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须单举

调理脾胃须单举,是八段锦中的第三式,通过左右手互换依次单手上举与头,在配合双腿微微屈膝,达到了牵扯中医经络的目的,从而起到了调理脾胃的健身作用。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解析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视频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图解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前面,随之臂内上举之头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跟,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动作略停;目视前方(图23)。

    动作二: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与腹前,两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图24)。
图23图24

    动作三、四:同动作一、二,惟左右相反(图25图26).
图25图26

    做三遍最后一动时,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右臂屈肘,右掌下按与右髋旁,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视前方(图27)。

图27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要领

 1.动作一,左掌斜向上约45度,右掌斜向下约45度。

 2.两掌上撑下按时,力在掌根,肘关节微屈,抻拉胁肋部,大脚趾有意下压,舒胸展体、拔长腰脊,有上擎天、下拄地、顶天立地之感。

 3.上举掌下落时,要经上举路线原路返回。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动作一,两臂抬肘,掌指横置于胸腹前。注意沉肘,使前臂和掌约成45度,如怀抱婴儿状。

 2.两掌上举下按时,配合不协调。上举手路线较长,注意下按手动作需稍缓慢,使两掌同时到位。

 3.上臂下落时路线错误。注意下落时要沉肩、坠肘、旋臂,带动右掌按上举路线返回。

 4.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要领体悟方法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方法是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左臂外旋上穿经面前,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左上方,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时,右掌微上托,随之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肘关节微屈,力达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动作略停;目视前方。接着,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关节微屈;同时,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掌心向上;右臂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两掌指尖相对,相距约10厘米,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如此左右手交换做动作,左右手各做3遍。

 综观其动作方法,如何去体悟其动作要领呢?根据脏腑知识及气机规律,结合笔者练功体会和教学心得,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来体悟:

 1 立身正直,对拉拨长

 立身正直,是指脊柱自始至终要保持正直;对拉拨长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指头顶与尾闾上下对拉拨长(对脊柱的立身正直、椎骨节节松开、气机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指左右上肢的上下对拉拨长。立身正直,对拉拨长是本式动作的基础,只有做到立身正直,脊椎对拉拨长,才能确保左右气机的升降通道畅通。因本式关键是要使脾升胃降,升清降浊,所以只有立身正直,对拉拨长,才能使气机的升降出入自然而流畅。另一方面,立身正直,对拉拨长还可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对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2 以肩带臂,舒胸屈肘

 本式定势动作要求两臂随两腿伸直,一手上托,肘关节微屈,掌心向上;另一手则下按至髋关节旁,肘部微屈,掌心向下,并且当双手上下交替导引时,无论是上托还是下按,均要力达掌根。其目的主要是通过闭气行气,导引丹田之气达于四梢,使气机的升降出入、升清降浊得当,进而达到脾升胃降,健脾和胃的效果。要达到此目的,关键是导引时要用肩部带动两臂,而不是单靠两肘的运动。肩部伸展,可以舒张同侧胸胁,使相应的脏腑器官得到抻拉;肩部沉按,可以增加同侧胸胁的压力,如此反复抻拉与按压,对人体内脏起到相应的保健按摩作用,达到加强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效果。如果导引时两肘伸直,则会使臂部力量相对集中于肘部,导致两肩与胸廓在抻拉与按压中不能舒展,使导引的健身作用仅仅局限于上肢关节功能的改善,抑制和削弱了对胸廓及相关脏腑器官的保健作用。因此,要注意充分舒展胸廓,以肩为力根带动两掌上托与下按,并且上托与下按要充分,肘关节不能用力,保持自然弯曲。

 3 闭气通脉,劲达掌根

 本式动作要运用意识导引上托之手尤如托天一样,使清气上升,下按之手尤如按地一样,使浊气下降,并在定式时坐腕(沉腕)闭气(注意闭气只是短暂的1至2秒时间,以舒适自然为要),意使吸入之清气内存而通调血脉,导气于上肢,劲达掌根。

