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防身术基本要求之狠与不手软

2018-10-15 14:27 作者:侯仲约、程大力 来源:女子防身术1998版

女子防身术


    武术谚语有“一狠、二毒、三功夫”的说法,女子防身术也一样把狠排在第一位。习武人强调这么一个狠字,当然是因为狠在搏击格斗中的重要.武人搏杀或场上较技.一击不中或者中而无效,可以再来,而女子防身抗暴,对手是凶暴的歹徒,敌我力量悬殊.不狠.一击不中或者中而无效,多数时候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一个狠字,对女子自卫防身而言,尤其显得重要。

    首先要给“狠”下个定义。什么是狠呢?确切说狠就是要全力地、准确地击中目标。第一是全力;第二是准确。说全力,就是要百分之百地使出你的力量,你的最大力量是100斤,你不能只打出90斤。说准确,是要尽可能保证攻击尽量准地落在攻击点上,决不能因为心慈手软使攻击力量减弱分毫,使攻击方向偏离分毫。

    道理是很简单的,不说也谁都明白,歹徒当前,你死我活,只有你死才能我活。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但他的名言“对敌人要像严冬一祥残酷无情”,照样可以镌刻在美国西典军校的清上作为军人的座右铭。对敌人的态度,古今中外没什么不同。战场上,对敌慈悲就成了对友对己的残忍.自卫防身的场合无疑也一样。逢敌必杀,逢敌必狠,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俱是明白了道理。也未必就能很好地按道理去做。人是人性的动物,干万年来养成了人性的习惯,不愿人打,怕人打,更不愿打人,怕打人。比较而言,这后一个毛病可能还大些。一般人都自然会认为,人有避害的本能,担心受伤,怕痛,自然不愿人打,怕挨打。打人嘛,咬咬牙,肯定容易得多。事实其实不然,绝大多数未受过搏斗格杀训练的普通人,多少在出拳出腿打人时都会有不狠的习惯,多少都自觉不自觉地放慢速度、减轻力量,这个毛病,用武木术语来讲,就叫“手软”或“忍手”。“手软”或“忍手”的习惯,在温柔软弱的女性身上,肯定更远远超过男性。

    手软而下手不狠,往往导致两个直接的、在自卫防身的搏斗中不可饶恕的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失机”.即失去时机。对敌搏斗,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机会往往稍纵即逝。敌人或者露出要害,或者麻痹大意,分心走神,给你造成一个机会,时间都可能很短暂,手软而不狠,当断不断,略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第一个错误是,不狠,虽然也对歹徒交了手,但力量不够,偏移了要害,结果不但不能奏效,反而使得麻痹疏忽的歹徒警觉警惕起来,使得歹徒被激怒得完全丧失理智,使得残忍的歹徒更加残忍,这样自卫的结果.比不自卫还糟。

    既然手忍而不狠是人的某种本能;而这种本能又只能在自己防身中造成不良后果,那么这种本能又如何去克服呢。

    首先当然是要明白道理。农夫和蛇的寓言人人都读过,惩罚歹徒,是为民除害,心慈手软,只能反受其害。明白道理不难,剩下的就是技术性的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

    (一)心狠

    手软,首先是因为心软,要做到手狠,首先要做到心狠。武术讲究心意为先,手上要下多大力量,首先心中要下多大力量;手上要准确击中,首先心中要瞅准(横向方位);手上要击打到位,首先心中要到位(纵向距离);手上要置敌于奇效,首先心中要置敌于狠毒。举例说吧: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踢击歹徒裆部的技术,你问,怎么才能制服歹徒,那么这里我们就告诉你,心一狠就把他制服了。

    (二)必要训练

    手软而不敢打人是一种先天性的本能习惯,必要的搏斗训练,就要改变这种习惯,从而形成另一种后天的非本能的习惯。既不惧怕人打,也不惧怕打人.训练中打来打去,动作定型,方法定型,心意也定型,出手必狠,就成了习惯。对敌惟狠,对敌必狠,女子自卫就有一个很好的基础了。当然,狠成了出手习惯,女子也就不能对除歹徒以外的其他人轻易出手了。

    在能狠的基础上,再加以必要训练,女子也能够做到在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对手,根据需要而随心所欲地决定下手狠还是不狠.或者手下留情的程度.

    狠绝不是外表的咬牙切齿,横眉怒目,叉腰握拳,愤怒叫喊,狠是效果,是击打时准、稳、力量与速度的综合总和。做到了这一点,面无表情也是狠.而带微笑也是狠,面有俱色也是狠。

    一般性的搏击比赛或实战格斗中,试探是常用的战术手段。但由于女子自卫防身的攻击必须利用歹徒的无防范心理,所以试探性的进攻、佯攻等便不适用。一试探,攻击的意图便暴露了,真正的进攻也就失去了隐蔽性、突然性。

    《孙子兵法》说:“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句话常被武术家引用,意思是说不动时要像少女一样安详、静稳,一动则要像脱逃的兔子一样迅捷。女子防身术恐怕更要注重这个原则.另外,试探实际上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摸不清敌方虚实时的试探,另一种则是无目的性的犹豫,是不自信,是不狠.女性与人搏斗时的试探,多属后类,尤其应当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