的检查结果,就象是大考过后的学生期待着成绩一样。终于,医生淡然地说了句:还好。我的心似乎放平了一些,看了打出来的数据,虽然还不如自己预期的那样,但毕竟是有了好转,这是向好的方向啊!我也应该感到高兴了。

    六字诀不但给我了希望,还用事实给了我信心。衷心地感谢创造出它的古圣先贤和传播它的当代大师们,如果能有机会,我也会将六字诀传播给需要它的人们,让健康的欢乐重新伴随着他们。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二次体会之由静至动

    明明天天早晨起床都象遭罪,可中午依然还是睡不着,什么道理呢?真郁闷!装模作样地小眯了一会儿,实在是没法昏昏然睡去也。眼看着漫长的午休三个小时没法儿干熬着,翻身起床练一会儿功罢!

    一直以来,我练习的都是静功,并不是说加上动作的有多难做,而是根基不实,难以出实效尔!今天中午,闲着也是闲着,就练练动功吧!

    一套功法练下来,真的感觉与平常不太一样,手与手臂的气感比较强烈,整条胳膊都有热感和传说中的弹簧力哦六字诀习练记之二十二——由静至动!虽然随着动作的加入,基本动作也会有一些丢落,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做到主次分明,松紧有度的,整体感觉比静功要上了一个台阶,而且也增加了一些趣味,不象纯静功那般枯燥,更为重要的是,练功时的注意力要集中了不少。练完之后,感觉眼睛明亮、气息深沉、内气和顺。

    好啦,从现在开始,正式进入第二练习期六字诀习练记之二十二——由静至动。嘻嘻,有一种打怪升级的成就感喔!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三次体会之二元归一

    二元归一,嘿嘿,好大的标题喔六字诀习练记之二十三——二元归一!这儿说的不是天地之阴阳混合的二元喏,这个能力我还真妹有六字诀习练记之二十三——二元归一。

    那说的是什么嘞?不就是最近几天,练习的时候由静功晋级为动功了嘛,由静而动,还真不是件轻轻松松的事儿。这一变,又出新问题了。静功练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在保持身形上,而呼字吸气是单一而自然而然的。然而加上了手势导引之后,别的先不谈,单就呼吸就是一个问题了。在手的运动过程中,什么时候开始呼字,何时呼气尽而吸气,这个时间点还真不是一下就是准确掌握的。

    这里就可以解释一下何为二元了,静功为一元,动作导引为二元。很显然二元的效果比一元的要更好一些,但如何将动静结合,从而达到和谐一统,确实还需要磨合。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四次体会之用力丢意

    俗话说:怕什么来什么。

    自学功法最怕的就是想当然,对于我个人来说,要防过度逞强。对于这个毛病从一开始就经常提醒自己、刻刻注意,确实在吐字的力度方面,只是刚开始几天没太控制住,不过还好,及时拽住了缰绳,很快就贴近了正位。

    可是,这种过度却表现在身形方面。自认为在身形方面有些悟性,便大胆尝试,比如头顶起、胸含住,动作原理也似乎是掌握的比较正确,所以一直也没有太怀疑自己。

    不过,在八月下旬的那段时间里,突然感到后背胸椎部位有闷闷的、紧紧的那种沉重感,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是锻炼的有点累了,过两天大概就会好了。可是,接下来又头晕、出汗、阵热、低烧就都接两连三地来了。自已在怀疑是不是感冒的关系,实际上那时心里隐隐地感觉可能和练功有关,但因为自己不是医生,没有确切的联系依据,也就只是怀疑而已。连续低热至今,能算出来的大概有二十多天了,去医院查血、拍片都没有找出来低热的原因,我又一次将目标锁定在了练功之上。

    回想一下那一段的练功,为了追求上下直线,似乎是刻意地在拨长颈部和后凹胸部,但是要想做到胸部和颈部连成一个力的整体,在实践中却并不是那样容易。

    我练功时有一个大问题,心难归一。摆好了姿势之后,由于心猿意马常常顶也丢了,胸也懈了,哪里还有力道一线的感觉呢!但是动作还是那样保持着,是否因为这个原因而造成脊柱上的问题呢。

    有前辈说,动作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我还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我认为,初练者是不可能一下就达到自然的境界的,必须要通过“拗造型”来将姿势形成,在之后的不断练习再逐渐进入自然。但是,在练的过程当中,我却忘了,这个“拗”字,极容易滑入用力的状态里。本身,这些动作就是反生理的,再这么一用力,当然就会损伤到了。