 4 意想丹田,伸拉两胁

 本式功法动作意念的重点在于意想丹田,并通过左右上肢的上托下按,伸拉两胁,导引丹田之清气上升经头顶及掌心与天气相合,浊气下降经脚底涌泉及手掌排出体外与地气相合,并在定式时意想丹田之气贯达四肢之梢,劲达掌根。然后随着松腰沉髋、松肩垂肘,上托之上肢的内旋下落,意相采天地之精华从两掌、头顶百会及脚底涌泉经四肢复归于丹田。如此往复运动,则能使清气得升,浊气得降,从而增强脾升胃降的属性功能,达到调理脾胃,健身延年之目的。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口诀

 吸气双掌托胸前,右上左下臂捧圆,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髀关,

 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

 掌根用力肘微屈,舒胸拔脊全身展,

 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功理与作用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功理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调养脾胃的方法原则应是益脾气、养胃阴,用药首当注意升降,次则当防过偏,寒勿过凉,热勿过燥,以免伤胃。为此,调理脾胃的动作应以导引脾气上升,胃气下降为原则。综观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可发现,单举手的动作具有调节手三阴三阳经作用,特别是对手太阳小肠经作用更大,而脾胃功能与小肠关系极为密切。《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由此可见,小肠具有协助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小肠有病则可直接影响到脾胃。另一方面,如果肝木之气偏旺,脾土虚弱,极易出现肝气犯脾的病理现象。脾胃功能失调,经脉气滞,湿浊内蓄,血络闭阻,便可出现脾胃结瘕瘀血等症。而通过单举手动作作用于手太阳小肠经,使经脉疏通、调和,升清降浊,可起到健运脾胃,使得脾气得升,胃气和降,小肠能泌别清浊,则湿浊之气自去,壅滞于中焦脾胃的瘀结也自行消散。再有脾胃属土,肺及大肠属金、心及小肠属火,根据五行属性,火生土、土生金,因此,脾胃与心、肺、小肠、大肠的关系较为密切。脾胃有疾,可能会累及心、肺、小肠、大肠,反之,心、肺、小肠、大肠有疾,也可累及脾胃。另外心包络代心受邪、三焦是脾胃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由此可见,调节手三阴三阳经(心、肺、心包为手三阴经,小肠、大肠、三焦为手三阳经),是调理脾胃的有效方法。为此单举手这个动作是较为理想的健脾和胃手段。

 再来分析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静力牵张),以及两下肢的屈伸导引运动对脾胃具有哪些作用?

 我们可以发现,两腿伸直,一手上托,能起到牵拉足太阴脾经作用。而一手下按的动作路线又与足阳明胃经从头到脚向下循行的路线相吻合,因此本式动作具有疏通脾胃两经气血,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通过上托之手意想导引丹田之清气上升与天相接,通过下按之手导引丹田之浊气下降与地气相连。当左右上肢相对静力对拉牵伸时,略闭气,运气上下,加强体内之气从丹田达于四梢,使周身气机调畅,气血平和。然后屈膝,两手放松合抱于腹前,复采天地之精华引回丹田。如此左右重复数次,则可有效提高清气上升,浊阴下降的能力。有些习练者可感觉到肠鸣的现象,就是脾升胃降,气机加强的具体表现。因此通过清气升,浊阴降的锻炼,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就能获得加强。此外,中医还认为,除了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外,腰胁又为人体气血运行之枢纽。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运动,可以牵拉腰胁,腹腔,对脾胃中焦肝胆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腹、胸胁部相关经络以及背部俞穴等,起到调理脾胃、肝胆和加强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效果。

 对应经脉

 练习本动作主要牵动的主要经脉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对应穴位

 练习本动作主要牵动的穴位是:

 1、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取穴方法可以曲肘,手掌按于后枕,在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取穴。

