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骨胳总计有二百余块,分为中轴骨与附肢骨两种。人的运动主要靠关节活动完成,关节在技击中俗谓骨环,即骨骱。关节又大致可分为
(1)单轴关节:有圆柱关节(可作环绕垂直轴的旋转运动,如挠尺近远侧关节)和滑车关节(可作屈伸运动,如肘关节肚尺部)两种;
(2)双轴关节:分为椭圆关节(可作屈伸、外收、外展运动,如挠腕关节)和鞍状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和绕环运动,如拇指腕掌关节)两种;
(3)多轴关节;分为球窝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绕环运动,如肩关节)和平面关节(只能有微小幅度的运动,如跖间关节和肩锁关节)两种。
因此,卸骨术中可用各种不同手法,将附肢骨的关节歪斜超过限度,或脱臼,或使人痛不堪言。而骨的关节,分阴阳两种形态。其中阳为骨端,凸出于外,阴为骨臼,凹于内。还有两阴中间隔一球骨者。关节若受错,则骨端离臼,失去其活动的能力,如果两臼中接以球体骱骨者,骱有歪斜,必失去控制。
现将骨骼中20余块主骨述之于下,这也是在卸骨制敌与反卸骨中经常接触到的骨头,望习者能识之精熟,以便在技击中运用卸骨手法时能够驱使自如。
(一)头骨
此骨由头盖、耳、面、鼻等骨各部所集成,即无数块小骨而组合,成左右八块。因头部等骨皆为总名,每部实皆有许多小骨之组合,并非一块。其中亦包括领骨,领骨即俗称之下巴,与头骨衔接,其关节转动极其灵活,格斗时常被卸、错之。
(二)脊椎骨
脊柱为人体全身之基柱,位居躯干后部正中,由24块小骨合成。上部为颈椎,共有7节;正中为胸椎,共有12节;下部为腰椎。共有5节。三部相合,统名为脊椎骨。
(三)锁骨
锁骨位在胸廓上端,与胸骨及肩脚骨相衔接,因其细长弯曲而如锁形,故名。此骨在运动时功效极大,主要辅助肩臂各骨运动。此骨不仅可卸,亦可用拿法。此骨一卸则肩臂立受限制。
(四)胸骨
胸骨位于胸干前部正中,界于肋骨之间。自上面第2肋起,至下面第9肋止,上部两旁,与左右锁骨相接。
(五)肩胛骨
肩胛骨位在胸廓后部之上方,左右各一,俗称饭匙骨。其形状扁平,三面有角,而且角度不等,与锁骨及上臂骨相接合,至前面而成肩胛窝,亦称肩井。此骨又似蝶翅形,前后皆可卸拿。
(六)肱骨(上臂骨)
肱骨为管状长骨,其位置上端与肩胛骨相连,骨端呈球状,下端则与前臂骨相接,为扁平形。骨干之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三棱形,外有结节而内有细沟。左右皆可卸、拿。
(七)桡骨
桡骨为前臂骨的一部分,为三角形之管骨。上部为扁圆之柱状,末端与手骨相连处有三角关节。该骨位于前臂骨外侧,较尺骨为大,与上臂骨及尺骨相衔接,此为卸、错法最易得手之处。
(八)尺骨
尺骨与挠骨相合,共同组成前臂骨。与.上臂骨及桡骨相衔接,亦为三角形之管骨,上部强大,下部为半圆形,位于前臂骨之内侧。尺、挠二骨之中间,成一狭长之空隙,亦左右可卸,拿。
肱骨、桡、尺骨在肘部组成肘关节,为臂上的重要关节。屈肘时,骨即外突,臂直时此处有个很小的陷窝,此骨在技击中最易卸之,故需注意防护。
(九)腕骨
腕骨又名手根骨,其位置在前臂骨与掌骨的中间,共有舟状、半月、三角、豆骨、大小多角、头、钩状等8块骨相合而成。其形甚短,皆互相联合,不能单独运动,一块动则其余7块亦随之俱动。亦为卸、拿练法中之一大关键,即该骨在卸骨法中最易被卸。
(十)手骨
此骨分掌骨、指骨两部分,统称为手骨。
掌骨位于腕骨与指骨中间,共为5块,称为第一掌骨、第二掌骨……,如此以数目为序。而且第一掌骨最短,但粗大异常,第二掌骨则最长,惟较第一掌骨为细;其余三指,微有参差。