    用意这个东西,真是不好掌握啊。就算是暂时体会到了,心太散乱,也很随便地就丢掉了。

    我突然觉得,路好长。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五次体会之重拾遗珠

    离开六字诀的修炼已经很久了,看了下上次笔记的日期差不多丢了两年之久。老人们常说: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话确实不假,当然停下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走岔了,记得那段时间总是低烧,一阵阵地感觉烘热,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名堂,各项指标都正常,不知道如何修正只好暂时罢练,幸得当时蓬老给我指点了一下,让我去炼炼其它比如瑜伽什么的,便很听话地照做,也不知过了多久,那些不适的症状倒是不知不觉地慢慢消失了。

    这么一放就放下了,当然中间也有一些小毛病的时候也会抓过来用用,都没有坚持,好了就放下了。最近又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皮肤过敏啊、眩晕啊、滑膜炎啊腱鞘炎啊、牙龈出血啊这些乱七八糟的毛病,尤其是皮肤过敏到现在已经折腾了三个多月了,去医院不是治的更严重就是一用药就好一停就犯,而且都些激素类心里还是蛮怕怕的,这时又想起六字诀这块宝来了。

    因为许久不练,重拾起来有惰性坠着,磨磨蹭蹭地又拖了好久,最后才下的决心。一开始在屋里练,也不知是不是心理效应,第一天就感觉似乎有了效果,后来的几天因为有事天又太热又停了下来,直到上周羞羞答答地出去公园炼,开头一两天还真是不自在,之后也就好了。一周的功夫,过敏的症状真的慢慢地消退了,变化比较渐进缓慢,但确实是能够看得到的,不象擦药那样显著,但一定比药物稳定和持久,真可谓治标又治本哪!当然,这样的效果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等真正稳定了才算数喔!

    这段时间,虽然离开了六字诀,但是对传统养生的热情却没有完全丢掉,也在不断地体悟着,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六字诀习练记之二十七——重拾遗珠哈哈哈!得出四个字来。各位看官别急啊,容我先卖卖关子。现在的人挺看重养生,这当然是重要的了,不过呢,当你看重什么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你缺少着什么。换句话,当你看重养生的时候,也就说明你的健康开始出现了问题,浑元如一的状态是不会出现缺憾,当然也不会感觉到缺憾。所以,养生只是一种亡了羊之后的修补牢宠,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却并不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养心。心身一体,身体上的问题往往源自于心性上的缺失,只一味钻到养生的圈子里头去而对于养心不闻不问,那么养生所带来的效果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最终还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卷土重来。故,在积极养生修补的同时,更要反躬自省,完善和健全自已的心性,唯如此才可得到恒久的健康和愉悦。

    同时,养生的过程同时也是养心。积极而不亢奋,松弛而不懈散,自信而不狷傲,虚心而不自轻,在养生中修炼心性,岂不大得乎?

    最后,四个字的谜底也揭开:尊重规律。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六次体会之大道至凡

    什么最简单?放松吧!

    什么最难?放松吧!

    活了这么大,我发现自己居然不能随意地放松。记得小的时候练过一阵太极拳,当时对预备式的理解就是左脚一分,根本就是轻视近乎于无视,那时着意于动作是不是标准、到位、优美、洒脱,是否是行云流水、衣袂飘飘。直到接触了六字诀以及后来的站桩,才恍然明白过来,原来这个看起来简单至极的一分脚一站立,居然里面包含有那么多的内涵,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切花哩狐哨表象的核心中的核心。大道至简,此言不虚,我更要说:大道至凡。平凡到你都几乎对它不屑一顾,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如尘沙的东西,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瑰丽珍宝。

    那么,修炼想要有所成就,一定也有一个至凡的东西,我想,那就是勤练了吧!说实在的,以前我并不看重这个练字,我更着意于悟,小有所得时便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并不屑于勤奋地练习。诚然,体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起的是主导的作用,没有思悟就是浪费时间的傻练,但是之前的我却没有看到,事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只悟不练,或重悟轻练,增长的只是嘴上的功夫,很多时间说是说对了,但是做却没有真正做到,自己也就不能够真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为何?就是练的少了。