 2、大陵穴:见双手托天理三焦章节。

 3、期门穴:期,期望、约会之意。门,出入的门户。期门名意指天之中部的水湿之气由此输入肝经。本穴为肝经的最上一穴,由于下部的章门穴无物外传而使本穴处于气血物质的空虚状态。但是,本穴又因其位处于人体前正中线及侧正中线的中间位置,既不阴又不阳、既不高亦不低,因而既无热气在此冷降也无经水在此停住,所以,本穴作为肝经募穴,尽管其穴内气血空虚,但却募集不到气血物质,唯有期望等待,故名期门。

 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对应脏腑

 练习本动作对应的人体脏腑是脾、胃、肝、胆:

 此式名为“调理脾胃”,那么,为什么“单举”可以调理脾胃

 要搞清楚其中的道理,需要我们先了解中医的两个重要理论,一是人体圆圈理论,二是五行生克理论。

 人体圆圈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及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有方向的。

 → 肝升胆降;

 → 脾升胃降;

 → 肾水上升,心火下降;

 内外圈之间又是关联的:

 →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随之升;

 → 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之降。

 可见,在这个圆圈系统里,脾胃中土为“交通枢纽”,带动其它脏腑气机升降,为最重要的回环。

 《黄帝内经》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摄入水谷,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精微以滋养全身。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人体生命的盛衰。

 如果脾胃气机阻滞,甚至逆行,脾不升清,胃不降浊,除了出现呃逆、腹胀、不思饮食、呕吐、便秘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外,还可出现胆火心火不降、上面热,比如口渴、口苦、口舌生疮、眼睛红、胆汁返流、心悸、失眠、烦躁等,而肝木肾水不升、下面寒、腿脚凉的现象。

 我们通过“单举”这样反复上撑下按的方式,引动脾胃气机,让这一中轴回环运转正常,从而带动经络脏腑气机的升降开合,让人体内的圆圈运动顺畅无阻。

 五行生克理论

 依据中医五行生克理论,脾胃属土,肝胆属木,木克土,肝胆会克制脾胃。现代人常常因为压力、情绪问题,肝胆之气郁滞,而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现象,就是这个道理,而如果在肝气条达、心情舒畅的状态中,自然就吃嘛嘛香。所以,如果我们能主动疏解压力,保持情绪放松,使得肝胆之气平和条畅,就可以让脾胃健运,恢复良好的身心状态。

 这个动作,就可以抻拉循行于两肋的肝经和胆经,从而有效疏理肝胆郁滞之气。现代医学也证实:当人们专注于和缓的运动时,交感神经会放松,体内分泌的内啡肽会增加,而使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迅速驱走郁闷,释放疲劳感,促进代谢。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作用

 八段锦里的“调理脾胃须单举”是一个调理脾胃和肝胆的健身动作。

 1 这个动作,通过手臂的上撑和下压,打开了身阴经,锁住了阳经;

 2 在做这个式子的过程中,左右两手交替上托,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地上下对拉,可以牵动腹腔,对脾胃起到按摩作用。同时,对两肋的经脉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两肋是肝经、胆经循行的部位,所以“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首先是调理肝胆的。那为什么这个动作叫“调理脾胃”呢?因为要想调理脾胃,核心在于调理肝胆。

 3 中医的理论基础在于阴阳五行。从五行的相生相克来看,木克土。肝胆是木,脾胃是土,肝胆会克制脾胃。所以,如果想不让脾胃这个土被肝胆这个木克,首先需要锻炼好肝胆,让肝胆宣开。

 所以,通过双手对拉,交替上举、下按,抻拉两肋的肝经和胆经,从而达到养护脾胃的功效,这就是“调理脾胃须单举”的核心。

 4 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

 5 使椎间小关节,肌肉得到锻炼,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一些不可忽视的动作细节,及其含义:

 1 、起身托捧时,两手从下丹田向上托捧至中丹田,此时两手靠近身体中线,虎口朝上。这个动作,将下丹田之气引导至中焦。中焦为脾胃所在,人体的(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在胸腹部的体表循行路线,就在身体前正中线的两侧。

 2、两手上撑下按时,手掌要平。下按手的指尖朝前,可稍稍内扣,而不可外展。上撑手的指尖也向内。指尖的方向要求,以及掌心的朝向,意在引导内气形成一个圆圈循环。如果指尖外展,则有可能会使内气外泄。

 3、上撑下按时,掌根要用力,使人体处于上下对拉拔长的状态,此时命门穴闭合;两手回收屈膝合抱时,注意松腰开胯,以使命门穴开启。如此启闭交替,可以增补命门及丹田的元气,调肾益精。

调理脾胃须单举功效

 调理脾胃须单举治疗什么

 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的治疗功用,指向清晰明确,那就是对脾胃的调理作用。而这种调理作用则不容小觑单举的运行机理。

 脾与胃均为人体的后天精气来源之本,是消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人体摄入水谷物质经过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人体自身所需的精微物,并借助脾的升清功能,将运化为精气的基本物质不断上输于肺,并与自然环境中获得的清气结合,气机输布于全身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因此脾胃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生命活动。单举动作对健养脾胃功能的要素有:

 适应性是要素之一。也就是说,两臂交替地一升一降,非常适合脾的升清,胃的沉降属性。清气不升,必然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也会影响清气不升。在实际生活中常见到,胃气不降的呕吐,兼脾气不升的腹泻;脾气不升的腹泻,兼胃气不降等症。练习单举可调和脾胃的升降功能,促进脾之运化和胃之受纳及熟腐,并增补丹田之气。

 导引性是要素之二。“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伸腿直立后,左臂内旋上举,右臂下按时,意识两脚心涌泉穴打开,并注意腰部(腰阳关与命门穴)放松,如此上肢动作配合意识的调控放松,导引人体内气一升一降,即左侧气机向上升发,右侧气机向下运行沉降。

 调节性是要素之三。调节的作用在于通调经络,梳理气机。在手掌上托至胸前过程中,下丹田之气引导至胸中丹田,促使下腹丹田精气上升至胸部中丹田,与呼吸之清气相溶而产生宗气。左臂上举,手掌背伸,左侧胸肩充分展开,手臂心包经、心经、肺经受到充分的梳理,与此三阴经相表里的大肠、三焦、小肠功能均得到调理。左臂上举中,意识力达掌根上撑。右臂沉肩,手掌下按于右髋旁时,能调节肝功能,向下疏泄体内的浊气。在右掌下按中,意识力达掌根。

 调理性是要素之四。调理的重点在于促使任脉、督脉的有序运行。手臂上举下按的动作略停过程中,下颏微内含,百会穴虚顶,意在尾闾穴位,人体脊柱是静力性的向上牵伸或拔引,对人体督脉起到了调理,其功能是刺激大脑神经元,牵拉传递到尾闾神经丛,刺激高级神经丛,改善神经功能。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调理督脉和任脉的气血,使之有序运行。

 闭合性是要素之五。闭合的功用在于收敛肾部精气正常运行。单举动作在手臂左右分别上举下按过程中,人体处于抻拉拔长之势,命门穴处闭合状态,但当两臂回收屈膝下蹲时,腰部放松髋胯下沉,命门穴则为开启状态,如此开合启闭起到调补肾精,增补下丹田的元气。健身气功·八段锦“调理脾胃须单举”看似如此之简单,但其内深藏对人体影响奥秘,其对脾胃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作用,促进了脾胃功能虚弱患者的康复。所以凡脾胃不和者可反复练习该式动作,或配合其他合适功法内容一同练习,起到更好的健养脾胃效果。

