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谈谈禅定的法系及其分类。
佛法无边,禅定无量,八万四千法门,总摄于定。故其分类,至为繁颐。因所持立场、角度以及针对的对象、对境千差万别,分类也就重重无尽了。经论所说,各有当机,侧重不同,立说自异。如:
一、《楞伽经》分四种禅:
(一)愚夫所行禅
(二)观察义禅
(三)攀缘真如禅
(四)诸如来禅
二、天台止观立三种止观或四种三昧:
(一)三种止现
1.圆顿止观
2.渐次止观
3.不定止观
(二)四种三昧
1.常行三昧
2.常坐三昧
3.半行半坐三昧
4.非行非坐三昧
三、宗密禅师立三宗五味禅:
(一)三宗
1.息妄修心宗—有的禅宗
2.泯绝无寄宗—空的禅宗
3.直显心性宗—中道禅宗
(二)五味禅
1.外道禅—彼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
2.凡夫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
3.小乘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
4.大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
5.最上乘禅—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这就是我们后面将要谈到的祖师禅)。
四、近人太虚法师分两种禅:
(一)依教修心禅
1.安般禅
2.五门禅
3.念佛禅
4.实相禅
(二)悟心成佛禅
1.超佛祖师禅
2.越祖分灯禅
3.五灯分衍禅
五、藏密按见分禅:
(一)凡夫见—凡夫禅
(二)外道见—外道禅
(三)二乘见—二乘禅
(四)实相见—实相禅
(五)唯识见—大圈胜慈法禅
(六)中观见—大威德法禅
(七)俱生智见—大手印法禅
(八)大圈满见—大圈满法禅
上举数例,说明掸定分类,似如判教,宗义不同,教判自别,通者固能融会,执者反生偏差,当现代机,自不能再以判教方式来分类禅定。佛法是圆满具足的,当现代之机,就要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才能适应多元化的世界、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人间思惟。由于佛教各个学派、宗派,无不修持禅定,故依法系作禅定之分类,也就是以佛法圆融的精神来分类,契合般若,较为允当。
所谓依法系而作禅定的分类,就是依照禅定法门自身性质结合法门流传体系按层次而来分类。这样,既能继承过去,又能适应现在,更能开拓未来。举其大者而分:
禅定分类一:
其分类一,即为佛教禅与非佛教禅,是以属佛法非属佛法而分类也。所谓属佛法和非属佛法,就是看它是否合乎佛法般若,合乎般若者皆是佛法,否则都非佛法。
一、佛教禅:详见后述。
二、非佛教禅:
(一)凡夫禅:一切众生,皆有初地味禅,若修不修,必定当得。故此乃禅之根本,一切上妙胜定,莫不依之出生。凡人皆有人体,有体斯有定,一切禅定,无不在人体上修,唯方法、层次、境界、证果不同耳。人体为修禅之根本,有其体必有其体之表现,即有体必有定。处常人之境自觉不自觉,修或不修,其体况限于常人者,即凡夫禅。但此是禅之根本,千万不能轻视。此禅亦可名人间世俗禅。
(二)瑜伽禅:印度瑜伽,为非佛教禅之特大禅系。佛教禅定,因袭印度瑜伽不少,密教诸法,尤为融合。印度瑜伽,亦复与佛教禅定渗透,许多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但佛教以瑜伽,终非究竟解脱,为不了义,故仍视为外道禅。瑜伽虽属外道禅,一以其与佛教禅定渊源透渗关系,一以其为外道禅系中之特大独立禅系,故对瑜伽禅,单列一类,另有专论,兹不赘述。
(三)外教禅:佛法禅系以外各种禅,自佛教言之,统名曰外道禅。鉴于佛教之外其他宗教,如道教、伊期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等教,其修搏功夫、礼拜、祈祷、祭祀、弥撤等等,皆有一定禅定功能,此为宗教禅系,乃非佛教之另一特大禅系,统名曰外教禅,亦从外道禅中单独列出.以表另一法系。
(四)外道禅:除瑜伽禅、外教禅、凡夫禅以外其他非佛教禅系,均属外道禅。
禅定分类二:
其分类二,即佛教禅之分类。佛教禅可依传法教主与依禅定法门自身性质而分,两者相同,即皆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三大法系也。
依传法教主而分。
如来禅为释尊正法所传。祖师禅虽为达摩祖师所开,然其传授所自,仍来自释尊拈花徽笑,以心传心之教外别传。故如来禅、祖师禅是化身佛释迪牟尼佛所传,均属显教禅。秘密禅是法身佛大日如来或普贤王如来所传,属密教禅。此就显密教主而言佛教禅的分类。下面就禅定法门自身性质而言佛教禅之分类。
