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练好苗刀刀法

2016-03-08 13:10:12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离我们最近的官方技法是来自戚继光《纪效新书》第十四卷之“猿飞阴流”的刀法和程冲斗《单刀法选》,由于我现在能看到的《纪效新书》是经过无数次的翻印或传抄以及山寨而形成的,大抵只有图势而无文字,也就不能获悉整个刀法的本来面目,近来有棒子号称复原了这一刀法,网上有视频,可作为借鉴,但也只是山寨战阵所用的刀势而已,行外人看不出内在。

 

而程冲斗的《单刀法选》有图势有文字,很全面,一直流传至今,甚至产生了为今尚存的门派,一在河北,一在陕西。河北教授套路,桃李天下,却流于表面;陕西重内涵,虽有实战训练,但真正的技法非本门中人,仍是秘不可传。

 

现代的日本刀术,仍有与《单刀法选》相似的势子,只是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或者交流,中国苗刀技法越来越远离了当初“长刀”的影子。

 

自民国开始,就有一路、二路,近些年,又冒出了三路、四路,想当初程冲斗的技法也只是单势而已,经过后人的改良,越来越突显出套路的完整性,并不断地延伸,舞花连连,完完全全悖离了民国时张之江曾说过的“矛刀”含义。

 

矛刀,也是民国时对苗刀的一种别称。因为它的样子尖而修长,更重要的是它的长度完全可以加入枪的技法,所以称作矛刀。

 

有人曾说过,练剑术,学西洋剑,练刀术,学日本刀,练枪术,就学中国大枪。

 

西洋剑,灵巧,步法敏健;日本刀,劈势猛,讲究不触而杀;而中国的大枪,却是其他蛮夷无可比拟的。

 

中国人练日本刀,按日本的势子练,按《单刀法选》练,按《辛酉刀法》练,练的再好,也不如日本人,因为没有体现中国人的优势,没有体现自己的文化,相反还要穿上和服学着日本武士慢条斯理的动作,骨子里毕竟不是日本人。

 

其实,早在几百年前,苗刀自明代引入中国后,该刀的技法就在不断地演变,离倭刀技法本来的面目越来越远,知道为什么吗?

 

中国冷兵时代的战争武器最重要的有两个,第一是射箭,第二是大枪。

 

抵御弓弩要用藤牌腰刀,而能与大枪抗衡的兵器即苗刀。

 

程冲斗《单刀法选》中的技法完全都是将三四米左右的长枪视作假想敌的。吴殳的《手臂录》中亦将倭刀的假想敌列为大枪。

 

苗刀与大枪对拼,自然将大枪的一些技法吸收进来,如《单刀法选》中的朝天刀势,不就是马家枪二十四势中的朝天枪势吗?迎推刀势,不就是迎枪吗?刀背格铁器势,不就是靠手法的阴阳转换而使用枪法的拦拿吗?单刺刀势,不就是枪法中的单杀手吗?低插刀势,不就类似于美人纫针吗?定膝刀势,不就是推山塞海吗?单提刀势,不就是夜叉探海吗?拗步刀势,不就是骑龙势吗?

 

严格地讲,《单刀法选》中与枪相关势子,其实更是与棍术相关,因为程冲斗少林学艺十年,所擅长的是棍术,而不是枪术,他的枪术是大封大劈,这点被吴殳早就指出了,所以他的图势都是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握刀柄,更侧重类似棍术的劈技,右手在前发力要多些。而其侄程子頣也看出了程冲斗刀法的侧重点,故尔在“单刺刀势”的小“注”中含蓄地写道:“愚意将刀提、撩、勾、格等法,不过用以招架。至用砍法,除可斩手、足、指、头、颈及断彼枪杆,总不若刺之为用长而善也。”

 

不能说现在流传的程式《单刀法选》技法完全能含盖明代的苗刀技法,我相信还有很多技法没有形成文字或者遗失。至少从吴殳和其师弟陆孚亭流传下来的书籍中得知,明末枪法大师石敬岩擅长倭刀。

 

吴殳曾在《手臂录》中说石敬岩“棍、棒、刀、牌,全化枪法”,陆孚亭也曾在《石敬岩传》中说其临死前叹曰“使我得长刀一,贼不足尽耳。”

 

石敬岩是干什么的?练大枪的,吴殳认为他的枪术重在手法,与峨嵋派枪法如出一辙。由此可知,一把倭刀,在手里阴阳转换,可劈可刺,甚至刺多于劈,才是苗刀的正法,更是中国人善长的技法,更能体现中国人在大枪上的优势,所以才可称作“矛刀”。

 

如果将枪法融入刀法中,就必须改变势子。枪法以中平枪势为对敌基本势,百巧由此出。而对于长刀,由于刀柄及结构重心与大枪不同,故以左定膝势对敌基本刀势,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用力的重点在后手。刀柄是扁的,不像枪杆那么圆,使用封闭会不太顺,但枪法中的拦、拿、提、勾、刺、劈以及棍法中的各种身势都能体现出来。

 

说穿了,中国传统的硬兵武术,就是枪法,苗刀也不例外。因此,在你练真正的苗刀之前,最好先练上几年的3米大枪,至少6斤以上。然后再练苗刀,完全可以抛开那一至四路,再不用花冤枉钱。当然,练大枪也得练对了路,要不只知道直劈直扎,用的只是棍子,而不是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