 协调性是要素之六。这里所谓的协调是指单举动作与健身气功其它动作,在功理功用上的效果。也就是说在练“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同时,还可配合与之相关的动作。比如,配合习练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吹字诀。吹字诀的吐音与人体肾脏相对应,其音在体内的振动与肾相共鸣,因此吐吹字音具有泄出肾之浊气。又当口吐吹音的振动达到一定量时,可起到改善肾脏功能,促进脏腑内动的作用。配合手势动作对腰腹的带脉按摩,又进一步增强对腰肾功能的调理作用。
    适用人群

 练习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主要适用于有胃痛、痞满、噎膈、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痢疾、霍乱;低热乏力、恶心呕吐、厌油腻、粉刺、痤疮、水肿等症状的人群。

 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体会

 网友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西安西京学院学生高原,因胃部时常疼痛,有时上吐下泄,以致出现全身骨节疼痛,甚至痛的有让人无法忍受,并且其面色灰黑。2007年暑假父亲带他到医院就治,但均未查不出病症的相关原因。吃药一直不能根本解决胃部疼痛和全身骨关节疼痛症状,由于长期受此病痛折磨,高原的体质日渐下降,最终不能承受在校学习压力而被迫休学回家。长期吃药未见身体好转的他逐渐意识到自己需求保健养护运动,也因此对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有了明确而强烈渴望,他便四处打听逢人就问,一个朋友将他带到了西安市体育场健身气功活动站,说明了来站点的意愿或目的。就高原的身体状况我们认为,其病情表现在脾胃功能虚弱与。肾气不足,因此比较适合练习的功法是健身气功·八段锦。八段锦的动作简单易学、深入浅出,对其全身骨关节疼痛的症状,具有相应的保健康复作用,特别是“调理脾胃须单举”对脾胃功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半年的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高原又回到了学校。

调理脾胃须单举讲解

 调理脾胃须单举每天做几次

 本式一左一右一遍,共做三次。

 对于现代人,尤其是那些精神压力大、难免心情郁闷、在办公室一坐就数小时、在外就以车代步、在家就葛优瘫的久坐族,最好能够每天花几分钟做5次,如果有空闲时间可以做10次,做做“调理脾胃须单举”,使脾胃、肝胆气血运行通畅,持之以恒,一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健身养生效果。

 调理脾胃须单举呼吸方法

 (1)呼吸方法(左单举):两腿徐缓挺膝伸直,左掌上托至头上,掌心朝上;同时右臂内旋,掌心朝下(吸)。左上撑,右下按,力达两掌根,舒胸展体,拔长左腰体(暂时闭气);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慢下落;左臂屈肘外旋左掌经面前落于腹前(呼)。右单举呼吸方法同左单举。

 (2)说明:调理脾胃须单举,左右两式各为一个呼吸循环,中间加插一个闭气。

 第二种呼吸方法

 动作一:吸气,双手由体侧上提至胸前。

 动作二:(左式)呼气,随之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向左,呈遥遥相对的姿态。

 动作三:保持向上托下按的姿态,同时闭气片刻,大概10个数左右。

 动作四:吸气,左右手回返至胸前。

 动作五:右式与左式动作基本相同,惟方向相反。

 动作六:吸气,左右手回返至胸前。

 动作七:呼气,两手下按,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其他二种呼吸方法

 1、初级练习水平,掌握动作即可。

 2、为增强健身效果,掌握动作以后,应配合呼吸进行练习。配合呼吸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动作一”配合缓缓吸气,双掌力达掌根时略闭气;“动作二”配合缓缓呼气。一组动作,一次呼吸,较为简单。

 第二种是:以举左掌为例。以胸部高度为分界线,左掌由下向上举至胸部高度,为吸气,再向上至头顶,为呼气;然后,闭气3——5秒;左掌下落时,至胸部高度前,为吸气,然后再向下合抱于腹前时,为呼气。此种呼吸方法,在一组动作中,进行两次呼吸,动作需更缓慢以配合呼吸,练习难度较大,但是健身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