    比如说,预备式的力从脚起,全身放松。说能说到,也能够体悟到力的双向性,但是到做的时候却并不能真正做的象说的那样。用陈小旺大师的话来讲,就是动作有误差。这其间误差的大小决定着自己修炼的水平,将悟与练两者和谐同步才是正途。要练,而且要不间断地练,不是象我这样一暴十寒,甚至百寒的,高兴起来就练练,想不起来就丢到爪哇国去了,你的功夫永远都不可能进步,而且还存在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傲慢。明明实际上没达到,但是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认为自己的层次已经很高了,真实的状况远非如此。就是要边悟边练,悟指导练,练印证悟,咬合交错,不断提升,最终才能达到自己希望的境地。在练中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这时不需要感觉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而懊馁,而是要更加精进地求索探微,戒急戒躁,一点一滴地细抠,不间断地训练,不能刚有一点感觉就认为已经掌握了,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习跃,练到炉火纯青、充盈扎实,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随心所欲。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七次体会之不对

    重回六字诀已经整整两周,每天早上练一遍再站一小会儿桩,养会气收功结束,时间不算长,但是的确有变化。眼睛明亮了,脸颊似乎比以前要紧了,脸蛋丰满了一些,皮肤更红润了,便溏的状况也稍好了些,脖子上的皮肤过敏也改善了不少,别人说状态好自己也感觉蛮不错的。但是,奇怪的是,这些好情的同时还有一些不好的,比如几周也未改善的头晕、反胃,上周二突然有发烧的感觉,然后滴滴嗒嗒地喷嚏啊出汗啊什么的象是感冒,但又没有一下子发起来,憋在那儿折腾的人非常不舒服。

    心里冒出一些想法,既然都练功疏通经络气血了,怎么还会有这些症状出来呢?难道说练的不对?本来信心满满的,被这个疑虑一下给弄的没了底。是啊,本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条又是正路呢?但是你要说真的不对,那又为什么能够解决一些问题呢?不可因噎而废食,把握住最高原则:轻松舒徐、纯任自然。想来就算是功力上不了层次,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八次体会之不对

    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一大早又出了许多汗,就不怎么想出去了,又想想在屋里呆着也不能让自己更舒服,算了一咬牙也就出门去了。人就是这样,很多时候被自己的心障给拖住了,觉得好难好重似的,实际上破除起来只需要一下狠心,就能很快地转换到另外一个空间,真的没想的那样困难重重。果然在走出大门的刹那,就感觉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刚入园,突然一股浓浓的香袭来,不由得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香甜的空气,喔。。八月桂花开,秋天是金桂的舞台,真的又到了秋季!时光不肯停驻,为什么走的这样快呢?

    整个功程里都忽明忽暗地笼罩在花气里,精神自然愉悦放松,只是雨公公也要来凑凑热闹,不一会儿就落了下雨点儿。没办法,只好赶快收功,小步快走地走进回廊,继续做一会儿桩才算是有头有尾啊。今天的桩还真是有了点感觉,脚底用力身上轻,象是什么呢?就好象是一大朵白棉花托在了一只高尔夫球托上,而这个球托的签儿是向下插在土地里。刚有那么一瞬的感觉,回廊里一下子涌进来一大队男男女女的东北人,那个嗓门儿声调啊,真是。。没一会居然还放起广场舞乐跳将起来,没办法,只好歇了,临走时没忘六字诀习练记。

 

    练习六字诀的第二十九次体会之月余小节

   重练六字诀到今天已四周了,先给自己的坚持赞一个。

    上周五,在练功的时候,确切地说应该是在站预备式之时,感受到了小脚部位的窜热之感,那种放射般的感觉很是通畅哦!这是以前没有感受过的。所以,不间断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练习才能有真正的切身体会,才可以将“做的”趋向于“说的”,而不致言行离差过远,自已不得受益。

    怎么说呢,练了月余了应该是有所得的。嗯。。一开始的时候似乎效果更为明显,气色红润、精神状态好,一些毛病也有改善,比如牙龈出血好多了,皮肤过敏也基本算是康复了,经络疏通还使腿部的浮肿状况有了改善。不过后期自己在一些事情上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心绪,耗费心神、疲态外露,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

    虽然练习功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情绪,但是决不可一面任由自己的脾气率性而为,一面指望着练功再来修补归经顺气,这就是在舍末而逐末了!第一位之第一位就是修心养性,然后才是练功养身,再者说,心性杂乱也不可能做到松静舒徐,练功的效果自然也不会好,所以,修心既是练功的目的同时也是练功之基础。

    练功不易,而炼心更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