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百年梅花刀的传承故事

2016-03-21 13:54:15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今天,走进奇台看到的都是现代化收割机在收获万亩粮田,而早在八十年代之前,农民祖祖辈辈都是靠镰刀收割粮食。提起镰刀,不得不追溯到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奇台古城梅花刀。

    “双梅花,三天不磨荡一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奇台县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讲的就是梅花刀不用打磨,只在磨石上略荡一下就能使用了。梅花刀的品牌图案其实是一个笔画粗犷的“米”字。当地农民觉得这米字象梅花,所以俗称梅花刀。它的特点是轻,快,不断刃,不崩豁。农民打踢廉子,割抓把子,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如今,维吾尔族铁匠的梅花刀仍旧赫赫有名,已被昌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如今,阿布都热合曼成为昌吉州梅花刀制作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5月20日,记者慕名拜访了传承人阿布都热合曼。说到梅花刀,他自豪地说,梅花刀圈口大,脖子长,刀身长而窄,膛薄大却轻巧。虽不是削铁如泥,却也能削下一卷卷铁屑子。磨一次可以割半天麦子。

    阿布都热合曼介绍说,镰刀打制工艺在于选材,锻造,淬火,样式等几个方面。其中淬火最为关键,全凭经验目测。而掌握这项技术非百日之功,需长期在实践中反复试验,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把梅花刀如果细心保管,可以用十多年。甚至刀身都快磨完了,刀口仍然很锋利。

    梅花刀的前身是“双天字”刀。据说是解放前古城奇台犁铧尖南面兔儿桥巷,一位身材魁梧的维吾尔族汉子所开的铁匠铺所打制,他就是阿布都热合曼的爷爷塔里普。那时的“双天字”镰刀在奇台很有名气。阿布都热合曼的父亲米吉提从十三岁开始就跟爷爷当学徒,抡了五年大锤,从塔里普爷爷那里学会了打镰刀的技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父亲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镰刀品牌——梅花刀。正宗的“梅花牌”镰刀成了农民的抢手货,买梅花刀的人络绎不绝,产品覆盖全疆甚至内地。阿布都热合曼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梅花刀制作技术,把这门民间绝技传承了下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农用机械代替了传统镰刀。热合曼迎合市场需求,开辟梅花刀的新产品,他打造的匕首、菜刀等日用品同样锋利无比,销量很好。如今已67岁的热合曼对梅花刀的传承很乐观,他希望这项手艺不要失传。