就禅法自身性质而言,禅定能修者为人自身,而所修者亦为人自身,斯即以人自身修人自体,显见于外,密藏于内,显在其中,密亦在其中。能修者人,人为息色心之一体,所修者人,亦为息色心之一具。故禅定修法,总不外息法、色法、心法三门,此由人体自性而定,法尔如此,概莫能外。息色心三法具于一体,而一体又分息色心三法之用,三法相通而又法住法位。故三法虽融,却以因地方法侧重不同,而果地证得自然大异,粗略言之,如来禅以安般人手,都摄六根,较侧重于息法,其目的在破惑证真。祖师禅以观心为本体,较侧重于心法,其目的在明心见性。秘密禅以六大四曼三密为体相用,较侧重于色法,其目的在即身成佛。故如来禅为三学六度之禅,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秘密禅为即身成佛之禅。人体有三大要素之分构,法门有三大体系之类别,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开。
佛学就是三学(戒、定、慧),学佛唯一途径,亦即三学。大乘菩萨六度.亦由三学开出。三学六度之中,其中心枢纽,莫要于禅定一门,而禅定之修持,不出于释薄所说正法之如来禅,即由有M禅、亦有漏亦无漏禅、无漏禅、非有漏非无禅等四大禅系所构成之如来禅也。所以小乘之俱舍、成实二宗,大乘之法相、三论、天台、华严诸宗,虽观法各个不同,而莫不以如来禅定为体,如法相之五种唯识观、三论之无得正观、天台之一心三观、华严之法界观,精神所注,均在不同之用上发挥,而在相同之体上均是依定修观,并非作观定外。因散心粗息无法成就胜妙观察智,非仗如来禅定之力不可。所以此三学六度之禅定,实遍于大小乘诸宗,而为诸宗禅定之共体,而唯禅宗独不然。
禅宗由达摩祖师东来而开,但禅宗所名之禅,非三学六度之禅,即非如来禅,而是明心见性之禅,即教外别传之祖师禅。如来禅是渐修法门,必须循序渐进,祖师禅是顿悟法门,却能一超直人。如来禅是对治烦恼,断惑证真;祖师禅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别种禅之修法,不是观色,便是观息;不是观息,便是观心。而祖师禅之修法,却只在观心本身上做工夫。持一极明朗极猛利之“观心”,却并不观色,也不观息,也不观心,乃至一切不观,从一切不观之中,却要使“观心”仍极明朗仍极猛利,功夫到了,如桶脱底,自然大彻大悟。此种“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之境界,禅宗无可名之,便强名之日“疑情”。别种禅是从“观”上以求明朗猛利而成正迫智,祖师禅是从“观而不观”“不观而观”上以求观心明朗猛利而成正遍智。别种禅是从“用”上用功,祖师禅是从“休”上用功。因此,别种禅所得之智是转识而成,祖师掸所得之智是即心而成。故祖师禅有别于如来禅,因法系不同而于如来禅外独立成为禅系。
秘密禅属密教禅,乃即身成佛之禅。显教禅定,是修证在空之“理”上,秘密禅定,则修证在实有不空之“事”上。密教之所以能即身成佛而又实有不空之事,因其以六大为体,以四曼为相,以三密为用,此六大四曼三密,均为不空之物,以不空之物为其体相用,自然会有不空之事而能即身成佛。密教修法,最重修供养,修供养就是修秘密禅定。试观修供养之中,手结印契为身密,口诵真言为语密,心作观想为意密,便是以三密为用。而其修供养时,饭依、护身、结界、庄严、劝请、献供、礼赞等等加行,实是修定之前方便。其身密正与显教之观色相当,其语密正与显教之观息相当,其意密正与显教之观心相当。显教禅定仅求证到此息色心之空之体,而密教禅定却要显出此息色心不空之用。故在修禅定之方便上,秘密禅与显教禅就有大大差异。
至于供养法中所人之定,虽因本尊不同而有种种不同名称,但亦可摄万殊于一本。如东密金刚界一千四百六十一尊,胎藏界四百十四茸,各个有内证三雄地,而一切诸尊均为大日如来之支分身,便均为大日如来内证三摩地所摄。密教所人之定,只是大日如来内证三摩地所摄。故密教所人之定,可说只是大日如来内证三摩地。而一切诸尊,虽有菩萨明王之不同,但均为大日如来之支分身,便均为大日如来所显之一体,而大日如来即为一切如来之总体。因此,密教所人之定,直是如来最上定。显教禅定只求人因地之定,而密教禅定却径人果地之定。故在定之境界上,秘密禅与显教禅亦有大大差异。
在定之观法上,秘密禅是以三密为用而为实现“生佛一致”之无上法门,而显教禅之观法,却以生佛相对而修。故在定之观法上,秘密禅显教禅复有大大差异。
从上例举差异,可见密教之秘密禅有别于显教之如来禅与祖师禅,因法系不同而于显教禅外独立成为秘密禅系。
禅定分类三:依禅定法系而分。
对佛教三大禅定法系,应具有两种认识:
第一、佛法总是一味,相依而成。大乘虽高于小乘,却不能废除小乘,而其所高之中,仍然具有小乘一味。顿教高于渐教,却不能废除渐教,而其所高之中,仍然具有渐教一昧。密教虽高于显教,却也不能废除显教,而其所高之中,仍然具有显教一味。臂如百层大厦,第一百层固然最高,其所以最高,实因其具有下面九十九层,否则,其百层之最高,便不成立。若是志在最高,只要不留恋下面层次,乘电梯直达百层就是,却不能推倒下面层次。佛教各乘各教,亦复如此,不能以祖师禅去推翻如来禅,也不能以秘密禅去推翻一切显教之禅。
第二、学佛者根机不同,各有所近。小乘根机必须由小乘而人,不能就学大乘法门;渐教根机必须由渐教而人,不能就学顿教法门;显教根机必须由显教而人,不能就学密教法门。譬如要去首都,目的地虽同,然而有些地方只有火车能通,有些地方只有轮船能通,有些地方只有飞机能通,无有别法,只能各走各路,不能强求一致。佛教各乘各教,亦复如此。不能以祖师禅去排斥如来禅,也不能以秘密禅去排斥一切显教之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