指骨则位居掌骨前端,亦以数目为序,而称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等等。共为14块小骨组合而成,其中惟第一指为二骨,其余四指,皆有三骨,合如上数。各骨相衔处,俱有关节司其转动,亦左右皆可卸拿。
(十一)盆骨
此骨居于人身躯干之下部,以形似盆而名。与大腿骨相衔接。男子狭小而长,女子宽大而短。此骨不可用拿卸法,故不详述。
(十二)胸椎
此骨为扁平而略带长方形者“上部广而且厚,称手柄,自第二肋骨而下,达第七肋骨止,介于中间之胸骨部分为剑身;其下一小部分,则为剑尖。幼时分三骨,成年后则合为一块。其位置则于脊柱前后相对,亦一般不可施以卸拿。
(十三)肋骨
此骨为环护人体之上部者,左右共12对,上部7对,以肋软骨连接于胸骨,名曰真肋骨。其下部5对,还连于胸骨,故名为假肋骨。惟假肋骨之上部3对,虽不连于胸骨,中间却有软骨相接。其下2对,一无连接之处,左右相对,分居胸骨之下,若肋若浮,故名为浮肋。此部骨虽极弱易折,但有胸廓护之,惟不适用于卸拿手法。
(十四)腰椎
此即胸推以下5骨之总称。但亦非可以施用卸拿之手法。故略。
(十五)髀臼
此为骨之凹陷、关节相连处,髋骨之位置。位居于骨盆之两侧,而曰髀臼,即在髋骨之外侧。其陷甚深,而成圆臼状,即容留大腿骨上端之处。髀臼与大腿骨上端相接合,连缀以软骨,而成为大腿关节。此一关节,亦为人身最重要的部分。与上部的肩脚骨,功效相同。惟外部筋肉较厚,以司全腿之动作。此部可用卸拿法制之。
(十六)股骨
股骨俗称大腿骨,其位置在骸骨外侧下部,上端衔接于稗臼,而下端则连接于膝关节的胫骨。此骨在人身之管状骨中,最为巨大。上端与髋骨相接之处,其状如圆球,其中部则略作三棱形。其在下之一端,则有突出之圆形,连接于膝盖骨,膝关节处,在卸骨一术中,极其重要。
(十七)髌骨
髌骨俗称膝盖骨,其位置在股骨下端正中,即与其靠前面突出之圆形相衔接;髌骨下面则与胫骨相连属,故实介于大腿骨及胫骨之中间,惟位居前方,不谛为两骨前面合处的掩盖器具,故名膝盖。此膝关节连接腿胫两部分使其能屈伸活动,在卸骨一术中,所占地位甚重要。
(十八)腓骨
腓骨位置在小腿外侧,与胫骨并行。惟在上之一端,不直接与股骨和膝盖骨连接,而是靠着胫骨上端与大腿骨相连之外踝下侧;而在下之一端,则突出于胫骨外踝之下,而与跗骨接合。其上部略方,中部略成三角形,而下端则成平扁三角形。此骨为辅助胫骨以支撑下肢进行种种活动。故在卸骨一术中,亦甚重要。
(十九)胫骨
胫骨位置在小腿内侧,与腓骨并行。其上端紧接于股骨下端,而前面则与髌骨相连属。此骨亦成管状,而较胫骨为粗大,其上端呈扁平三角形,较全骨更大,中部作圆柱状;而下端则与距骨相接处,则略成方形于二骨之中间。故亦有狭长之空隙,最宜于运用卸法一技。
(二十)跗骨
跗骨俗称足跟骨,其位置在胫骨与肺骨下方。为距骨、舟状骨、楔状骨、骰子骨等7块小骨互相连缀接合而组成足跟,而与小腿骨之下端各部相衔接。下面则接跖骨,故此骨实介于小腿及跖骨之中间。此骨关节最脆弱,稍受震激,即易损害或脱臼。其所占体积又小,故最适合于卸法,即使单拿亦足以制人。
(二十一)跖趾骨
跖骨位置居于跗骨、趾骨中间。其后端则接连于跗骨,其前端则与趾骨相衔接,共有5块。亦以数目为次序,称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等。此骨为圆柱形,第一拓骨最短,第二肠骨最长。趾骨亦以数目为名,共为1 4块,惟第一趾(即大趾)骨为一二节,其余四趾则各为三节,此亦为骨中之最小部分,虽亦有不少关节,但即使卸之也难以奏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